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突圍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色足、空間廣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9月26日 16:11:14
央視網 | 2024年09月26日 16:11:14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工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僅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壓艙石”“穩定器”的作用,更是産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的先鋒。廣東、江蘇、山東等10個工業大省的工業增加值合計佔全國比重超六成,對穩定工業經濟大盤十分關鍵。

  2024年以來,國家持續支持工業大省鞏固優勢、勇挑大梁,支持各地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夯實工業基本盤、打造發展新引擎。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一直堅持“製造業當家”。2024年,各地都在加快培育新興産業、推動製造業提質升級,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東又該如何鞏固製造業的優勢?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發佈的《製造業創新指數報告》顯示,省級製造業創新資源指數廣東排名第一,創新産出指數廣東領先第二名一倍以上,有效發明專利數廣東同樣是第二名的兩倍左右。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8月,廣東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先進製造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不斷提升,分別達到了29.0%和49.9%。

  創新投入帶來了産業躍升,以電子信息産業為例,2024年以來産銷兩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産值分別同比增長16.9%、13.8%,創下近10年來同期最快增速。其他重點行業中,石油化工、電氣機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同比增長7.0%、3.1%。

  “工業大米”如何實現“大豐收”

  創新是廣東挑起工業大梁的重中之重。這兩個字説來簡單,如何做到?産業從創新研發到培育落地究竟有哪些難關?

  廣東雲浮的這家生産電子元器件企業正在進行二期智慧廠房的建設。企業負責人介紹,2024年以來,他們自主研發的新産品訂單大幅增長超過了50%,原有的産能已經接近飽和。

  企業負責人介紹,他們生産的産品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被譽為“工業大米”。小到智慧手錶,大到新能源汽車都要用到。但前幾年,因手機市場的消費低迷,電子元器件的産銷量也大幅下滑,企業不得不調整策略,將重心投入到高端産品的研發中。

  在研發新産品的過程中,企業遇到了新的問題,裝備性能跟不上,光有技術,也無法實現量産。産業鏈整體提升,才能讓企業走出困境。這同時也是廣東多地眾多電子中小企業遇到的發展難題。

  依靠創新引領,2024年,廣東電子信息産業實現新的快速增長。在産業鏈的上遊,應用於無人機的小尺寸阻容感産品在肇慶一家企業實現量産。在消費終端,AI、折疊屏等新技術推動電子産品向高端化智慧化發展。

  企業創新發展的同時,如何保證産業整體的旺盛生命力,是廣東正在考慮的問題。廣東省經過調研,將傳感器産業作為電子信息産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依託現有産業基礎,前瞻佈局一批重大項目。

  2024年6月底,國內首條12英寸智慧傳感器晶圓製造産線在廣州增城順利投産。記者來到這裡時,來自廣東幾家新型研發機構的技術專家正在與企業研發人員一起進行新産品和新工藝的研發測試。

  在鏈主企業帶動下,上遊的材料、裝備企業和下游的應用企業都相繼落戶廣東,加速新産業的技術迭代和需求升級。

  從0到1地培育一個新産業,不僅需要産學研緊密結合,更需要制度的前瞻佈局。就在本月,廣東還將發佈一系列措施,聚焦智慧傳感器、光芯片、物聯網等重點産業發展。從金融、人才、技術、生態等方面為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動産業煥“新”升級。

  向新求變 工業大省向上突圍

  穩住工業,就夯實了經濟增長的“基本盤”。面臨當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廣東如何守好製造業的厚實家底,抓住先機、育新機?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經濟師鄒勇兵介紹,從2024年1—8月的數據來看,隨著各項穩增長措施成效逐步顯現,生産持續加快,工業對經濟增長髮揮的“壓艙石”和“頂梁柱”作用日益明顯。一個突出亮點是企業效益相對較好,尤其是先進製造業投資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遠遠高於工業投資增速,這為下一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2024年以來,廣東工信部門推出“開門紅”8項舉措和穩增長加力32項舉措,大力抓生産、促投資、優服務。陸續出臺《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意見》等法規政策。在政策措施的持續助力下,廣東規上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的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在工業增速和效益的背後,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七年居全國第一,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7.6萬家。下一步,如何把創新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産力?

  鄒勇兵介紹,尤其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引導現有5家國家級、32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發揮作用、溢出成果。圍繞重點産業集群佈局更多創新中心、技術中心,建設一批中試和應用驗證平臺,以高質量科技供給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工業發展向“新”突圍之外,更要培育産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廣東提出,要進一步擴大産業縱深,持續抓好承接産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大型産業集聚區、省産業園建設。預計2024年,將推動主平臺承接國內外項目超過600個,讓製造業發展的空間更廣、成色更足。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望海熱線
xinwenxiansuo@staff.cntv.cn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向“新”突圍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成色足、空間廣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