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0月23日電(記者令偉家、劉雅萱、周盛盛)佔國産市場一半以上、佔全國出口總額97%!青海省的虹鱒魚,不止佔了國産市場的半壁江山,還“遊”出國門,“遊”上了海外餐桌。
深秋時節,太陽剛剛升起。黃河上遊龍羊峽水庫的湖面上,涼風颼颼、波光粼粼。疏密有致的網箱內,一條條肥碩的虹鱒魚翻騰跳躍,不斷地被吸魚泵粗壯的“吸管”吞吸進去……
這是10月18日拍攝的龍羊峽水庫場景。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工人們一邊用湖底深處的冷水給翻騰的魚“納涼”,一邊忙著給“電暈”過去的魚覆冰、打包。三個小時之內,這些剛剛出水的鮮魚,將通過冷鏈物流,運往國內各地和出口碼頭。傍晚時分,北京市民的餐桌上,説不定就有一道來自這裡的虹鱒魚美味。
龍羊峽水庫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平均海拔2600米,海拔高、日照足、水體凈、不結冰,是冷水魚養殖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低溫水環境中生長的虹鱒魚,屬於冷水魚類。冷水魚因為肉質鮮美、優質蛋白含量高,深得全球消費者青睞。長期以來,國內市場上的冷水魚,大部分依賴進口。
這是10月18日吊裝冷水魚的現場。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那麼,深居內陸的青海省,憑什麼幾乎獨佔了虹鱒魚全部的出口市場?
“因為品質好,根本不愁銷路,客戶都在等著排單發貨。”龍洋知鮮(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楊旭説,從2015年起,公司生産的冷水魚産品已銷售到俄羅斯、西班牙、新加坡、墨西哥等海外市場,預計今年的出口額將達到3億元。
美味的虹鱒魚,從養殖、捕撈,到加工、運輸,每個環節都非常“嬌氣”。
這是10月18日拍攝的冷水魚生産線。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魚兒成長實行“分班制”:從魚卵孵化到5克之間上“幼兒園小班”;5克到300克之間上“幼兒園大班”;到了300克以上,才會進入成魚網箱。從魚卵孵化到捕撈加工,平均需要28個月至36個月,“慢工出細活”,是龍羊峽冷水魚受到海外市場青睞的重要原因。
在不同階段,吃不同的飼料。每個階段的飼料,既高能又營養。這樣的飼料,魚兒吃得少,排泄的糞便少,既能保證魚兒長得好,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對水體的污染。
在捕撈的時候,使用自動吸魚泵,讓魚像坐電梯一樣輕柔地進入作業平臺。因為傳統吊網捕撈會讓虹鱒魚因緊張掙扎體內産生更多肌酸,這種物質會讓虹鱒魚的口感大打折扣。
在宰殺放血之前,會先用電擊片把魚兒“電暈”過去,以減輕痛苦;在放血後立即進入保溫箱,用碎冰覆蓋,並迅速運往加工車間;加工包裝好的魚,要在三小時內,用冷鏈物流運往全國各地……
10月18日,員工在給冷水魚降溫。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水好,魚才好。冷水魚對生存區域的水質特別挑剔。”公司技術部部長馬小軍説,龍羊峽的水來自上遊冰川雪山純凈融水,很少受到工業污染,全年平均水溫在12攝氏度左右,特別適宜虹鱒魚生長。
採訪中,一組數據對比讓記者印象深刻:龍羊峽冷水魚養殖網箱平均每立方米養殖1條魚,而同樣的空間,海外養殖大多在5條左右。
馬小軍説,庫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是頭等大事,必須在嚴控水質生態的前提下,有序可持續發展養殖,決不能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就盲目擴大養殖規模。
這是10月18日拍攝的降溫出魚平臺。新華社記者 呂帥 攝
在嚴控養殖密度的同時,每個網箱下面還設有糞便收集器、水下清污器等環保設施。“我們還和環保部門每個月聯合開展水質監測。目前龍羊峽水庫全年達到國家地表二類水質,有3個月達到國家地表一類水質。”楊旭説。
龍羊峽冷水魚品牌越叫越響,也帶動了庫區周邊群眾的發家致富。2023年,庫區周邊597戶村民通過捕撈池沼公魚增收超過3200萬元,戶均增收超過5萬元。
視頻記者: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