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各種各樣的表格、過多過濫的工作群、不同部門的App……現在,很多基層工作人員都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完成這樣一些“指尖上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形成了新的形式主義風氣,有人把它叫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為了治理這一頑疾,近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那麼“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有哪些表現,又該如何防範和杜絕這種“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呢?
胡曉燕2022年剛參加工作,是重慶永川區朱沱鎮社會救助崗的工作人員。在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自己過去每月要完成的表格上報任務。
胡曉燕的電腦裏還保留著一些過去填報的表格。鄉鎮街道一個社會救助崗要涉及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百歲老人等等很多人群,胡曉燕最該做的就是走家串戶,去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
據統計,2022年,永川區全區街道鄉鎮平均報表事項168個,年保送1377次,日均3.8次,需要每一個街道鄉鎮80多人平均每人每天花費2小時填報各種數據報表。僅報表一項就耗費分散了街道鄉鎮基層幹部大量時間精力,重復而繁瑣。
重慶市永川區中山路街道黨工委書記馮昭華:“他們開玩笑叫表哥、表姐、表嫂,就是這樣説基層的一些幹部。如果沒有及時上報,年度考核可能要扣分。”
上級各部門以及部門各科室需要的數據要從基層匯集,所以報表不做不行,線上報完了還要線下紙質報表留痕。那上級部門為什麼要這麼多報表呢?
重慶市永川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趙德君:“比如説,民政部門包括住建委、醫保局、教委、民政、殘聯一共有54項內容。我們作為主管社會救助的,要把這些救助情況統計起來。”
群眾利益容不得閃失,統計是必須的,但是,一個街道鄉鎮要面對幾十個上級部門填送報表,負擔沉重,而每個部門在匯總數據時,也要協調其它幾個、十幾個相關部門匯總報表,同樣負擔沉重。不僅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還降低了工作效率,反而成了“指尖上的負擔”,某種程度也演變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黃璜:“因為條塊關係實際上是我們國家行政管理體制中的一個基本內容,它可能導致所謂的數據孤島、信息孤島、數據壁壘這樣一些現象。我們要解決的是怎麼讓條和塊能夠建立協同,從制度上、從技術上,為數據共享、為打破數據壁壘創造更好的環境條件。”
只有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才能讓數字化應用真正發揮作用。2023年4月,重慶永川區以問題導向開展深入調查,嘗試建立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共享數據平臺“一表通”。永川區把168個基層高頻次報表經過4輪整合精簡,在最大化滿足部門業務需求前提下,優化合併,形成“一表通”標準化數字臺賬87個。
重慶市永川區大數據發展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曉莉:“以前因為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就會存在不同的部門向鎮街收取同樣的數據。‘一表通’已經自動關聯了,基層只需要做上門走訪的工作,去維護確實需要通過走訪維護的數據就可以了。”
現在,各部門需要報表,可以直接在“一表通”數據池裏取數據,街道鄉鎮只要根據實際情況,實時、準確調整“一表通”數據就可以,不必再向上級部門報表。
重慶市永川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具榮海:“對部門來説,要把臺賬裏面的數據用好;對鎮街來説,要把臺賬裏面涉及的數據維護好。考核標準就是數據的質量一定要高。只有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把這些服務工作做好了,數據質量才會高、才會真實。”
過去每個街道鄉鎮平均80多人每人每天2小時的報表任務,現在只需要8個人每人每天幾分鐘數據維護就可以完成,大大減輕了負擔,也實現了基層工作人員的精簡增效。原來的“表哥”“表姐”“表妹”,從繁瑣的“指尖”工作中解脫出來,走向社區鄉村,服務群眾。
羅南洋原來是永川區朱沱鎮規建辦的工作人員,過去每月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對下轄20個村要數據、填報表,現在被派到大河村做第一書記。有時間沉到村子裏,羅南洋發現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能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現實困難。比如,入戶的20多米道路,爭取來資金,很快修好了,村民歡迎,群眾滿意。
把數字化技術用好了,不僅能讓基層工作更具針對性,也會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指數”。2019年,從中央層面建立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2023年1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佈《關於防治“指尖上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近兩年,浙江、雲南、江蘇等地也在對報表去繁就簡、合併同類項,形成“一表通”的報送模式,這不僅僅是為基層減輕負擔,也是一次對現代化行政辦公體系的重塑。
文勇是重慶江北區寸灘街道工作人員,在他的手機裏,還保留著過去上級部門和街道用過的微信群。
文勇:“大概53個工作群,很繁重,一天八小時,我起碼花兩到三個小時關注這些群。”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街道鄉鎮一個工作人員就可能面對上級幾個部門、十幾個科室。過去在郝歡的手機裏,除了幾十個群,還有十幾個上級部門開發的手機App。
重慶市江北區寸灘街道蘭溪社區黨委副書記郝歡:“‘九小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以前消防需要檢查消防通道和滅火器;食品安全需要檢查這些‘九小場所’類有沒有違規售賣食品;安全方面有電路燃氣檢查,以前我們可能會有三個工作人員或者四個工作人員,針對一個店舖進行不同種類的安全檢查。”
黃璜:“上級部門給基層佈置任務的時候,比較容易重過程輕結果、重派單輕落實,就想著自己怎麼把任務派下去,把責任派下去,比較少考慮基層怎麼實現這個任務,説到底還是治理的目標問題,是不是真的以社會的和諧發展為目標。”
2023年4月,重慶江北區開始推行“141”基層智治體系改革。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把過去50多個部門的行政職能優化到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平安法治四板塊,實現“一網統管”,這就是“141”基層智治體系。過去各部門的職能業務,都被整合集納在四個板塊裏,每個板塊專人負責、責任明確。下面的每個鄉鎮街道,只需要針對四個板塊開展工作就可以。
重慶市江北區寸灘街道黨工委書記張中舉:“基層就是要圍繞黨的建設、經濟發展、民生服務,還有平安法治來做工作,捋順了上面的千條線,整合到街道四板塊,合併同類項,各個部門各個主管領導去管四個板塊,政府負責。”
“141”基層智治體系首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各部門首先要厘清自己的工作機制。
重慶市江北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建平:“城管局八個科室、八個基層單位,但是通過核心業務梳理之後,分別對應了‘141’平臺的民生服務和平安法治板塊。比方説,化糞池清掏的事情,他可能要找環衛科室,而且化糞池清掏過程中如果涉及到綠化又要找綠化科,如果是道路佔用又要找市政科。現在就一個平臺,街道上報到區城市運行服務中心,城管局一攬子就解決這些相關問題了,大大減輕了基層多頭上報、重復上報的負擔。”
冉淦是寸灘街道溉塘新村社區第九網格專職網格員。社區街道到處都有各單位的井蓋,經常會發生破損。過去發現了破損需要層層上報,有的井蓋標誌不清,該誰管也弄不清楚。
前些天,社區一個井蓋破損,冉淦通過“141”基層智治平臺填寫了事件原因——井蓋破損,拍了照片,通過平臺進行井蓋定位,一鍵上傳到民生服務板塊。第二天,井蓋就更換好了。
王建平:“過去以我為主,更多是部門給街鎮佈置安排工作,現在以為街鎮服務為主,工作思維有重大調整,就是要回到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思路上來。”
工作重心向基層服務轉變,才能切實看到為基層減負的實效。2021年,重慶市一體化、智慧化、數字化政務工作平臺“渝快政”正式發佈。“渝快政”在全市範圍內實現了上下層級、橫向跨部門之間的協同,一個“渝快政”App就可以支持過去40多項高頻次的政務辦公應用,過去各部門App的相應功能、各種工作群都整合在了“渝快政”一個App裏面。一表通、“141”基層智治平臺也已經接入了“渝快政”,正在向全市推廣。現在,文勇手機裏的53個工作群已經解散,郝歡手機裏十幾個部門App也已經被整合到“渝快政”。
2022年以來,貴州、江西、湖北、新疆、廣西很多地方,也在加大對微信群下鄉、朋友圈調研、打卡簽到、拍照轉發等“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整治,進一步優化基層治理能力和體制機制的建設。
黃璜:“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好更優化地使用數字化本身就是能力提升的一種表現,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會變得更高,從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還要從根源上下手,對症下藥,比如,加強對數字政務的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等等。讓基層工作人員從“指尖”上解放出來,推開門、邁開腿,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場中去服務群眾,轉變的是基層作風,贏得的是人民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