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國高血壓日”,近年來,我國的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全年齡人群都應養成預防意識。我們請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來教大家識別五個高血壓誤區。
誤區一:單次血壓高,就是高血壓
血壓的波動是一個複雜且多變的過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當您發現單次血壓測量值偏高時,不必過度驚慌。為獲取更加準確、真實的血壓數據,測量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①確保測量環境安靜舒適。
②測量前30分鐘內,禁止吸煙、飲酒、攝入咖啡或茶等。
③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或用力活動,並排空膀胱。
④測量前休息至少5分鐘,確保身體處於放鬆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壓的診斷需要在非同日進行3次血壓測量,並且每次測量的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此外,為了更準確地反映血壓狀況,建議每次測量2-3次,取平均值作為參考。
誤區二:水銀血壓計,測量更準確
在老一輩人眼中,水銀血壓計似乎總是與“準確”一詞緊密相連。水銀柱血壓計確實有其獨特的準確性,但其使用方法較複雜,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操作,在測量過程中,若不注意放氣速度、水平讀數、聽診器位置等細節,都可能會産生較大的誤差。
相比之下,經過國際標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更加適合居家測量。此外,腕式、手指式電子血壓計的測量精準度較差,不推薦居家測量時使用。
誤區三:做飯用鹽少,血壓必不高
很多高血壓患者都知道做飯要少放鹽,鹽中的鈉元素能導致血壓上升,但其他調味品,如湯料包、辣椒醬、豆瓣醬等也含有大量的鈉,某些麵條、麵包、三明治、奶酪、罐裝食品等“不太鹹”的食物,也可能會含有大量的鈉,要注意多加辨別。
除了食物之外,非處方藥也是鈉的“隱形來源”。就診時,高血壓患者應主動告知病史,以便醫生在選擇藥物時避免與藥效衝突。
誤區四:高壓沒症狀,危害不找我
得了高血壓不一定都有明顯症狀。一方面,大部分高血壓患者的靶器官微小損傷是悄然發生的,可能就是沒太大感覺;另一方面,不同人的耐受程度也不相同,有些人對於不適症狀不敏感,這可能導致診斷的延遲,越晚發現,器官損害就越大。
因此,建議35歲及以上人群定期檢測血壓,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規律服藥、控制血壓,才能延緩並發癥發生,提高遠期生活質量。
誤區五:吃藥多傷身,一降就可停
很多患者對服藥仍抱有一定的抵觸心理,覺得“是藥三分毒”,越少吃藥對身體的損傷越小。有些患者可能聽説某種食物具有降血壓的功效,就大量進食希望以此改善血壓水平,或者尋求保健品而非服用具有確定療效的藥品。更常見的是,有些患者一旦血壓降到控制標準,就間隔服藥,甚至停藥。以上做法都是錯誤的。
雖然藥物確實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但這些不良反應遠不如血壓不控製造成的損害大,減藥、停藥會導致血壓波動加大,對血管損傷更大。
敲黑板
1.單次測量血壓高並不一定是高血壓,居家測血壓建議使用上臂式電子血壓計。
2.“鈉”才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預防或控制高血壓主要控制鈉的攝入。
3.高血壓患者沒有症狀不代表身體沒有傷害,切勿隨意減藥、停藥。
(來源: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