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縣是原21個中央蘇區縣之一。
這裡飛揚著蘇區兒女的風采;
滲透著革命先烈的鮮血;
點燃了風雲歲月的明燈。
清流縣毛澤東舊居
你或許沒來過清流,但你應該讀過這樣一首詞——《如夢令·元旦》。詞中“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足以窺見當時清流縣山高路險、交通不便。
是否果真如此?
6月21日,記者帶著疑惑來到了清流縣大路口村。剛進村,一條條乾淨整潔的柏油路延伸進村,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客家民居錯落有致,道路一旁是成片的多肉基地和鮮切花基地大棚,一幅絢麗的鄉村畫卷盡收眼底。
“每月可以領260元的養老生活補助金,村裏還幫忙繳納醫療保險。”今年76歲的村民吳祝平直誇黨的政策好。
“現在村裏環境好了,産業發展壯大了,村民們的日子也富裕起來了。”村黨支部書記巫升根感嘆道,“過去,大路口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村企關係僵化,矛盾不斷。”
如今,大路口村以“黨建+産業”總思路,深化“跨村聯建”黨建模式,推動組織聯建、産業聯動,壯大特色農産品、休閒旅遊、黨建研學三大産業,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同時,發揮轄區內東瑩化工、展化化工等重點企業作用,探索“五共五促”的村企共建模式,企業為村民提供勞動就業崗位,每月為村裏老人發放養老補貼,推動村企共贏。
村財增收了,村莊的基礎設施開始逐漸完善,洗腳上田的農民進城經商、從事交通運輸、開展農家休閒餐飲……2023年大路口村村財收入達到57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39萬元,實現“家門口就業”60余人,平均月收入達5000元。
大路口村的變化只是清流縣大力發展産業促百姓致富的縮影。
清流縣大路口村
近年來,清流縣堅持將發展産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之策,不斷優化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資源就地深加工轉化的路子,一抓到底做強縣域重點産業,特別是圍繞打造國家級綠色園區,推動氟新材料産業不斷發展壯大。當前,清流氟新材料已形成5條産業分支,年産值達25.8億元、稅收2.01億元,分別佔規模工業總産值、規模工業總稅收的58%、68%,是全國主要基礎氟産品生産基地。
此外,清流縣還與華潤三九合作種植崗梅超1.3萬畝、獲評“中國崗梅之鄉”。不斷深化滬明對口文旅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不斷催生新的産業增長極,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動能支撐。
經濟的快速發展,
直接促進當地人居環境的提升。
“這樣整治一下很好呀,環境衛生好了,大家都開心。”説起這些年的變化,家住龍津鎮供坊村的葉老伯説,原先村內新舊房屋交錯,弱電桿線纏繞如蜘蛛網,老宅基地斷壁殘垣隨處可見,村民隨意圈地種菜,環境臟亂差現象嚴重。
去年,供坊村借鑒城區微改造項目的成功經驗,串聯鎮包村組、村兩委、挂包單位三方協同“作戰”,打造“鎮包村組+村兩委成員+挂包單位+志願者”四級齊抓共管協同聯動體系,實行“統分結合”模式,集中力量對違規菜地、斷壁殘垣、村主幹道等重點區域進行微改造。
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動員村中心菜地“縮水”,拓寬路面;清理龔姓原宗祠地塊內的雞欄和閒置菜地,打造成農民豐收廣場。通過微改造,共清理雜物堆30余處,新增停車場7處約1300平方米。
“路好走了,燈更亮了,墻更白了,常年纏繞在頭頂上的弱電蛛網下地了……”自2021年9月清流縣啟動城區人居環境“微改造、大提升”共建活動以來,全縣已實施共建項目點位4期315個,新增路燈438盞、停車位957個、路面硬化23736平方米、污水管網改造32.69公里、綠化16093平方米,合力拆違324處4495.7平方米、清理菜地31722平方米,全部實現零補償。縣城容貌有了極大提升,贏得百姓們由衷稱讚。
牢記囑託齊奮進,鄉村振興啟新程。今日的清流,應該説是“寧化、清流、歸化,路寬林茂糧豐”。在這裡,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美麗村莊煥然一新,蓬勃産業帶動增收,鄉村振興更有底氣,接續奮進更有動力,蘇區清流正悄然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