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從2018年開始,當時機構改革後設立的國家醫保局開始專門負責醫保目錄中藥品的更新工作。每年,醫保專家都會跟藥企專家面對面談判,而在談判桌上我們注意到有一個神秘的信封,這個信封裏會有一個價格,而它至關重要。按照規則,企業只有兩次報價的機會,如果兩次報價都沒有落在信封底價的115%範圍內,那麼談判直接失敗。可以説,這個信封底價非常重要,也是整個談判的關鍵。那麼這個信封底價是誰來定?怎麼定呢?記者採訪了一位連續多年參與信封底價相關工作的專家。
臺上授課的常峰,是連續多年參與醫保局目錄調整信封底價的專家。這天,他正在給學生們上一堂“藥物經濟學”的課。
一粒藥的價值要如何判定?藥物經濟學,通俗來講就是在解答這個問題,通過數據、理論、模型等方式,將藥品的價值盡可能量化出價格。
學生們提出的內容,正是醫保局在制定“信封底價”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事實上,2018年開始,國家醫保局每年都會對醫保藥品目錄進行更新調整。為了讓老百姓用上更好、更新的藥品,同時又能讓企業獲得正常、合理的回報,藥品定價至關重要。但是另一方面,影響藥品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國際價格、同類競品的多少、創新程度等等。因此,醫保局專門組成了藥物經濟學專家組和醫保基金專家組,他們的測算結果是形成最終底價的重要依據。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 常峰:測算的環節裏面主要是有兩個組,一個組是藥物經濟學專家組,一個是醫保基金的專家組。那麼這兩個組分別獨立做出測算。醫保基金的專家組主要從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的角度去得到一個藥品願意支付的價格。藥物經濟學這個組同一個藥大概有兩個專家背靠背地去測量,可能會因為a專家關注到了a信息,b專家可能沒有關注到這個信息的時候,可能會給他們做一些相互提示提醒,保證他們不會有明顯的信息差。至於他們具體測算,是由他們獨立完成,相互之間不交流,組長也不干預。所以最終會形成三個價格,就藥經組的兩個價格和醫保基金組的一個價格,這三個價格最終會形成我們的信封價,談判的信封價其實也就是我們醫保對這個藥品願意支付的最高的價格,這就是整個信封底價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