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杜安琪):7月7日,三明市“三個不要忘記”主題宣傳調研活動在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正式啟動。來自多家媒體的20余位記者深入三明市泰寧縣嶺下村、崇際村、泰寧古城等地,調研革命老區持續鞏固拓展“五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果,大力發展生態産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新路子、新面貌。
鄉村振興: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
走進泰寧縣鄉村,只見群山環抱、流水潺潺、苗木蒼翠、村舍整潔……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泰寧縣地處福建西北部,有著自然天成的優美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8.4%。
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原中央蘇區向東挺進的門戶,也是第五次反“圍剿”的主戰場之一。泰寧全縣6萬多人曾有5600余人參加紅軍,最後只有3名紅軍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犧牲。
1999年7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泰寧縣嶺下村調研老區工作時,作出了“三個不要忘記”重要指示——“不要忘記老區、不要忘記老區人民、不要忘記‘五老’和這些革命老幹部”。
泰寧縣廣大幹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託,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經濟,帶動革命老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泰寧岩茶、大金湖有機魚、黃花菜、筍竹等一大批農特産品陸續打開市場知名度,全縣有1個鄉、10個村被列入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單位,老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充實、越來越有保障。
圖: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嶺下村新貌
“原先嶺下村産業單一,經濟收入基本上是依靠煙葉和筍竹。這些年,嶺下村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大力發展嶺紅米酒、高山大米、高山紅花蓮、山茶油、稻田魚等特色産業,打響‘老區好物’新品牌,促進村民村財‘雙增收’。”嶺下村黨支部書記楊友平介紹道,“嶺下村還將農業跟文化旅遊相融合,相繼開發出森林康養、研學寫生、影視基地等合作項目,走出了一條特色的‘農業+旅遊’的發展道路。”
此外,泰寧縣正逐步打造水資源産品和竹製品兩個百億綠色工業産業集群,鼓勵引導養殖、種植大戶成立合作社或公司,促進農業向工業化、商貿化發展。泰寧縣水際村擁有庫容8.7億立方米的大金湖的資源優勢。2004年以來,水際村黨支部引導村民組建漁業協會、家庭旅館協會、遊船協會“三大協會”,採取統一放養、統一捕撈、統一銷售的大金湖漁業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條“協會+公司+農戶”的農民參與旅遊發展的路子。漁民“洗腳上岸、坐收漁利”,不僅避免了捕撈糾紛,更為村集體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年漁業收入達2000余萬元。
圖:泰寧縣水際村風光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看百姓富不富,生活好不好。”泰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廖海林向記者介紹,“自2021年以來,我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5%以上,村民的錢袋子變鼓了,大家都充滿了幹勁,一年比一年更有奔頭。”
“五通”建設:將便民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
當年,習近平在嶺下村調研時,和村幹部交流了解到村裏的情況,他提出,要儘早完善“五通”(通路、通飲用水、通電、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工程)基礎設施。“在1999年實施第一期農網改造升級前,嶺下村只有一台100千伏安變壓器。線路經常故障,隔三差五停電。”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退休員工張長征回憶説。
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泰寧縣不斷加強“五通”建設工程,全方位提升鄉村宜居性,把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1999年9月,泰寧供電部門投入60多萬元,按照農村電氣化示範村標準,在嶺下村實施農網改造。“現在,泰寧縣已經建成1座220千伏變電站、3座110千伏變電站和8座35千伏變電站,基本做到了每個鄉都有變電站。輸電線路總長增加了382.62千米,供電可靠性也提升到了99.97%。”國網泰寧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陽盛富介紹。
此外,泰寧縣全縣光纜線路覆蓋已經從空白至現在的芯長1650公里,全縣廣播電視光纜100%覆蓋,入戶光纖化率達到75%,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人人通。同時,還專門為老年用戶推出大屏幕、大字體、大音量、操作簡單的適老化手機終端産品,助力老年人暢享美好數字生活。
圖:泰寧縣鄉村基礎設施改造提升
生態旅遊:書寫山水田新文章
乘坐竹排沿上青溪順流而下,兩岸巍巍青山、奇峰怪石連綿不斷,宛如在畫中游走。泰寧縣擁有國內罕見的水上丹霞奇觀,全域丹霞地貌總面積252.75平方公里,還擁有多個世界自然遺産、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旅遊品牌,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泰寧縣已將旅遊打造成縣域的支柱産業。
圖:泰寧縣崇際村生態環境
泰寧縣崇際村毗鄰九龍潭、上清溪、紅石溝等天然景點,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結合‘鯉魚文化’和本地非遺文化,崇際村現已建成鯉魚瀑布、龍鱗壩、寫生餐廳、咖啡吧等景觀節點和基礎設施,開發‘龍門裏’農莊、共享菜園、鯉魚放生祈福等項目,帶動全村260余人從事文旅産業。”崇際村黨支部書記李文祥向記者介紹,“十年來,村集體自有收入從10萬元提高到60.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7000元提高至2.9萬元,真正實現了‘好風景’向‘好前景’的轉變。”
同時,泰寧縣大力傳承保護歷史文化遺産,以開展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泰寧古城的保護修繕,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古城文化旅遊項目。泰寧縣名城管委會辦公室負責人梁垂興向記者介紹:“現在很多年輕人更喜歡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不像過去更多是遊山玩水。”為此,泰寧古城重點打造“紅色文化展示一條街”“泰寧晚茶一條街”等特色街區,推出“泰寧晚茶”“煙火宋潮”“金湖魚城”等夜色經濟品牌,成為許多人夜間出玩的新去處。
從革命老區到新時代的發展典範,三明市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教科書。如今,泰寧這個承載著深厚紅色基因與綠色發展理念的地方,正快步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未來,泰寧縣將進一步牢記總書記深情囑託,因地制宜開創更好的鄉村振興、生態旅遊、文化産業遊等共同繁榮等新局面。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