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已滿三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碳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市場成立三年以來,在推動企業降碳、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發佈了《2024年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報告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市場。通俗點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機制就是政府設定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大盤子,根據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分配碳排放的指標。排得少的企業指標有富餘,可以拿到市場上賣了換錢,超額排放的企業就得花錢買碳排放的指標填補缺口。
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機制有效地推動了企業減少碳排放。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超過4.6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近270億元。
華電集團湖北襄陽電廠是一家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總裝機容量260萬千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上百萬噸。2014年,湖北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從那時開始,襄陽電廠就開始不斷探索生産經營和碳市場的融合。
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生物質運維部副主任楊濤:“因為我們有4台33萬的機組,相對機組能量偏小,能耗稍微大一些的,降碳壓力日益增大,當時公司也想到後期碳排放,想到生物質可再生能源是不是有利於減排效果,所以2015年開始做項目可研(可行性研究)工作。”
隨著碳市場的發展,碳配額逐步收緊,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節能降碳來減少碳排放。當時襄陽電廠就選擇了生物質可再生能源來替代部分煤炭。
秸稈、樹皮、花生殼之類的生物質,本身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再次燃燒,並不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可以用來取代部分煤炭,從而達到降碳的目的。
楊濤:“生物質燃料通過皮帶進料口送到氣化爐內,産生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氣體,然後通過管道將可燃氣體送到燃煤鍋爐內與燃煤混合燃燒,實現生物質與燃煤機組的耦合發電。”
我國能源領域全國首臺套生物質氣化耦合機組每小時可以處理農林廢棄物8噸,每年可以發電5900萬度,可以替代1.8萬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萬噸。
這種生物質耦合發電的項目,不僅能幫助企業應對日益嚴格的碳排放要求,還能幫助企業取得額外的收益。這個收益來自兩個方面,通過這個項目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拿到碳市場交易,碳額可以換取相關收益,另一方面,如果用來替代其他燃煤機組,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企業幾百萬元的資金支出。
湖北的碳市場是全國首批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像襄陽電廠一樣的發電企業在這些試點市場經過幾年的探索,為進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行業。
發電行業在全國碳市場的表現,為整體減排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作為一種市場化的政策工具,碳市場不斷驅動企業,特別是電力行業加快清潔化、低碳化和高效化的轉型發展。加入全國市場以後,湖北華電襄陽電廠仍然面臨著節能降碳的壓力。
湖北華電襄陽發電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曉軍:“2021年進入全國碳市場,我們公司的碳配額還是比較寬鬆的,但是隨著這兩年國家碳配額逐步趨緊,我們的碳配額從寬鬆到略有盈餘,到未來肯定會存在缺口,所以我們必須要走節能降碳路徑。”
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如果企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一旦碳配額有了缺口,就需要花真金白銀從市場上購買。
為了應對日益嚴格的碳排放要求,襄陽電廠還需要繼續探索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2023年,企業又投入2.25億元,對機組進行了供熱改造、節能降碳改造和深度調控靈活性改造。
碳配額越收越緊,市場配額的供求關係和波動的碳價正在驅動著包括襄陽電廠在內的企業採取更多的減排技術和減排的措施,以降低減排成本。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已滿三年。企業為了實現降碳的目標,減排的技術路徑在不斷發展,而碳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也越來越高。
碳市場活力穩步提升,行業減排效果逐步顯現。通過碳市場的建設壓實了企業碳減排的主體責任,“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識深入人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市場化導向作用也更加明顯。
碳市場的建設是一項複雜性的系統性工程,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有關全國碳市場的相關建設,特別是行業擴圍的相關工作,目前正在加快向鋼鐵、水泥、鋁冶煉這些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持續強化數據質量管理,逐步推行配合有償分配,不斷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來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動的可行路徑。”
目前,行業擴容正在有序推進,鋼鐵、水泥、鋁冶煉等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越來越多的重點排放單位將會加入其中,很多企業在進入市場前,也在忙著做好降碳減排的準備。
在安徽蕪湖一座水泥生産企業的露天礦山內,幾輛用於石灰石運輸的寬體車正在往來穿梭,有序運行。據了解,這是全球首個露天礦山領域的無人駕駛運輸項目。這種寬體車採用純電能源驅動和無人駕駛技術,既滿足了清潔運輸的要求,又實現了礦山開採數字化。
海博智慧科技公司總經理何伸中:“我們打造了無人駕駛加新能源礦卡的模式,增加資源利用的同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過去我們運輸的整個環節消耗燃油年度是4萬噸,現在採取無人駕駛新能源礦卡,僅此一項,年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2萬噸。”
對於像海螺水泥這樣的企業來説,下一步進入全國碳市場後,減排的碳排放量就意味著有更多的碳配額,可以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售獲得經濟激勵。
除了為應對即將加入的全國碳市場而節能降碳,海螺水泥也在嘗試創新低碳技術,參與到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當中。和強制性的全國碳市場不同,今年1月啟動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另一個獨立的市場。兩個市場獨立運行,共同構成了全國碳市場體系。
在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參與主體遵循自願的原則,通過開發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等項目,參與溫室氣體減排,所得到的二氧化碳減排量,經過國家核證後,在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核證自願減排量也可作為一部分碳配額,用來抵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企業的碳排放量。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自願減排要比強制減排理論上來説價格要相對便宜。一方面降低了企業完成配額清繳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這個機制,把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市場通過抵消、清繳的抵消機制聯通起來,實際上就是把降碳和擴綠增長有效結合起來了。”
隨著碳市場體系逐步成熟,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自願減排市場相互銜接,未來,碳市場發展成效將會逐步彰顯,行業減排效果也會逐步顯現。
張昕:“要建設一個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任重道遠。隨著我們國家碳市場建設,逐漸擴大行業的覆蓋範圍,不斷豐富交易主體、交易産品,不斷健全全國碳市場的制度體系建設,將全國碳市場打造成國際碳交易中心、國際碳定價中心和國際碳金融中心,建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隨著我國碳市場的成熟,更多重點排放行業將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這將增加市場的多樣性和深度。未來配額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碳金融産品的創新,還會進一步提升中國碳市場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在全球碳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碳市場的未來展望是積極的,但也需應對多方面的挑戰。通過不斷完善政策、加強監管、推動創新和擴大開放,中國碳市場有望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和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