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新質生産力穩步發展。一系列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産業向“新”向“綠”、亮點紛呈。來看工業成績單↓↓↓
超過414萬個,這是我國5G基站的數量,平均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到29個,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間5G建設發展目標;
超過603萬家,這是中國製造業企業的總量,其中與戰略性新興産業有關的企業佔比達到8.55%,與2023年底相比增長6.35%;
首次達産量1000萬輛,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高度,今年“新三樣”産品産量將再創新高;
30億元,這是今年人形機器人預計的市場規模;
9700億元,這是今年我國冰雪産業規模。
一個個不斷攀升的數字,拓展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廣闊空間。
不僅有亮眼的數據,還有一項項中國首個、世界第一不斷涌現。國産首艘大型郵輪“愛達 魔都號”開啟商業首航,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鑽探船“夢想號”入列;全球首套5G及6G天地一體網絡低軌試驗衛星發射入軌;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達到18兆瓦的風電機組並網發電。創新引領下,大國之基不斷夯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黨委書記 副院長 劉文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領先,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能力位於世界第一梯隊,工業機器人、工業軟體等數字産品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爬坡過坎
細數工業經濟的這一年
這一年的成績單足夠亮眼,但來之不易。
根據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
上半年呈現出我國工業生産速度放緩現象,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長均在1%以下;
進入9月份,增速開始顯著提升,同比增加值達5%以上,環比也呈現增長態勢;
進入11月份,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9%和9.3%,對工業生産形成了有力支撐。
這樣的爬坡過坎、厚積薄發中,有哪些政策包的支撐?
這是今年我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趨勢變化,從年初開始,一直在收縮區間徘徊,隨著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續協同發力,指數逐漸回升至擴張區間。從1月份的49.2%,到10月份達到了50.1%,11月份,進一步上升至50.3%。
1月,我國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6G等新領域新賽道,為今年的新動能培育打下基礎。
2月,《加快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
3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佈,傳統産業的提質升級開始加快部署。
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我國工業經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以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例,年初開始,PMI指數一直在收縮區間徘徊。為了不斷提振工業經濟、改善企業預期,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開始協同發力。
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啟動新一輪專精特新支持政策,支持1000多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産品、強化産業鏈配套能力;
9月,我國相繼推出製造業中試平臺、新材料中試平臺等建設方案,推動新技術從實驗室更快地走向工廠。
11月,國家産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超過萬億元,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不斷推進。
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成功回升至擴張區間,達到了50.1%,11月份進一步上升至50.3%,工業經濟不斷回穩增長。
全要素發力
創新發展邁上新臺階
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創新。這一年,圍繞“創新”,各方面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不僅僅有體制機制的突破,還有數據、金融等各方面要素的支持。
不久前,我國新增了多項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的技術專利,記者發現,它們都來自民營企業。而在過去,與固態電池相關的國家重大研發項目,還大都是由科研院所和高校&&。
今年54歲的俞會根,就是一家民營企業的創始人。今年,他的企業&&承擔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的“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聯合9家國內團隊協同攻關,研究在全固態電池技術成熟之前,如何降低半固態電池的技術和材料門檻,解決量産問題。
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俞會根:我們和上下游産業鏈的頭部企業展開闔作,聯合開發,從而實現材料的規模化量産,確保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保質保量。目前搭載到電動汽車上一次充電續駛里程可以超過1000公里。全固態電池預期在2027年可以實現規模化的量産。
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6萬件,其中,專利權人為企業的達341.7萬件,佔比超過73%。
允許民營企業參與更多國家重大項目的同時,支持創新的各方面要素都在不斷完善。
在山東濟南,創新推出符合中小微市場主體需要的融資擔保産品,讓有限的資金撬動起經濟發展的“大杠桿”;
在江西省安義縣,有著“中國鋁材之鄉”之稱。最近,當地正在打造江西省首個産業大數據資産入表案例,這些數據資源將成為正式的“資産”,能夠核算成真金白銀。
江西省安義縣巴爾蒂克公司總經理 孫嵐:以前産品的樣式、型材規格、銷售區域、包括物流信息等都是企業內部用的,現在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資産,同時數據平臺建立之後,我們也可以在上面了解到整個行業和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産品品質和完善銷售渠道。
追“智”逐“綠”
可持續燈塔可見一斑
在今年的工業經濟數據中,製造業的成績表現亮眼。在全球172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已佔據了74席,穩居全球首位。同時,今年新評定的可持續燈塔,更是都出現在中國,這些工廠實現了智慧化和綠色化的全面提升,也是我國製造業不斷追“智”逐“綠”的縮影。
在深圳龍華的這家工廠,近千平的場地裏,數百台無人操作設備正在暗光環境下進行作業。
工業富聯智慧製造總監 吳振廷: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基本做到全部無人化,智慧設備跟系統來驅動所有的生産。
這家工廠採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同時,優化材料回收、追蹤實時碳足跡,推進流程創新,實現了碳排放減少,金屬和塑料原料中再生料的比例可達75%。
工業富聯智慧製造總監 吳振廷:每一台設備做什麼樣的工藝,平均加工一片物料耗用了多少切削液,一目了然。當有很多數據來佐證的時候,就可以很明白用數據來驅動生産。
目前,這個工廠不僅自己實現了降碳減排、降本增效,將自身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和所沉澱下來的整體解決方案與平臺技術對外輸出,實現10個廠區、200多個車間的同步産能提升。服務對象已覆蓋電子製造、汽車及零部件、泛家居等等10大行業,服務企業超過1500多家。
工業富聯首席數據官 劉宗長:我們在做燈塔工廠目的,就是樹立標桿,這裡面不僅包含了先進技術的應用,也包括了我們過去在管理的流程,以及我們在人員組織方面同步的轉型提升,對於其他的企業而言應該是有很好借鑒意義。
展望2025
工業經濟新動能不斷壯大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這為明年的工業經濟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隨著我國的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展望2025年,我國工業投資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深度融合,大規模設備更新步伐加快,傳統産業繼續提質升級。新興産業、未來産業加速培育,不斷激發出新的增長活力。
(總臺央視記者 王琰 王世玉 朱虹 宋建春 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