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海風輕拂南太平洋的秘魯錢凱港。
這座港口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拉美地區的標誌性項目之一,建成後將成為拉美地區新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可大幅縮短秘魯到亞洲的直航時間。
港口西側,一條L形的防波堤舒展延伸,橫臥在湛藍幽深的海面上。
望著這條長達2678米的防波堤,我常常感慨,這不僅是抵抗涌浪、保護港口的堅固屏障,還為海豹、企鵝、海鳥等動物提供了歇腳的好地方。
有一次,我拍下照片發給國內的家人。屏幕那端,5歲的兒子瞪大眼睛,好奇地問:“爸爸,你是在動物園嗎?怎麼有這麼多動物?”
我笑著回答,這裡不是動物園,而是動物的家園。兒子眼中新奇的動物,也不是第一次在這裡出現。
2022年初,港口的次防波堤推填工程完成沒多久,就迎來了一隻憨態可掬的海豹。“快看,是誰來項目‘做客’了?”2月5日,同事趙宇發現這只海豹爬到護坡大塊石上,趕忙掏出手機拍下。
不僅是這只海豹,隨著主防波堤逐漸建設成形,更多動物現出身影,甚至成群結隊地到防波堤外圍小憩,海豚、鯨魚等有時也在港池附近遊弋,這與2021年6月我和同事們初來時的場景已截然不同。
過去,這裡雖然擁有得天獨厚的深水港條件,但常年受超長週期波、強涌浪侵襲。洶湧的海浪不僅阻擋了海豹、企鵝來岸邊歇息的腳步,我和同事們想把這裡變成港口,難度也相當大。
難的不僅是施工,還有必須達到的生態環保要求。
項目毗鄰的錢凱濕地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周邊海域是海豹、企鵝等海洋動物的家園。在業主環評報告裏,相關環保要求有600多項。
如何既高效推進項目施工建設,又守護好動物們的家園?
面對挑戰,我們項目團隊將海洋和濕地生態保護作為工作重點,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程的每個環節:研發智慧移動打樁平臺,避免海水上涌造成污染,並減少項目非工程結構鋼材料投入;引入新的振衝工藝處理地基,有效控制噪聲和粉塵污染,將工期縮短近一半時間;振沖水源緊張,就推進廢水循環利用,降低耗水量超25%……
我們聘請當地的生物、環保專家,組建專業的環保團隊,成立動物救助辦公室,常態化做好海洋和濕地生態保護工作。我們還委託第三方權威機構開展水質、噪聲和鳥類種群等監測,確保及時掌握生態環境狀況。
大家共同努力,工程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盡力保護動物“朋友”們的家園。它們越來越頻繁地前來“做客”,有時甚至誤入施工區,讓我們哭笑不得。
去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那天,早上6點半,天剛濛濛亮,一隻海豹就誤入項目攪拌站場區,被施工人員撞個正著。
“現場發現一隻海豹。”施工人員停下手中的工作,趕緊聯絡動物救助辦公室。
環保團隊的秘魯生物專家弗蘭克趕來,檢查發現海豹沒有受傷,就招呼大家一起護送海豹回家:一個人拿著紙板擋在海豹身後,另外兩人拉起防塵網,有人負責給海豹身上澆水保持濕潤,還有人負責清除路上的障礙物……
一陣忙活後,海豹被安全引導回大海。一同參與“營救”的同事告訴我:“看到動物們平安回家、自在生活,我對這份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的體會,切身感受到了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
我也深有同感。這幾年,我們積極參與當地的環保實踐,配合相關部門參與海洋油污及漂浮物清理,救助多種鳥類和海洋生物。同時,我們還多次在濕地、海灘組織環保公益活動,吸引當地政府、環保組織和居民參加。一件件、一樁樁,都印象深刻。
最近,天氣暖和了,遷徙的候鳥紛紛歸來,錢凱濕地更熱鬧了,我卻到了跟這片大海説再見的時候。錢凱港即將落成,項目團隊也將結束3年多的建設工作,去往下一個需要我們的地方,繼續探索建設更多的綠色工程。
(作者為中國港灣—中交四航局聯合體秘魯錢凱港項目社區經理,本報記者林琳、韓春瑤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