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安徽省文物部門獲悉,淮南武王墩一號墓的野外考古工作日前已全部結束。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帶圍壕的大型獨立陵園,面積約150萬平方米。武王墩一號墓共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組)。根據墓葬規模和結構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對照歷史文獻綜合分析,武王墩一號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確認為《史記·楚世家》記載的戰國晚期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利用古河道修築圍壕,整體近似方形。武王墩一號墓坐落在陵園中部,上部保存高約14米的封土,墓坑為近方形豎穴土坑,邊長51米、深20米,東側有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21級臺階逐級內收,坑內填土層層夯實。墓坑中部用枋木構築“亞”字形槨室。
槨室分為九室,中央為棺室,內置三重髹漆木棺,棺室四週分列八個側室,放置各類隨葬器物。槨室所用木材上均寫有墨書文字及與之對應的刻鑿符號,標示槨板方位和側室名稱。墨書文字格式大體一致,是目前發現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楚國墨書文字。
武王墩一號墓出土最高等級的禮器組合,包括基本完整的禮容器、禮樂器組合,是討論楚國喪葬禮制中“器用制度”的重要資料。禮容器核心為九件一組的束腰平底升鼎,與之搭配的八件銅方座簋、八件銅簠,構成當時九鼎八簋八簠的最高等級器用組合。禮樂器包括兩套共23件編鐘、一套20件編磬,不少於50件一套的瑟,至少5種類型的鼓,以及不少於10件一套的竽。樂器組合面貌與戰國早中期高等級楚墓相比變化較大,大型組合編鐘被絲竹類樂器取代,體現了戰國時期楚國禮樂文化的發展演變。
發現“以俑代人”的殉葬系統。一號墓西側室出土280件木俑,其中西一室初步推測是一座儀仗俑室,80余件木俑與漆木模型車、木模型劍、竽同出;西二室初步推測是一座歌舞俑室,200余件與漆木模型車、瑟、竽等同出。武王墩一號墓木俑規模大、種類多、保存完好,屬楚墓中首見,其性質應是墓主生前出行儀仗、樂舞隊隊伍的明器化呈現。
考古領隊宮希成還強調,“此次墓葬裏面發現了數量比較多的占卜用龜甲。像這麼集中的大量的發現還是第一次,背後到底蘊含了什麼樣的意義,或者是能給我們解決什麼樣的具體問題,還需要後續進一步深入研究。”
武王墩墓地年代明確,陵園佈局清晰完整;一號墓是兩周時期結構保存最完整、銅禮器組合最清晰、身份最明確的王級墓葬,規模巨大、結構複雜、出土文物眾多,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是東周考古的標尺,是楚文化與東周政治制度、科學技術、禮儀風俗、文化藝術的生動樣本,是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突出體現。
(總臺央視記者 田雲華 邵舒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