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青年説:“我們跨越萬里來相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23日 15:41:05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23日 15:41:05
原標題:“我們跨越萬里來相聚”(環球熱點)
正在加載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和拉美雖然遠隔重洋,但友誼的紐帶將彼此緊緊相連。近年來,隨著中拉關係日益緊密、人文交流不斷深化,中拉青年擁有更多互動往來的平臺與機會。他們到訪彼此的國家,分享各自的文化,在心與心的真誠交流中成為跨越山海的好朋友。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多名中拉青年,聽他們講述互學互鑒的友好故事及對中拉友誼歷久彌新的真切期待。

  在走近彼此中增進理解

  今年初,“絲路天涯”清華大學全球勝任力海外實踐課程赴阿根廷、智利專題調研支隊的13名師生乘機飛行2萬多公里,踏上拉美大陸,展開為期兩周的調研與交流。

  遙遠的距離、語言的差異沒有成為中拉民眾走近彼此的阻礙。“在智利,我們參加了由中國駐智利大使館與當地政府、機構共同舉辦的一場盛大的春節慶典,並精心策劃了一個文化展位,展示來自中國的非遺工藝品、校園文創産品以及清華學生的鄉村攝影作品。我們身著多彩的中國傳統服飾,還有同學現場演奏琵琶,吸引許多當地民眾前來合影,並參與我們設計的互動環節。”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王欣鈺説。更令她驚喜的是,那場慶典促成了一名智利青年與中國的一段美好故事——

  作為參加慶典的一名觀眾,智利大學國際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卜睿哲對清華師生的文化展示印象深刻。巧的是,次日,卜睿哲在智利大學接待了來訪的清華師生,大家有機會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當得知卜睿哲喜愛中國歷史並專攻中拉關係研究後,帶隊的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趙月枝向他發出邀請,歡迎他來中國學習。

  大半年後,在王欣鈺等清華學生的幫助下,這份邀約成真。9月,卜睿哲如願來到中國,在清華大學開啟為期3個月的訪學生活。“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外交官,在他寫的一本有關國外旅行經歷的書中,其中一次經歷就是他到中國的旅程。”卜睿哲説,很高興能和外祖父一樣,有機會親自探索中國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家。

  近年來,隨著中拉關係深入發展,越來越多中拉青年走近彼此,增進理解。許多像卜睿哲這樣的拉美青年,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求學、工作,感知中國文化、融入中國生活、結交中國朋友。

  “過去,對我來説,中國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但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國家。來到中國後,我發現其實我們之間的相似之處遠比想象的要多。”墨西哥青年斯蒂芬妮·阿裏亞斯説,在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學習的這幾年間,她不僅提高了自己的中文水平,也認識了許多同樣對中國充滿興趣的其他國家青年。“我們來自世界各地,相聚中國,一起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打開理解中國文化的新窗口,並且互相分享認識中國以及中國文化的不同視角。這是一段令人興奮的經歷。”

  作為斯蒂芬妮·阿裏亞斯的同學,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巴西籍學生卡比爾同樣非常珍惜在中國的求學經歷。“學習中文一直是我的夢想。現在,我終於圓夢了!”

  有關中國的美好圖景更加具象

  從陌生到了解,從好奇到喜愛,許多拉美青年走進中國,並逐步認識中國、讀懂中國。

  20歲的古巴青年馬伯一來中國學習、生活已有5年時間,他在這裡度過了高中時光,目前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一名本科生。“來中國前,我不知道會經歷什麼。雖然此前對中國存有一些印象,但我認為不應該僅憑空洞的傳言去評判一個國家。”馬伯一説。

  5年間,馬伯一在廣州、北京等多個城市生活。“我體驗中國的美食、文化、音樂、語言、教育、風景等,就像一個空杯子被逐漸灌滿水。這些經歷讓我真正地了解中國、喜歡中國。”馬伯一説,如今,在他心中,中國已成為“第二個家”。

  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墨西哥籍學生歐善愉將自己的中國之旅視作一趟“求證之行”。歐善愉曾在墨西哥的一家孔子學院在線學習中文,也因此對中國有了更多關注。

  “之前,我就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充滿欽佩。我聽説中國在教育、基礎設施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還取得了消除絕對貧困的驚人成就。”歐善愉説,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不僅印證了她此前對中國的認知,更拓展了她對這個國家的了解。“中國在轉型方面的能力、人民日益增長的自豪感以及在此生活所感受到的團結和安寧,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中國,拉美青年懷揣濃厚興趣,領略風物之盛,體驗文化之美,感受發展之快,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前不久,卜睿哲和清華師生一起赴浙江麗水縉雲進行鄉村調研,還與當地村民一起參加民俗活動,沉浸式感受中國鄉村的活力與魅力。“我遇到的每一個中國人都友善好客,像對待自己的同胞一樣歡迎我們外國人。我去過的每一座城市都乾淨整潔,讓人充滿安全感。”卜睿哲説,近年來,智利人的日常生活與中國發生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絡。比如,許多智利人購買了中國品牌的汽車、電動自行車,也會經常去逛當地的中國商城。在來中國前,他的腦海中已經有了一幅關於中國的美好圖景。而在中國學習生活的這兩個多月裏,他經歷的一切讓腦海中那幅美好的中國圖景更加具象。

  欽佩中國扛起了這個歷史責任

  近年來,同為全球南方國家,中國和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努力實現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引發中拉青年廣泛共鳴。

  近日,在秘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方提出構建開放融通的亞太合作格局、培育綠色創新的亞太增長動能、樹牢普惠包容的亞太發展理念等建議。在巴西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上,中方宣佈中國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

  “中國的倡議有助於國際社會破解難題、深入合作,增進人類福祉。”歐善愉認為,目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個別國家採取保護主義立場,抑制了基於競爭的自由貿易規則。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創造了對話和合作平臺,有助於促進相互理解和合作,“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攜起手來,努力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

  “這些國際合作機制有利於應對當前人類面臨的很多重大挑戰。中國倡議讓一些欠發達國家也有機會與全球市場連接。我十分欽佩中國攜手各國秉持命運共同體意識,扛起了這個歷史責任。”馬伯一説。

  在中國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中,涉及攜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多項措施。近日,中巴一致同意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巴西發展戰略對接。目前,中國已與大多數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中巴同意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巴西發展戰略對接,這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又一個歷史性時刻,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重要機遇。”中國人民大學巴西籍學生孟力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實現經濟發展提供了寶貴途徑。“這項倡議有助於促進相互合作、信任和理解,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

  “絲路聚天涯,萬里通民心。在拉美對多家中資企業的參訪調研,讓我深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意義深遠,它促進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貿易發展與民生改善,也有助於提升全球南方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與話語權。衷心希望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一步加強團結協作、深化互聯互通,實現共同繁榮。”王欣鈺説。

  “民相親”要從青年做起

  2014年,中國提出打造中拉命運共同體。10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拉關係進入平等、互利、創新、開放、惠民的新時代。“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民相親”要從青年做起。展望未來,中拉青年紛紛表示將勇擔歷史責任,做中拉傳統友誼的傳承者、友好合作的推動者和建設者。

  “我們跨越萬里來相聚,拉美人民的熱情比頭頂的烈日還要滾燙。”清華大學日新書院本科生王一竣回憶今年初的拉美之旅,深感中華文化在海外擁有巨大吸引力和廣泛影響力。看到很多當地人做起針灸按摩、提筆蘸墨寫字,她對“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認識。王一竣表示,今後將更加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研究,以青年視角向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的各國民眾創新講好中國故事,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促進民心相通。

  卡比爾認為,拉中之間持續加強文化和科技交流,像共同舉辦體育賽事、電影節,為拉中優秀學生提供深造機會、研究項目等,這些都有助於拉中提升傳統友誼、深化合作。

  “了解彼此的文化、歷史和觀點對於建立信任和相互尊重至關重要。”馬伯一認為,實現拉中青年相互了解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文化交流,加強語言學習、開展學生交流計劃、圍繞氣候變化及技術創新等全球議題進行合作研究等,都是可行辦法。

  作為在中國留學的巴西青年,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巴西籍學生楊嘉怡經常在中國和巴西的社交媒體上發聲,雙向講述兩國的故事,傳播共同發展理念。她建議搭建更多青年人的交流平臺,為中國和巴西乃至拉美青年的文化互鑒、交流學習提供更多機會。

  “青年是未來。只要拉中青年團結一致,共同發聲,在各自專業領域發光發熱,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攜手鑄造更美好的世界。”楊嘉怡説。

  (白音特格希、鐘沁蕊、周景、陳宇澄參與采寫)

編輯:甄濤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中拉青年説:“我們跨越萬里來相聚”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