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其中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綠電,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大量的清潔能源。不過,由於其“看天吃飯”的天然屬性,光照足、風大發電量就大,碰上陰天、無風天氣發電量就小,甚至發不了電。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全國各地出現了一批新型儲能項目,被形象地稱為“超級充電寶”。那麼,這些“超級充電寶”是怎樣運行的呢?下面就跟隨記者一起去看一看。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這裡是遼寧清原抽水蓄能電站,我身旁這個建在大山裏的水庫就是電站的主體部分,現在閘門已經打開,水正在流進山腳的另一座水庫裏,這看似普通的放水實則正在發電。
抽水蓄能電站利用高低不同的地勢建上下兩個水庫,在電力富餘時把低處的水用低谷電能抽到高處進行儲能,在用電高峰時再把高處的水放下去發電保供,相當於一個“超級充電寶”。據了解,清原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18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30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40億千瓦時。
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 姚寶永:我們這座電站上下水庫的落差大約400米,巨大的高差就使得發電和儲能的效率很高。
除了傳統的抽水蓄能,目前還有多種新型儲能方式不斷涌現。其中,世界首座電熱熔鹽儲能注汽試驗站近日在遼河油田竣工投産。該試驗站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電加熱熔鹽,把電能轉化為熱能存儲在液態熔鹽內,再通過高溫熔鹽與水連續換熱産生蒸汽,為周邊的稠油熱採井提供蒸汽。該站儲能規模為15兆瓦。
而在甘肅瓜州,在建的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項目利用將近3萬塊反射太陽光的定日鏡,把太陽光的熱能儲存在吸熱塔中的熔鹽裏,最終帶動汽輪機發電。這樣的發電不會受光照強度變化的影響,可以持續穩定生産電能。
在內蒙古,搭載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日前成功並網,這一個個集裝箱就相當於一塊塊大電池,可以把電能高效儲存起來,最多可儲存60萬度電,相當於200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2123萬千瓦,位居全球前列。
探訪“零碳”小島
新型能源系統建設明顯提速,各種綠色化、智慧化的風電光伏開發模式也越來越多。位於海南博鰲的東嶼島常年光照充足,當地充分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探索出了風電光伏賦能綠色島嶼的新路徑。接下來,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探訪這座“零碳”小島。
總臺央視記者 張叢婧:這裡是博鰲東嶼島,我在環島騎行時發現,島上的綠電設備隨處可見,像我現在騎的電動車,它的充電就靠島上的風和光資源。
記者看到,島上建築的屋頂、外墻、欄杆、走廊裏都藏著很多光伏組件,都能夠用來發電,提供清潔能源。同時,島內還新建了光儲充電汽車智慧充電站,利用液冷技術,最快能讓車輛在10分鐘內充滿電。智慧停車場和智慧充電站的建設為綠色通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實現島上“交通+電力”多網融合的應用新場景。
國家能源集團海南公司博鰲光伏電站站長 閆亮:我們將風電光伏和島上的建築、環境充分融合,讓建築從耗能變産能,讓光伏設備變景觀,構建了綠色發電、綠色建築和綠色交通的“零碳”島,項目每年可以提供清潔電能2946萬度。
不僅在島內,記者看到,島外附近的農田裏同樣實現了“零碳”。這裡建設了容量近20兆瓦、佔地面積330畝的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包括光伏發電設施、農業大棚等。不僅每年能為東嶼島提供近2500萬度的綠電,還保障了島上的“菜籃子”穩定供應。
據了解,整個項目規劃裝機總容量24.8兆瓦,節約標準煤約8912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3350噸。
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2月9日,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朱雀二號是我國首款以液氧甲烷為推進劑的中型液體火箭,這是朱雀二號運載火箭的第三次飛行,也是首次成功執行一箭多星的發射任務。一起了解。
北京時間12月9日7時39分,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將搭載的鴻鵠衛星、天儀33衛星及鴻鵠二號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朱雀二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兼副總師 戴政:這次發射成功,進一步驗證了朱雀二號設計狀態的正確性以及連續發射過程中産品批量交付的質量管控的有效性。
朱雀二號可以將1.5噸重的航天器送入距離地球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後續改進型可將運載能力提高到4噸,滿足近地軌道衛星部署和空間運輸飛船的發射需求。
朱雀二號遙二火箭于2023年7月12日實施發射,它的成功發射填補了我國液氧甲烷火箭技術路線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