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1日,美日菲三國領導人在美國華盛頓首次舉行了所謂的三邊峰會。
美國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峰會達成的多項舉措,是為了針對中國,尤其是在南海問題上。
近一段時間,菲律賓拉攏域外國家,在南海地區的小動作一直沒有停過,去了美國,菲律賓的表態都變得“硬氣”起來:
一邊是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矢口否認上屆政府同中方達成的“君子協定”,另一邊,菲律賓政府通過媒體放風,稱希望能夠在峰會期間達成1000億美元的對菲投資協議。
想把自己“賣”到1000億的天價,甘願成為美國手下“工具”的菲律賓,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價值?
峰會中,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對菲律賓的防務承諾“如鋼鐵般堅定”。
拜登口中的承諾,指的是《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近一個月以來,美國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到這一條約。
在美方不厭其煩地重申對菲律賓“鋼鐵般的防務承諾”時,譚主注意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
這份簽署于1951年8月的文件,對於可能觸發共同防禦的“武裝攻擊”,是這樣認定的:
但縱觀這幾次美方高層的對菲防務承諾,美方都會專門進行補充説明。
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菲提到這一條約時,美國國務院官網是這樣寫的:
“……適用於在南海任何地方對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共船隻、飛機(包括海岸警衛隊)的武裝攻擊……”
這一次,拜登重申防務承諾時,白宮官網是這樣寫的:
“……該條約延伸到在太平洋(包括南海任何地方)對菲律賓武裝部隊、公共船隻或飛機(包括其海岸警衛隊的船隻或飛機)的武裝攻擊……”
可以看出,表述內容中,除了認定條約中的“太平洋”包括南海,美方還特別強調,承諾同樣適用於對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的攻擊。
這一改變,發生在去年5月。當時,美菲在原有條約基礎上,新簽署了一版長達6頁的具體防務準則,菲海警也被寫入其內。
這是2023年以來,菲律賓在南海挑釁滋事的時間線,可以看到,在防務準則更新後,菲律賓在南海挑釁滋事的頻次驟增。
暨南大學南海輿情實驗室副主任林愷鋮也注意到了這樣的變化。他表示,菲律賓上屆政府中,負責管理南海問題的是外交部門,而等到小馬科斯上臺後,海警就取代了外交部門,成了菲律賓政府中處理南海事務最前沿的部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轉變?譚主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
2023年1月,剛剛上任半年多的小馬科斯訪華,中菲同意重啟南海油氣開發談判。菲律賓最大的天然氣田即將枯竭,而南海油氣資源豐富,菲律賓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同中國合作開髮油氣資源,這對於菲律賓來説,是一件好事。
||馬蘭帕亞氣田
但就在小馬科斯回國幾天后,菲律賓最高法院下達裁定,認定小馬科斯政府不得同中國展開共同勘探。
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向譚主表示,儘管中菲越曾經就共同勘探開發南海的油氣資源達成過協議,但菲律賓國內的親美勢力一直以“損害國家主權”的理由阻止相關協議的履行和續簽。
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尊重主權的前提下,中方對於油氣資源合作開發持開放態度,但菲律賓的部分政客秉持著零和博弈的思維,認為同中國合作,等於公開承認了中國的主權。
這些菲律賓政客,看似是在維護國家主權,但這樣的行徑,不僅歪曲了歷史,也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原則與立場,打破了地區的平衡與穩定。
菲律賓國內這樣的聲音,被美國注意到了。
美國戰略學界曾提出一個概念——灰色地帶。它的大概意思是,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抗時,要採取一種具有侵略性,但又不至於引起戰爭的姿態或手段。
美國政府希望將這種政策用在南海,菲律賓,就是現成的“工具”。
而對於菲律賓政府而言,在“灰色地帶”同中國對抗,就是要尋找一種介於軍事衝突與外交磋商之間的手段。這個抓手,就是海警。
於是,在小馬科斯上臺後,美國對菲律賓海警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
就在菲律賓最高法院作出菲不得與中國共同勘探油氣資源的裁定後不久,當所謂南海主權問題成了菲律賓國內政治的焦點議題時,菲律賓海警被推到了臺前。
2023年2月6日,菲律賓海警開始炒作所謂的“中國海警在仁愛礁用激光照射菲方船隻”一事。
這件事,也成為了小馬科斯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全面轉向的起點。
這樣的情形,自然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為了讓菲律賓更有“底氣”,也就有了剛才我們提到的新防務準則的簽署。
自認為有了“護身符”的菲律賓,也在這一文件簽署後,變得更為激進。
在簽署當月,小馬科斯政府就開始讓掌管政府“錢袋子”的菲律賓預算與管理部官員兼任菲律賓海警部門的職務,想辦法提升海警的預算。
第二個月,小馬科斯政府又更換了國防部長,新任防長曾多次撰文表示支持“南海仲裁案”的所謂“仲裁結果”,並表示“尋求與美國達成軍事合作協議以對抗外來侵略”是其任上的主要目標。此外,他還公開宣稱與美國在南海進行聯合巡航具有合法性。
不久後,小馬科斯政府又更換了海警司令,由對華強硬派擔任。
只是,菲律賓政府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美國的承諾,有多可信?
軍事專家張軍社在談到這一問題時就認為,美國反復重申所謂的“鋼鐵般承諾”,是為了鼓動菲律賓繼續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挑釁,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美國希望看到的是菲律賓在南海牽制中國的精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發展。與中國爆發直接的軍事衝突,則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也一直極力避免的選項。
退一萬步來説,即便菲律賓真的要求美國啟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仍然可以選擇諸如聲援菲律賓,對所謂“衝突事件”進行調查,派出飛機和艦艇到南海地區巡邏,向菲律賓提供軍事情報等能夠避免與中國發生正面對抗的“行動”。
不久前,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給條約的啟用提了個明確的條件:
一旦菲方人員死亡,菲方可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很明顯,美國就是希望菲律賓人流血,製造同中國的摩擦。按理説,話説到這,美國將菲律賓當做“工具”的心思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但譚主注意到,菲律賓最近的一些動向,透露出其些許真的想通過流血來驗證條約到底能不能啟用的心思。
菲律賓軍方宣稱,要推行“海上民兵”計劃,要通過“武裝漁民”的方式,讓這些漁民學會在南海島礁“保衛國家”。
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其目的一看便知。
譚主了解到,菲律賓海警會通過送柴油的方式,引誘、鼓勵菲律賓漁民參與菲方的侵權行動。
一方面,這能策應菲律賓海警的力量,另一方面,當普通民眾受傷或是出現意外後,更能坐實中國“欺負”菲律賓的敘事。
這對於想要挑事的菲律賓政府而言,是“一舉兩得”的做法,但問題是,這無疑會讓菲律賓民眾處於危險的境地。
但菲律賓政府並不考慮這些,不僅如此,菲律賓政府還表示,將允許槍支愛好者註冊並擁有7.62毫米口徑半自動步槍。按照菲律賓政府的説法,這將有助於菲律賓抵禦中國的“侵略”。
武裝後的漁民,也會給菲律賓政府更多渾水摸魚、製造摩擦的機會。
菲方的種種行徑,無疑是將整個南海地區的局勢引向更加容易擦槍走火的危險境地。
搭上菲律賓民眾的安危,去驗證一個虛無縹緲的承諾。菲律賓政府,可以説是毫無理智可言。
只是,無論菲律賓如何上躥下跳,就算菲律賓把美國拉下場,也改變不了一個鐵一般的事實:
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前不久,英國國際法專家安東尼·卡蒂出版了一本名為《南海的歷史與主權》的著作。
這本書詳盡地梳理分析了法國、英國和美國自19世紀末以來對南海諸島所有權的檔案。作者認為從習慣國際法角度來看,英國和法國都在法律上確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所持立場是合理公正的。
而菲律賓急於證明自己在美國圍堵中國戰略中的價值,所採取的那些行動,只會讓自己成為跳梁小丑。
事實上,當下菲律賓在南海做的這些事情,美國當年不是沒有幹過。
2015年,美國將南海定為“灰色地帶”後,開始高調宣揚其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動”,來展示自己的“透明” 。説白了,就是通過炒作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軍事存在。
一位長期關注南海地區局勢的專業人士向譚主指出,在美軍所採取的眾多所謂“航行自由行動”中,有一種是美軍重視程度相對較高,事後宣傳力度也相對較大的,即所謂的“‘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
闖島,指的是美國軍艦或飛機擅闖中國在南海地區駐守的島礁領海或鄰近海域。
對美國而言,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對中國施壓、彰顯自己在南海地區存在,還能為某些國家背後站臺。
因此,美國每次派軍艦執行“‘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後,往往會主動向國內和國際媒體發佈消息,並在自己的海軍新聞網站上發佈聲明,公開時間、地點、路線和“闖島”艦船等信息,配合炒作。
從2015年到2020年,美軍在南海地區執行“‘闖島式’航行自由行動”的次數逐年增加,到2020年時達到了9次的峰值,但從2021年開始,其行動頻率便呈現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聲稱,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地區對美軍軍艦軍機進行所謂“危險攔截”的次數,在不斷上升。
去年10月17日,美國國防部甚至還專門召開了一場新聞發佈會,表示自2021年秋季以來,中美之間所發生的“危險攔截”事件顯著增加。在這兩年中,此類事件發生的次數,甚至超過了之前十年的總和。
美方的那些行徑,中方盡在掌握。
譚主注意到,在2022和2023年兩年間,南部戰區多次公開發佈反制美方在南海地區非法活動的信息,採取的措施也包括“組織海空兵力進行跟蹤監視”、“警告驅離”、“攔阻管制”等。
面對著這些擅闖中國領空和領海的外國軍艦和軍機,中方依法採取這些專業管控措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他們來一次,中方就要反制一次。
眼看著自己的行徑碰了壁,當下,美國又想將菲律賓推到臺前。
菲律賓的那些行徑,也盡在中方掌握之中。
這幾天,小馬科斯又就仁愛礁發表了些言論。譚主了解到,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與原則一以貫之,總結起來就是三句話:
||拖走是原則底線
||人道要經中國允許
||如果違反就不客氣了
菲律賓政府應該想想,美國讓菲律賓做自己當年沒做到的事,這不是“工具”又是什麼呢?
而當菲律賓政府觍著臉,希望能與美國討要1000億美元的“報酬”時,又是否想過,多少菲律賓民眾的利益,已經被自己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