無保→有保 多地試點織密“保障網” 為新業態勞動者更好兜底

來源:央視網 | 2025年03月02日 14:08:58
央視網 | 2025年03月02日 14:08:5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近年來,平臺經濟迅速發展,依託互聯網平臺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2022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在北京、江蘇等7省市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兩年多來,各地試點的成效如何呢?來看記者在北京的調研。

在北京的一個騎手站點,記者見到了李奕璞。他做騎手已經3年多了,之前一直沒有社保。為了給自己多一份保障,他曾經購買過商業保險,但是保額比較低。2022年7月,北京成為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省市之一,李奕璞所在的平臺企業也參與了進來。去年3月份,他在配送訂單的途中發生了交通事故,李奕璞立即通過平臺App的“一鍵報案”系統,發送了事故報案信息。隨後,企業通過全國信息平臺,向北京市人社局提出職業傷害待遇給付申請,李奕璞在線上遞交了材料。經過職業傷害勞動能力鑒定,李奕璞不僅報銷了大部分醫療費用,還收到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如今,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經超過8400萬人。他們的工作與傳統就業不同,是依託於互聯網平臺,靈活性強、流動性大,與平臺的關係有別於傳統勞動關係,因此在維護勞動保障權益方面,面臨着新情況新問題。職業傷害保障就是針對他們的職業特點,從這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手們最急迫的方面入手,對新就業形態的社會保障進行探索。

按單繳費、每單必保、每人必保,由此破解了新就業形態非常靈活、誰來繳費、怎麼繳費的難題,從而可以覆蓋到每一個騎手、每一個訂單。記者也了解到,這一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創設的新型保障制度,在保障情形和待遇標準等方面,與工傷保險基本保持一致。

目前,職業傷害保障在北京、江蘇等7省市試點兩年多,涵蓋了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4個行業,已有1037.99萬人納入參保範圍。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保制度將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超過8400萬,如何更好維護他們的勞動保障權益越來越受到關注。對此,記者專訪了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

2021年的時候,出臺了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在這個政策框架之下,又逐步出臺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一些指導方針,使得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內容不斷完善。現在從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這個群體參與社會保險的特點,一些和傳統的社會保險不一樣的地方,把這些新特點應用到其他社會保障之中。相信以後政策充實內容還會繼續增加,司法方面的實踐進一步加強,新就業形態運行有更多的穩定性、更多的規範性,這對於勞動者也好,對於消費者也好,都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各地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織密“保障網

在安徽、福建、貴州等5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關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的內容,全國多地都在努力,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織密“保障網”。

山東濟南對從事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或所依託的平臺企業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的,累計為3791人發放補貼37.91萬元。上海整合職業傷害保障業務,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津貼以及生活護理費等待遇均已實行“免申即享”。深圳向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和網約車司機會員贈送一年保障期的互助保障計劃和重疾險,並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會員開發專屬集體意外險等。最近,多家平臺企業也宣佈將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

編輯:劉潔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無保→有保 多地試點織密“保障網” 為新業態勞動者更好兜底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