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播+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首次提出“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特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導致我國各地水資源分佈不均,水旱災害多發頻發。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加快構建國家水網的重大戰略部署。從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江都水利樞紐到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從長江三峽大壩到淮河王家壩閘……總書記多次考察國家水網重點水利工程,要求“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築牢水網安全之基
作為與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並列的現代社會四大基礎性網絡之一,國家水網是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結點、智慧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系。
保障國家水安全是建設國家水網的首要目標和重要使命。2021年5月14日,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為目標”,“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兩年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將“安全可靠”作為國家水網的建設要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目前,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骨幹輸排水通道正在加快形成。南水北調東、中線建成以來,累計調水量超過69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億。水質好、口感好的“南水”,更加有力地保障了受水區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
夯實水網韌性之本
水是生産之要、生態之基。建設有韌性的水網是提高國家水網抗風險能力,保障我國用水安全和永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頻趨廣趨強態勢。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國家水網,應“以優化水資源配置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為重點”。
《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提升洪澇乾旱防禦工程標準,推動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
作為國家水網主網區,湖北擁有“三江”“千湖”和4231條河流、6900多座水庫,年均過境水量6325億立方米、自産水量989億立方米。其境內的三峽、丹江口等水利樞紐都是國家骨幹水網重要調蓄節點,是名副其實的水利大省。
總書記此次在湖北提出建設水網的韌性要求,更具深意。
目前,湖北正在加快構建“三江千湖,北送東流”韌性安全水網,完善城市供水網絡佈局,構建多水源、高品質、有韌性的供水保障體系。
與此同時,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重大項目建成後,不僅助力完善國家水網的動脈工程,還將提升國家水網防洪、灌溉、供水、航運、發電、生態等綜合能力,增強水網韌性。
構建現代水網建設之路
水網是一個複雜的巨大體系,提升其高效智慧運行水平,關係到14億人的水安全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對提升流域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提出明確要求。
以數字賦能新時代治水管水,正是國家水網建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數字化發展浪潮中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塑造新優勢的必然選擇。
目前,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數字孿生水網平臺基本建成,一批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孿生系統建成投用,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持續推進,國家水網的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平持續提升。
甘肅省疏勒河流域利用衛星、無人機、物聯網等監測感知技術搭建了實時水情生態監測系統,通過水利專業模型、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在數字空間構建了數字孿生的疏勒河倣真模型,與現實流域同步倣真運行、迭代優化,實現對現實流域的實時監控、優化調度,解決了流域的精準調度難題。
此外,全國七大流域和多個省、市、縣的重點工程,都已開展數字孿生水網先行先試建設。
水利部專家認為,充分發揮數字孿生水網永不疲勞、永遠在線、持續運行的特點,能夠實現對物理水網運行狀態的全天候、全天時在線監控,進而實現國家水網運行調度的前瞻性、科學性、精準性和安全性。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此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事關億萬人民福祉,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正如總書記所言,“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會載入韆鞦史冊”。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編 輯丨魯楊
設 計丨顏妮
校 對丨李丹 孫潔 宋春燕 梁雅琴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支 持丨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