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獲悉,1月10日,全球31個研究單位、5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AAS)發佈了2024年全球海溫變化研究報告。
報告揭示了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溫度,以及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再一次達到了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海洋逐年不斷刷新變暖紀錄,這一現象已然成了一種新常態。
△1958-2024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IAP/CAS數據)
除此之外,海洋表面溫度也在破紀錄。海洋表面溫度指的是海洋與大氣接觸處的溫度,是海氣相互作用的關鍵變量,能夠影響較大範圍的天氣與氣候。2024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比2023年高0.07℃(大氣所數據)、0.05℃(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數據)、0.06℃(歐洲哥白尼海洋監測中心數據),創造了現代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新高。
△根據IAP/CAS溫度數據産品(1米層)分析的1955年至2024年12月全球平均海表溫度變化。藍色線為年均值,黑色線為月均值。異常值為相對於1981-2010年平均值。左上角內框為海表溫度的季節變化。
研究還顯示,海洋的加速變暖和熱量的累積並非全球均勻分佈,其地區差異非常顯著。報告分析了海洋變暖過程的區域特徵,發現2024年,印度洋、熱帶大西洋、北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南大洋等區域海洋熱含量均創下歷史新高,顯示了全球海洋大規模增暖的新特點。
海洋物理環境的顯著變化已經嚴重威脅了海洋生態環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2024年,全球有104個國家記錄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溫度,多地經歷了極端天氣事件:大範圍的乾旱、熱浪、野火,影響了南非、南亞、菲律賓、巴西、歐洲及美國東北部。2024年3月份,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生了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而7月加勒比海地區、9月的美國東南部及中國海南地區,先後遭受了多次超強颱風(颶風)的襲擊。10月底,西班牙遭受到了“現代史上西班牙最嚴重的洪澇災害”的襲擊,短短幾小時內,河流氾濫成災,造成了至少223人喪生。
海洋持續變暖會降低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穩定性,進一步影響人類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海洋是颱風、颶風等極端天氣的能量來源,更暖的海洋也將導致未來颱風更強、降水更多,給登陸地造成經濟和社會損失:2024年9月超強颱風“摩羯”登陸海南,造成了約800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這些極端氣候事件背後都有着地球系統增暖的推波助瀾。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