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表示,將提名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為美國國防部長。後續,這一提名還需要參議院投票同意。
相較於此前的幾位防長,海格塞斯的履歷可以稱得上是“平平”——他從未在五角大樓任職過,雖然在阿富汗服役過,但也只是擔任教官。
譚主利用大數據手段,對海格塞斯相關的24046條、517萬字信息進行蒐集,通過人物標簽挖掘、美國關鍵政治人物畫像、事理脈絡分析等技術,來探究其行事風格與政策偏好。
關於海格塞斯的人物畫像,有幾個關鍵詞值得注意。
與海格塞斯相關的報道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詞,是“特朗普”。
對比來看,現任防長奧斯汀關聯的高頻詞,是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奧斯汀曾擔任過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師長,他也是美軍歷史上首位指揮整個陸軍師的黑人將軍。要知道,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是美軍唯一一個山地師,在美軍中屬於精銳部隊。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奧斯汀深厚的軍事履歷。
相較之下,和特朗普的關係,可能是海格賽斯最大的政治資本與倚仗。
當特朗普贏得2016年的美國大選後,曾考慮讓海格賽斯管理退伍軍人事務部,但最終特朗普並沒有選擇他。
儘管沒能獲得政府官職,但由於他和特朗普的私誼,以及他經常討論軍事、政治和國際關係等話題的工作特性,海格賽斯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非正式顧問的角色,在軍事話題上為特朗普提供有效建議。
海格賽斯多次在節目中表達對特朗普的支持,而特朗普也曾利用海格賽斯的言論來回應民主黨對自己的攻擊。
由此,外界也將海格賽斯視為特朗普堅定的支持者。而這,也是海格賽斯能夠獲得提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楠告訴譚主:
此前,美媒預測的防長名單,基本都是熟悉華盛頓運作規則、熟悉美國軍事運作規則的人,而特朗普的提名錶明了他此次組閣的風格——更重視這個人能否踐行自己的決策和戰略。
在提名消息公佈後,美聯社做了一篇報道,其中就提到,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中,有五名官員先後擔任五角大樓負責人,但最終都辭職、被解雇或暫時擔任臨時職務。其中的一些人被解雇後,一直在公開場合批評特朗普。
在美媒的描述中,那些年,特朗普與他的國防部長的關係充滿緊張、困惑和沮喪。
在有了這樣的經歷後,也就不難理解,特朗普為什麼選擇了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因為他很支持自己。
但這其中,就存在一個隱患。楊楠告訴譚主:
按照美國的政治架構,美國國防部長由文官擔任,儘管他不是美國作戰力量的領導者,但他是美國軍事力量的統籌者,他承擔著總統和軍隊之間溝通和協調的角色。
換句話説,當總統的軍事策略比較混亂或者過激時,國防部長需要起到協調的作用。而一個毫無經驗的國防部長,將會給這項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與海格塞斯關聯最緊密的觀點,是America First(美國優先)。
通過對他的言論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海格塞斯對國際關係持有強硬立場,他強調美國軍事力量的重要性,認為美國應該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以保護國家利益。在這種認知下,他主張加強軍事投入。
具體來看,在中東問題上,海格塞斯主張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和軍事威懾。事實上,早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海格賽斯就曾強烈支持特朗普對伊朗本土進行軍事打擊。
而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曾在競選期間表示,伊朗是對其進行黑客攻擊的 “幕後黑手”,指責伊朗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干預美國大選,這也被外界解讀為“特朗普在為其上臺後對伊朗實施強硬政策做鋪墊”。
在對華關繫上,總體來看,海格塞斯認為中國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他主張美國要採取措施遏制中國的發展。
海格塞斯在幾天前的採訪中曾提到,解放軍只用20分鐘,就能擊沉美國10艘航母。他表示,最近10多年來,五角大樓針對中國做過多場兵棋推演,結果無一例外,都是美國輸了,這暴露出美國在軍事戰略上的不足。
很明顯,海格塞斯的思維充滿對抗性。但美國軍事界深知,中美兩個大國需要在軍事上保持溝通與了解,避免誤判。事實上,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上發生的一件事就有前車之鑒的意味——當時,因擔心時任總統特朗普可能會挑起中美之間的衝突,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主動聯絡中方,保證美國依舊穩定,不會向中國發起襲擊。
中美兩軍有著穩定的溝通渠道,在時任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臺後,這些渠道一度中止,後來又逐漸恢復。而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得更加急迫和緊張的往往是美方,這也足以説明,在中美兩軍關係中,中國能夠把握主動權。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無論是誰擔任國防部長,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