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昌11月30日消息(記者周蓓)聚焦産業、多元共治、推動傳統村落煥新顏……江西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道路上,蹚出了一條新路子。近日,記者走進南昌、九江、撫州等地,看江西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實踐。
聚焦産業 破解鄉村振興“致富密碼”
鄉村要振興,産業要先行。
初冬時節,走進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太平關鄉瓜蔞産業基地,一串串沉甸甸的瓜蔞挂滿枝頭。農戶們來回穿梭于藤蔓下,忙著採摘成熟的瓜蔞,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太平關鄉瓜蔞産業基地裏,農戶採摘瓜蔞(央廣網記者 周蓓 攝)
“我們憑藉著科學的種植管理,配備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管理系統及多通道智慧施肥機,預計每畝純利可達4000元。”該縣富民瓜蔞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員張愛芳説。這一可觀的收益不僅讓種植戶的腰包鼓了起來,還解決了當地1000余人的就業問題,更通過大戶帶小戶的方式,帶動了30余戶脫貧戶參與到瓜蔞種植當中。
近年來,彭澤縣太平關鄉通過黨建引領,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勢,創新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其中瓜蔞種植是該地鄉村振興重點推廣項目之一。“小瓜蔞”不僅為鄉村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更成為村民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目前,太平關鄉瓜蔞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畝。
瓜蔞喜獲豐收,如何打開瓜蔞籽銷路,便成了張愛芳和農戶們最關心的問題。
在瓜蔞籽加工製作車間,經過篩選、分級,包裝、質檢等工序,不起眼的瓜蔞籽就變成了一袋袋休閒小食品。憑藉優良的品質,瓜蔞籽已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村一品”産品以及國家級鄉村特色産品。
“我們瓜蔞籽有三種口味,喜歡吃甜的家人們,可以拍個話梅口味的……”在該基地的電商直播間,工作人員正在給直播間的網友熱情介紹瓜蔞産品。足不出戶,就讓瓜蔞産品走向全國,這無疑給廣大種植戶增添了信心。
在彭澤縣太平關鄉數字鄉村展示館,瓜蔞籽等當地農産品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銷售到了全國各地。該鄉大力建設農産品電商孵化基地,孵化抖音賬號,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為其農産品推介並銷售,有效拓寬銷售渠道。
航拍彭澤田園風光,色彩斑斕美如畫(央廣網記者 周蓓 攝)
近年來,彭澤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大專項行動”,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紮實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奮力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畫卷。
多元共治 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
鄉村治,百姓安。治理有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
走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塘南鎮的村道巷尾,村落風光優美、道路平坦寬敞,漫步其間,處處皆景。“村裏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泥巴路、老旱廁、排水渠都改造了,還修了休閒文化廣場,現在不僅環境美、生態好,鄰里也和睦,住得格外舒服,特別有安全感。”談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們難掩喜悅之情。
近年來,塘南鎮探索推行“積分制”管理模式,實行衛生文明戶積分考核,明確積分內容、積分方式,將村民參與文明村鎮創建、村容村貌提升等活動按基礎積分進行量化賦分,並不定期舉行積分兌換活動,把村民日常行為轉化為數量化指標,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推動從“要我建設美麗鄉村”到“我要建設美麗鄉村”的轉變。
“條凳議事會”上,幹群之間談心交心(央廣網發 吳春紅 攝)
“附近中學的高中生晚上騎自行車回家不安全,建議為他們的自行車粘貼反光條,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發生。”在不久前舉行的“條凳議事會”上,南昌縣黃馬鄉徐家村村民章阿姨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隨後該建議被鄉人大主席團納入民生清單,並很快得到落實,有效解決了學生夜間出行安全問題。
“條凳議事會”是南昌縣黃馬鄉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一個新舉措。該鄉組織黨員幹部、人大代表等主動前往群眾休閒點、戶外空地等處召開“條凳議事會”,以拉家常的方式,與群眾談心交心。通過這種方式,及時把群眾的意見建議向鄉黨委、政府反映,為群眾排憂解難。
黃馬鄉不斷探索多元聯動共治機制,引導各村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以及鄉賢理事會等,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參與定規矩、立良俗,講文明、樹新風,有力提升鄉村治理和基層自治水平。
南昌縣鄉村稻田藝術畫栩栩如生,成為當地一道景觀(央廣網發 南昌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南昌縣堅持把鄉村治理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任務,深入落實治理強基戰略,突出黨建引領,注重機制創新,強化平臺賦能,聚焦群眾滿意,以鄉村善治描繪和美鄉村“昌南畫卷”。
點“古”成金 推動傳統村落煥新顏
明清古建飛甍翹壁、青磚黛瓦;石雕木雕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走進江西撫州金溪縣竹橋古村,仿佛進入了一座“沒有圍墻的古村落博物館”。竹橋古村建村距今約800年,現保存有明代所建民居8幢、明代祠堂1幢,其餘為清代建築,是贛派建築的典型代表。
航拍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雙塘鎮竹橋古村,屋舍儼然(央廣網發 鄧興東 攝)
如何保護傳統村落,守住這份文脈與鄉愁?
黨建引領,守護古村;創新機制,盤活古村;治山理水,扮靚古村。這是金溪在實踐探索中給出的答案。
近年來,該縣創新“縣委統籌、政府主導、鄉鎮主抓、黨員示範、社會參與”多方聯動機制,構建起拯救老屋、古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的齊抓共管大格局;出臺實施《金溪縣古村落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金溪縣“拯救老屋行動”實施方案》,將古村保護與新農村建設深度結合,精心打造了11個美麗宜居鄉鎮、100余個美麗宜居村莊、1萬餘個美麗宜居庭院、12條美麗岸線、8條美麗通道、5個鄉村森林公園。
從2017年開始,該縣還先後成立了“老屋辦”、古村落保護開發中心等機構,聘請百餘名黨員擔任古村落文保員;組建了43支傳統建築建造和維修施工隊伍,吸納了279名建築工匠組建“工匠庫”,確保古建築修繕質量;出臺獎補政策,調動村民積極性,自發地對老屋進行搶修保護。
2018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金溪縣人民政府合作啟動“拯救老屋行動”,籌措資金8000萬元,搶救性修繕古建築1000余棟。
2020年,金溪縣探索古村落古建築收儲託管機制,託管後古建築産權不變,投資人可以用部分古建築經營權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古村落金融貸”。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還須“以用促保”,以此實現物質和非物質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
金溪縣歷史文化街區依託古建築,打造了夜遊、夜淘、夜娛、夜演等“夜態”經濟(央廣網記者 周蓓 攝)
為讓古村落“活起來”,金溪縣秉承“修舊如舊”的理念,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將建築形態與發展業態有機銜接,對古村古建築組織實施水、電、通信等項目建設,建設書吧、茶吧、咖啡吧等休閒場所,積極探索“古村+美景”“古村+體驗”“古村+美食”“古村+文化”等發展路徑,讓各地遊客“來得了、留得住、遊得好”。
“我們把文化作為旅遊的主要資源,做好挖掘、轉化、利用的文章。加強古村落保護利用,深入研究文化內涵,呈現最美金溪,努力讓其成為遊人的詩和遠方。”金溪縣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贛鄱沃野間,鄉村産業蓬勃發展,基層治理欣欣向榮,美麗古村遊人如織……一幅“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在贛鄱大地鋪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