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整潔的路面、錯落有致的樹木……7月29日,在泰寧縣杉城鎮青雲小區內,老人們在樹下拉家常,孩子們在遊樂空間快樂奔跑,處處洋溢著溫馨的生活氣息。
“之前小區內環境臟亂,下雨天路面積水,更別説停車位了,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晚飯後,家住青雲小區的張阿姨在樓下休閒活動點乘涼時説。
青雲小區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早期由於管理失序,基礎設施設備老化、綠化缺失、車輛亂停放、缺乏規劃、私搭亂建等問題,小區曾長期成為基層治理的難點。特別是小區內水溝阻塞嚴重,污水經常溢出排水不暢,嚴重制約小區環境改善。
近年來,通過政府向上爭取各類補助資金,促使企業和社區三方聯合投入共同推動老舊小區改造,統籌多方建設資金,以個人出資50%的標準,吸納居民自籌資金,形成“五長”責任單位參與配合,整合民政、住建、工信、市管等多方資源助力改造。
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後,居委會首先對方案進行了全面宣傳,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提高居民群眾對改造工作的知曉率和支持度。對於支持率達到80%以上的項目,儘快落地;支持率未達到80%以上的項目,召集居民們再次進行協商、修改方案。一個個項目有力落地,讓居民們看到自己的意見被看到、被重視,進一步激發出大家的自治熱情。
從小區水溝明改暗到住宅外墻的修繕,再到小區內綠化、照明、充電樁、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青雲小區“一樓一策”研究改造方案,令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此外,通過修繕、新增養老、托幼、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15分鐘生活圈,極大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促進生態文明和諧宜居小區的構建。
如今,居民們再也不會為下雨天發愁,人人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有序停放車輛,將電瓶車停到新增設的集中充電地方充電。居民們紛紛表示:“隨著一個個好習慣成為小區居民們共同遵循的新風尚,社區更有家的感覺了。”
青雲小區的改造是泰寧文明城市創建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接下來,泰寧縣將重點圍繞新老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及周邊環境,大力整治亂丟亂扔、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突出問題,實施城鎮基礎設施、污水處理、農貿市場、城市綠化提級改造,持續強化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問題的“減法”累積創建成效的“加法”,不僅扮靚了“讓城市更美好”這個“面子”,更做實了“讓人民更幸福”的“裏子”。
在文明工作創建過程中針對部分小區存在無物業、無人管理等難題,泰寧縣整合多元資源,推進小區管理升級,將“五長”責任單位挂鉤小區的物業管理情況與年度精神文明考核直接挂鉤,對小區新成立業主委員會的責任單位予以考核加分,促使責任單位推動小區實行自主管理。
截至目前,泰寧縣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3個、垃圾分類亭配置30座,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4個,新增停車位1800個,建設充電樁設備1100台、安裝充電接口2200個,新(改)建市政道路7.7公里,完成兒童微公園建設18個,拆違4.2萬平方米、清理亂堆放雜物5600余處、亂種菜15萬餘平方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