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定監護多在老年群體中展開。意定監護制度的設計初衷也是為了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什麼是意定監護?
意定監護是指成年人在自己清醒的時候,選擇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或者組織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
政府為意定監護“背書”
最近,在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一名孤寡老人就與當地的一家社會組織簽訂了意定監護協議,讓老人感到安心的是,當地政府出面成為意定監護協議的監督人,為老人的監護“兜底”。
80多歲的廖先生是一名孤寡老人,近年來他多次諮詢想入住養老院,但由於沒有監護人簽字一直未能入住,無奈的他找到街道尋求幫助。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橫街社區黨委副書記 劉穎:他去養老院問過多次,按照政策的規定,像他這种老人住養老院,要簽訂監護人的協議。但他是一個孤寡老人,沒有監護人,所以進養老院都不行。
為了解決像廖先生這樣沒有監護人的老年群體的監護問題,去年,老人所在的街道啟動監護困境幫扶項目,為需要意定監護的老年人提供專業的監護服務。
就在上個月,在公證員的見證、監督下,廖先生與當地一家社會組織、街道辦事處簽署了三方協議,兩名公證員就養老安排、醫療服務、權益維護、遺贈遺囑等合同內容逐條與老人溝通,確定他的真實意願。約定由社會組織作為監護人為老人提供意定監護服務,保管老人的12萬存款用於支付養老、醫療等費用,街道作為監督方監督意定監護協議的履行。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橫街社區居民 廖先生:肯定是選擇政府更有保障。現在簽了約,心裏更踏實了。
意定監護協議簽署後,廖先生將入住家附近的一個養老機構,負責意定監護的社會組織將作為監護人為其代辦入住手續,並明確了以後生活中包括資金信託、生活照護、醫療服務、權益維護、資産管理、身後事辦理、遺産處置等一系列的服務內容。
重慶市九龍坡區好悅康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 曾鵬:簽訂協議以後,老人進行手術治療,入住養老機構申請長期護理險,都可以由我們來幫助解決。
重慶市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 田晉:我們有一個監督機制,一定數額的支出,是要經過監察人的同意才能夠使用的。萬一以後出現了委託人他自己的資金資産不足以支付他的整個養老費用,我們也有石坪橋街道的社區陽光基金來為這個項目兜底。
指定受託人意定時要慎重
公證很重要
有了意定監護,廖先生未來的養老問題就有了托底。專家也提醒,有意定監護需求的老人應該提早考慮和辦理意定監護事宜,指定受託人意定時要慎重。
意定監護是解決成年人監護缺失問題的有效途徑,根據民法典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
專家提醒,有剛性需求的老人一定要趁自己身體健康的時候儘早考慮和辦理意定監護事宜,指定受託人意定時要慎重,不要因為一時衝動就草率指定監護人。另外,監護協議的簽訂或者撤銷都要到公證部門進行公證。
上海市普陀公證處公證員 李辰陽:設立雙方有單方面任意的撤回權,但是就跟設立要慎重一樣,撤回也是一個法律程序。經過公證的意定監護協議,老人要撤回是可以的,但是必須以公證的形式作出,要讓公證處知道,你撤銷了他之後,公證機關會把撤銷的這個信息通報給居住地的居委會。未來這個居委會,就不找你撤回的那個人了。
意定監護如何保障老人財産安全?
另外,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不僅是孤寡老人,一些空巢、獨居等老人意定監護的需求也在增多,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也都開展了意定監護的探索。
在意定監護關係中,老人們最關心也最受社會關注的是財産處理問題,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如何保障老人的財産安全,如何應對因處置老人財産引起的糾紛?也是承擔意定監護的社會組織最擔心的問題。
上海是我國最早開展意定監護探索的城市之一,費超是上海一家從事意定監護服務社會組織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為了避免老人財産引起的糾紛,他們從成立之初就明確劃了一道防火墻:只按月收取服務費,絕不繼承或者動用老人的財産。
上海閔行區盡善社會監護服務中心負責人 費超: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人財分離的,不碰這個直接的錢。我們無非就是醫療發生的費用去做報銷這樣的一些處理,有些老人是把錢放在公證處,做一個公證的提存。從組織的角度來説,就可以非常有效地去規避掉這個問題。
費超介紹,一旦意定關係確定之後,他們的服務會分為兩個階段:在老人能自己做決定階段,社會組織承擔輔助執行的角色,每月收費500元;當老人因為失能失智等原因失去決定能力時,雙方的關係就會進入監護階段,監護期每月收費是2000元。服務內容涉及人身照管、醫療決定、財産管理、權益維護、身後喪葬五個服務板塊,由於有意定監護需求的老人都是高風險人群,意定監護的受託人承擔的連帶責任是他們擔心的問題。
上海閔行區盡善社會監護服務中心負責人 費超:比如老人在養老院裏把其他老人推倒了,法律上面對於意定代理型的組織,所承擔的監護的連帶責任,法律應該有更加明確的一些規定,不然的確對於監護的社會化問題會有很大的掣肘。
如何確定老人失去行為能力?
在現實操作中,意定監護還會面臨一些界定和規範的問題,這也是目前工作中的難點。
真正實施意定監護一般是到老人失去行為能力的階段,但是一些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老人失去行為能力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何認定老人喪失行為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難度。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王竹青:按照法律的規定,當這個被監護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行為能力的時候,意定監護才能開始生效,那麼誰來確定他喪失或者是部分喪失行為能力?現在這是一個世界各地都非常難的問題。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是要由司法宣告,就是要到法院去申請認定他是一個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監護才能開始,所以這個門檻就會很高。
在各地的意定監護實踐中,社會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社會組織。根據上海的一項統計,近年來,上海市簽署的意定監護協議中,非親屬佔到三分之一左右,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意定監護的受託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上海市普陀公證處公證員 李辰陽:意定監護對受託人的監護資格,法律並沒有明確的規定,比如這個受託人能不能是一個上了失信黑名單的人?還有他是這個老人的主治醫生、他是這個老人入住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如果利用職務之便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再去指定他做監護人,受託的監護人是有財産上的事務的處理權,還有醫療事務的代理權,這可能會存在極大的道德風險。
(總臺央視記者 李玉梅 重慶市九龍坡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