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醫改後,山東青島萊西市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市、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于言朋攝/光明圖片
山東青島萊西市沽河衛生院的醫生正在為病人做口腔檢查。魏康攝/光明圖片
山東青島萊西醫療集團副總院長侯四川(左四)正帶領醫療團隊做外科手術。于言朋攝/光明圖片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霜降時節,山東青島萊西市馬連莊鎮的果園裏蘋果正紅,人們忙著摘果、挑選、裝箱,滿臉都是豐收的喜悅。
很快,與記者同行的青島市市立醫院骨關節外科主治醫師、省派駐萊西市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史賀就在忙碌的人群中找到了他要巡訪的“病號”——55歲的黃慶禮。
“幹半個小時可一定要站起來活動一下腰,記得按時吃藥。有問題記得來找我。”“嗯,嗯,謝謝史大夫!”自從鎮衛生院開設了肌骨疼痛科,黃慶禮再也不用大老遠跑市裏去看病了。
人民健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如何推動縣域醫療資源提升、擴容、下沉,成為擺在很多城市面前的一道難題。
2023年4月,一直被視為“診療洼地”的萊西市開始了一場“先立後破”的改革,創新實施“名院託管+縣域共同體”醫改模式,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探索出了一條縣域醫改新路徑。
管理模式更優化 就近就醫更便利
萊西市為何一直被視為“診療洼地”?這裡位於青島最北端,常住人口72萬,5家縣級公立醫院中僅有3家達到二級醫院標準,醫療服務體系存在底子薄、經營管理差、群眾本地就醫意願弱等問題,是青島市唯一缺少三級醫院的區市。2022年,萊西市縣域內住院量佔比僅為67%,轉外就醫住院人數達3.4萬人次。
如何讓基層群眾不再“看病貴”“看病難”,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成為萊西醫改的一道必答題。
2023年4月,萊西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決定由青島市屬規模最大的三甲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對萊西市全部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進行整體託管。“萊西市的醫療服務水平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萊西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的衛生健康需求了,這是萊西上下的共識。”萊西市委書記周科認為,“有了這個共識,我們就敢壯士斷腕,大膽去改。”
為順利推進醫改,萊西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將全市5家公立醫院、16家鄉鎮衛生院及464家村衛生室等打包整合,組建萊西市醫療集團,由青島市市立醫院輸出品牌、管理、技術、人才,實施全面同質化託管;同時,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抓手,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系統,從管理模式、人才配置、藥品採買、醫療服務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重塑全市醫療衛生體系。
“市立醫院採取了派出專業團隊全面接管、全體系平移的模式。針對公立醫院功能重疊,該合併的合併,該轉專科醫院的轉專科,實現各醫院間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和內耗。”青島市市立醫院副總院長、萊西市醫療集團黨委副書記、總院長閆泰山介紹説,“我們立足萊西實際補短板,建立縣域遠程影像、心電等醫療信息系統;建立全域物流服務體系;建立醫共體中心藥房,實現用藥目錄、藥學服務、藥品監測、藥品採購和藥品儲備‘五統一’;建立醫共體資源共享績效考核分配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檢查檢驗資源向基層衛生院開放,夯實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基礎。”
託管帶來了全方位提升。改變,甚至細到作息時間——過去,萊西各醫院下午上班時間是夏季14:30、冬季13:30;醫改後統一調整為夏季13:30、冬季13:00。
“明顯感覺中午來就診的人多了,有些居民平時忙於工作,就可以利用午休時間來看病拿藥。”萊西市醫療集團門診部負責人高琳琳表示,“工作時間調整,患者少了很多等待的時間,就診的滿意度自然就上來了。”
變則通。一年多來,萊西醫改“化學反應”正全面釋放。目前,萊西市醫療集團各項年度運行數據達到新高:門診量同比增長19%,手術量同比增長31%,三四級手術同比增長44%,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提高4個百分點,平均住院日下降0.51天。國家“千縣工程”綜合能力評估推薦標準達標率94%,全面達到優秀等級。
優質資源“沉下去” 醫療水平“提起來”
2023年10月16日,無影燈下,萊西市歷史上第一台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在萊西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院區進行。主刀的是青島市市立醫院關節外科中心主任郭傳友和他帶領的萊西市醫療集團關節創傷外科團隊。
“沒想到在縣城也能有專家給做手術!”69歲的萊西市民遲志學術後當天便通過助行器下地行走。“手術之前,走幾十米膝蓋就疼得沒法動了,現在走遠路不疼了,渾身輕鬆!”
這是醫改以來萊西市醫療集團多個高難度手術中的一例。為帶動縣域醫療服務能力全面躍升,青島市市立醫院下派110名技術專家進駐萊西市,其中,82名常駐專家每週至少4天在萊西工作,43名特聘專家常態化坐診萊西,做強腫瘤、心腦血管、婦産兒科等重點學科。
專家們自己做高難度手術的同時,還肩負著“傳幫帶”的使命。
“對於郎飛結病這種罕見病,我們一般通過肌電圖傳導速度下降、血清抗體陽性、腦脊液蛋白升高等情況來進行判斷,比如這個案例……”在萊西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青島市市立醫院神經功能檢查室主任、萊西市醫療集團神經內科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衛正向醫生們講解疑難罕見病的診療經驗。為了使科室人員儘快掌握前沿醫療技術,李衛每週週二、週三上午進行大查房,每月組織業務學習,帶領大家集思廣益、精進醫術。
萊西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院區神經內二科主任趙鳳芝是原萊西人民醫院的一名年輕醫師,在青島專家的“傳幫帶”下,她的診療水平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有了很大提高。“遇到疑難病例,李主任就手把手帶我們,像溶栓取栓、頸動脈支架植入、腰穿、激素衝擊、免疫抑制治療等一些以前不能做的,現在都能自己解決了,手術量從去年的100台增加到了700台,CMI(病例組合指數)值達到1.2以上,診療水平達到了三級醫院水平。”趙鳳芝説。
“通過常駐專家‘傳幫帶’、常態化進修培訓、引進碩博專業人才等機制,我們要為萊西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青島市市立醫院萊西市醫療集團副院長李慧博説。
醫改,讓大量優質醫療資源從青島市區下沉到萊西市,再下沉到鄉鎮、村莊。
“圍繞疼痛、呼吸、康復等基層常見病、多發病,我們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制定學科發展規劃,並遴選16名骨幹醫師擔任各鄉鎮衛生院業務院長,開展業務、管理和帶教培訓工作;選派42名主治醫師下鄉支農常駐,由業務院長及專家團隊為每個鄉鎮衛生院聯合打造1到2個特色專科,同時暢通分級診療與雙向轉診渠道,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李慧博説。
“回流”患者多了 就醫負擔少了
大刀闊斧的改革為萊西衛生健康事業帶來了勃勃生機。
醫療水平的顯著提升,讓大病重病患者向萊西市內回流、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向基層衛生院回流。越來越多高難度手術在萊西順利實施,甚至還吸引了鄰近縣市居民前來就醫。
“30年前,我就帶著患癲癇的閨女全國各地看病,去了好幾個城市也沒治好,有的醫院説做手術可以治,但手術費要二十多萬,俺掏不起……”回憶漫漫尋醫路,萊西市沽河街道81歲的李忠貴忍不住落淚,“聽説青島的專家來了,就想著來看看……”
2023年12月26日,李忠貴女兒的手術在萊西市醫療集團成功實施,全程4小時,在不開顱的情況下,通過微創手術精準地把整套迷走神經刺激系統植入患者體內。
“手術以後,我閨女身體狀況比以前強了百倍,精神也越來越好啦!”李忠貴説。
醫改讓百姓能就近看好病,也讓就醫的負擔明顯降低。
“三甲醫院名醫進駐萊西,讓群眾以二級醫院的收費享受到了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李慧博説,醫改以來,萊西全市公立醫院藥佔比從改革前的37.33%降至目前的27.74%,醫療費用支出結構更加合理,住院患者次均費用由8674元下降至7464元,降幅13.95%。
馬連莊鎮的王淑芬是一位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農村老人,需要終身服用藥物“優甲樂”。在萊西醫改之前,“拿藥難”一直是困擾她的一個心結。
“俺參加的是居民醫療保險,過去只有在鎮衛生院拿藥才能報銷,鎮衛生院沒有‘優甲樂’,就只能自費到城裏買。”王淑芬告訴記者,“現在鎮衛生院藥品種類多了,不僅有‘優甲樂’,還有專家定期來坐診,看病省心又省錢!”
萊西醫改,“改”掉了百姓看病的痛點和堵點,就醫滿意度大幅提升。2023年以來,萊西醫改入選全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標桿實踐案例”和山東省2024年財政支持縣域醫療衛生高質量發展提升項目。
從“診療洼地”到“病有良醫”,萊西醫療體制改革是一場多元共贏的改革。“名醫託管+縣域共同體”,既解決了縣域醫療條件不足之困境,又讓大城市名醫院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更重要的是,萊西醫改成為一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老百姓看病,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市、常見病不出鎮、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光明日報記者 劉艷傑 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