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水河流長度新增500余公里 城市“水網”越織越密

來源:北京日報 | 2024年12月01日 06:33:13
北京日報 | 2024年12月01日 06:33:13
原標題:北京有水河流長度新增500余公里
正在加載

經過生態補水,潮白河水量充沛,恢復自然美景。 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攝

  北京日報記者 王天淇

  初冬時節,位於順義區的小中河上遊河段,河水不見減少,反而漸漸增多。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為冬日增添一抹靈動。

  隨著北京市2024年秋季生態補水的全面啟動,密雲水庫、懷柔水庫開始對下游河道進行水源回補,小中河這條貫穿順義西部的河流有望全線有水。

  近些年,在北京,越來越多曾經乾涸斷流的河流恢復流動。這與北京持續開展的跨流域多水源生態補水行動密不可分。“南水”進京十年,逐漸成為城市用水的主力水源,替代了原本承擔供水重任的本地地表水,密雲、懷柔等大中型水庫得以為部分河湖進行生態補水、回補地下。

  自2014年“南水”進京以來,北京水務部門充分利用水資源進行科學化精細調度,北京的有水河流增加了26條,有水河長增加500余公里。

  五大河流連續4年貫通入海

  進入11月,永定河北京段沿線,“五湖一線”水毀修復,官廳山峽段、盧三段、盧梁段等多個災後恢復重建項目仍在緊張施工,搶抓“黃金期”。在去年發生的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永定河北京段沿線受災嚴重。這些重建項目,施工各有重點,卻幾乎都有一個相同的環節——通過搭設圍堰或是管道對永定河河水進行導流。這是為了確保上下游的河水連通。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卻曾因為多年乾旱、城市發展耗水過快等原因出現斷流。2019年起,北京在水利部的統一調度下,統籌調配多水源實施永定河生態補水,來自山西、內蒙古交界處的萬家寨水庫的黃河水,大同冊田水庫水,北京官廳水庫水以及部分再生水等共同匯入永定河。2019年,永定河官廳山峽段108公里全線流動;2020年,永定河北京段貫通;2021年,永定河在斷流26年後首次實現800余公里河道全線通水,匯流入海;2023年,永定河在斷流後首次實現全年全線有水,今年有望連續兩年全年全線有水。

  有了永定河生態補水的成功經驗,北京開始嘗試統籌調度外調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洪水、再生水,推動全市幹流支流同步治理、地表地下協同修復。2021年,北京東部第一大河潮白河在斷流22年後再次全線通水。

  至此,北京五大河流全部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到今年已是連續第4年。

  河湖“水網”日漸充盈

  北京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調度管理科科長李述手中有一份衛星圖像,可以清晰地看出潮白河過去近十年的變化。

  2015年時,潮白河只在潮河、白河的匯合口上遊和牛欄山橡膠壩上遊一小段,以及通州部分河段有水,其餘大部分都是乾涸的。但從2018年開始,密雲水庫出庫後的潮河、白河河道,匯合後的潮白河干流河道有水的河段越來越多,到了2021到2022年,潮白河干流全線都“藍”了起來,甚至周邊一些毛細血管般的支流都能在圖像上清晰看見。

  在李述看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之後,北京市水源結構和供水格局發生變化,水資源調配策略也隨水資源情勢的發展和不同時期重點保障目標的變化相應進行科學、精細調整,“潮白河生態補水就是策略調整的一個縮影。”

  李述介紹,2015至2022年,北京市統籌多水源累計向潮白河生態補水19.7億立方米,最大年份10.5億立方米,最小年份0.08億立方米。補水量年際變化如此懸殊,是因為“南水”通水初期,密雲水庫的蓄水還很少,因此以水庫多蓄水、增加水資源戰略儲備為主要目標。到了2021年,北京市降水極端豐沛,密雲水庫開始高儲量運行後,水務部門利用本地水與“南水”協同實施多路徑大範圍補水,全面復蘇潮白河生態環境。

  北京開展河湖生態補水,除了可以滿足市民百姓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更是為了通過河道緩慢下滲,讓地下水源地得到補充,把水“存”進地下。為了有效保障河道生態水量,盡可能延長有水河長和通水時間,市水資源調度管理事務中心每年都會根據可調度水資源量的情況,精打細算,制定科學、週全的調水計劃,精心選擇補水路徑,讓生態補水的效益最大化。

  經生態補水,不僅潮白河干流,小中河、方氏渠等一批乾涸斷流的河流“復活”了,通過京密引水渠,沙溝河、肖村河、北沙河、南沙河等城區北部水系也得到補充。已經荒廢多年的農灌渠道也被利用起來,通過潮河總幹渠、東幹渠、中乾渠等生態補水,順義東部水系實現貫通,空庫運行20多年的唐指山水庫再次山水如畫。

  縱橫交織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水系織就了一張城市“水網”,生態補水讓這張網越來越密,日漸充盈。北京市水文總站水質水生態實驗室主任劉波告訴記者,2014年“南水”進京以來,北京的有水河流從96條增加到122條,有水河長從2352公里增加到2887公里,有水河長佔比從36.7%上升至45%,期間雖然有所波動,但總體呈向好趨勢發展。

  河湖水體從“亞健康”走向“很健康”

  屏住呼吸,端穩手機,“咔嚓”一聲,一幅白鷺在河畔低頭覓食的畫面被定格下來。對住在亦莊涼水河附近的王岩來説,拍拍河邊的美景,是他每次慢跑結束後最大的享受。

  河裏不止要有水,還要水清岸綠。“南水”接過了城市供水重擔後,北京的河湖治污和水環境治理也在加速。涼水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條。

  位於京城南部的涼水河曾因污染嚴重,河水發白、發綠而被冠上了“牛奶河”的名字,附近的老住戶則叫它“臭河”,住得近的夏天連窗戶也不敢開。隨著北京水務部門連續實施“三年治污行動”,涼水河沿線的排污口被封閉,禁止污水直排河道;疏通河道、整修河堤、增種水生植物讓河道煥然一新。流域內的幾座再生水廠,每天都有高品質的再生水源源不斷補充進河道,讓水體得到置換,“流水不腐”。

  根據北京市地方標準《水生態健康評價技術規範》,涼水河在2016年還是不健康狀態,從2017年起就轉為亞健康狀態,到了2020年已經達到健康等級,“這也充分説明了涼水河水質、水生態環境的轉變。”劉波説。

  《2023年北京市水生態監測及健康評價報告》顯示,全市主要河流、湖庫及濕地中,處於健康等級的水體佔83%。2023年度,全市共監測到浮游植物402種、浮游動物444種、大型無脊椎底棲動物245種、水生植物85種、魚類73種。“同上一年度相比,除浮游植物物種數略有減少外,其他生物類別物種數均有所增加,全市水生生物多樣性處於持續穩定向好的狀態。”劉波説。

編輯:及玥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北京有水河流長度新增500余公里 城市“水網”越織越密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