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天(11月10日),第六屆進博會圓滿謝幕,這是三年疫情以來,進博會第一次恢復線下舉辦。我們看這樣一組數字: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來賓;超過3400家參展商;289家世界500強企業;41萬名專業觀眾;按年計意向成交創新高,達784.1億美元。從這些數字,我們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宏大盛會,也是全球客商的“歡聚時刻”。
從全球各地的食品、農副産品到消費品,從醫療器械、智慧汽車到高端裝備,來自全世界的好品好物在第六屆進博會上雲集。儘管只有不到一週的時間,但琳瑯滿目的展品足以刷新觀眾的眼界。
疫情三年以來,進博會第一次全面恢復線下舉辦,全球新老朋友共赴“進博之約”。在這次進博會上,第一次來參展的紐埃是本屆進博會人口最少的國家,這個南太平洋的島國,全國只有1700人,一個國家展臺、兩家公司、三種特色産品,雖然展臺不大、産品不多,短短幾天,已經獲得了不只中國公司的關注,還結識了其他十幾個國家的潛在貿易合作夥伴。
紐埃財政、基礎設施事務部部長克羅斯利·塔圖伊:“這對我們來説是一次非常獨特的經歷,在其他展會或國家我們都沒有經歷過,這是歷史性的突破。感謝中國平等對待小國家,並讓我們通過進博會被世界知曉。無論國土大小、人口多少,都把我們當朋友,我們期待著以後都來參加進博會。”
作為一個産品展示的舞臺,進博會為全球3400多家參展商打開中國市場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機遇。在本屆進博會的開幕式上,不少嘉賓被一則“進博故事”打動。多特瑞是美國的一個精油品牌,2018年,多特瑞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首屆進博會,只租了一個9平米的小展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年就簽訂了3.2億元的大單。
美國多特瑞公共關係資深總監劉瑋:“因為有了第一屆進博會,給了公司非常大的信心,所以從第二屆開始,我們的展位面積從9平米變成了108平米,第三屆的時候我們又拓展到了150平米,直到現在我們的整個面積達到了200平米,所以面積的增長帶來了非常好的收益。”
幾屆進博會下來,多特瑞的簽約金額逐年攀升,最高的一屆達到10億元。2022年,多特瑞在上海靜安區投資落地,設立了全球首個海外研發中心。今年進博會又簽下7億元的大單。
進博會的場館形狀像一株四葉草,有著幸運的寓意,對於很多外國的參展企業來説,他們不僅在這裡收穫了新的訂單,創造了財富,進博會還為他們提供了展示産品、拓展市場的舞臺,也為他們提供了加強合作的平臺。在進博會期間,參展商們和中國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銷售開發新的産品,實現了互利共贏。
因為進博會帶來的這些機遇,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選擇在中國投資,他們不僅在中國開設分支機構,有的還將加工工廠、原料工廠和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以加速本土化的發展,更好地主動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
德國卡赫和多特瑞有著類似的境遇,自從2018年參加進博會以後,卡赫中國區的銷售額每年都有超過40%的增長。
卡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機構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張義軒:“在展會現場跟終端消費者互動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了源自德國的一些進口産品,在功能性上跟本土消費者的需求還有一定差異,這也是為什麼德國總部決定不斷對中國市場研發團隊進行投入。2023年8月份,我們又在蘇州研發中心投入一個多億升級設備和設施。”
原本為清洗庭院車輛打造的高壓清洗設備,在歐美國家很流行,但是來到中國,很多消費者發現,這種需要接水管電源的清洗設備,對於很多城市居民來説並不是特別適用。
德國卡赫大中華區總裁唐曉東:“通過亞太研發中心,我們真正思考中國的客戶需要什麼,我們開發了適合於中國市場的産品。在2018年進博會首發全球新品,我們設計發明了水箱,同時這個機器也是帶鋰電池的,解決了接水和接電的問題。今年我們帶來了另一款全球首發的新品,我們設計了折疊概念,打開蓋子,一拉就變成折疊水桶,同時這個産品自帶鋰電,只要平時用手機充電器就可以把它充滿,在使用的過程中,把它拿出來,開關開好,就可以做清洗了。”
通過進博會,卡赫堅定了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聚焦本土化需求進行産品創新,這幾年,卡赫又研發了適合亞洲用戶的高溫蒸汽清洗設備,輕便無線自清潔洗地機等産品。
進博會上,像卡赫這樣從純進口到投資落地、本土設計、本土生産、“賣全球”的案例還有很多,進博會這些年來,不斷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作用,中國大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
華東師範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殷德生:“在世界經濟仍然比較低迷的狀態,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增速高的國家行列,給整個世界經濟復蘇、世界貿易復蘇提供了動力,這是中國很重要的貢獻。現在國內市場也好,科技創新也好,人力資源存量也好,産業發展也好,從全球來看,我們中國仍然處在世界的前列。從發展來看,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很多參展商把産品、技術、投資都帶到了中國,那麼,通過進博會,中國又給世界經濟,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的建設帶來了什麼呢?在進博會的服務貿易展區,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也是六屆進博會的“全勤生”。
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務局(中遠海運)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張志明:“比雷埃夫斯港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經建成了,那時候在東西方文化交流、貿易交流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希臘受債務危機影響,比港的基礎設施缺少維修保養,比港也缺乏必要的投入,比港不像原來那麼矚目,從中遠海運集團2016年收購比港之後,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中遠海運比港在希臘持續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積極的變化。”
希臘是首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而比港老港新生的故事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實踐。如果説2016年的收購給比港帶來了新生,那麼2018年開始的進博會則為比港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張志明:“我們為希臘創造了4300個就業崗位,帶動了12000個間接就業崗位,而且提到比港帶動希臘的GDP增長佔比達到了1.56%。”
當貿易的網絡被打通後,激活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種成就是相互的,正是通過進博會的平臺,更多國內企業認識了比港這個“新朋友”,也推動更多中國産品通過比港高效中轉,出口至歐洲和非洲各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汽車。2021年以來,國産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出口增勢迅猛,但運力瓶頸問題逐漸凸顯。
張志明:“第五屆進博會上,比港與中遠海運集團共同推出了協同發展和保障汽車貿易的新舉措。進博會後,2022年11月,一艘多用途船停靠比港,卸下來的不是普通的貨物,而是用特製框架箱裝運的中國汽車,這些汽車在比港卸下後,通過陸路和水路分撥到歐洲其他地方。”
在這六年裏,進博會見證了比港從沉寂到新生的歷程。比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取得了顯著增長,2019年達到56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超過1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國貿易佔比達到總箱量的40%。憑藉著與中國大市場的緊密聯絡,比港自2019年起成為地中海第一大港、歐洲第四大港,成為中國商品出口“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一個重要樞紐。
張志明:“我們對比港的投資建設,包括對比港經營管理的提升,這個提升最直接反映在經營效益上面,2016年8月我們收購的比港,2016年全年比港的分紅是每股9分歐元,2022年每股的分紅已經達到了1塊04分歐元,是投資比港之前的12倍,因為豐碩的經營成果,我們得到當地社會的認可。”
進博會作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這些年不斷助力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一個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互利合作與世界共享紅利的中國形象越發彰顯。
殷德生:“進博會彰顯的是雙向開放的精神,中國大市場給世界經濟復蘇、經濟發展,給世界企業新技術、新服務、新産品提供舞臺,與此同時,中國也希望其他國家以中國為示範去開放自己的市場,形成一個全球的共同市場,大家在共享機會領域當中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包容的、可持續的世界經濟體系或者格局。”
進博會已成為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透過進博會的窗口,世界看到中國經濟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韌性與蓬勃活力。在進博會這個開放的大舞臺上,中國攜手各國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