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時刻,值得銘記。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指出,這體現了中國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動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動。
2023年11月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習近平主席致賀信指出,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發展的重要機遇,將堅定推進高水平開放,持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舉辦6屆,走過5年。進博會,這一由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和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拉開歷史的長鏡頭,2023年在其中有著特殊印記——進博會走過5年,也正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5週年。時間坐標上,“真誠”是不變的態度,“開放”是重要的關鍵詞,“共贏”是恒久的追求。
2017年5月,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市場,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全球商品搭建起進入中國的巨大平臺。
以國家之力搭建平臺,專門賣外國的東西,放眼全球,這都是獨一無二的。習近平主席説:“中國主動擴大進口,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
△2023年7月26日,第六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産品、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於世界而言,舉辦進博會,打造互利合作新平臺,有利於各方更好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于中國而言,一方面,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通過高質量的進口,“倒逼”並推動中國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也推動實現貿易均衡發展。
然而,作為一項從無到有的創舉,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有多少家參展企業,就有多少個訴求。進博會展覽部總經理方輝説:“最難的是沒有經驗可循,沒有經驗可借鑒。”
主持召開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總體方案》、批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實施方案》、多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主席推動各相關部門精心籌辦。
在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下,一系列政策突破在進博會的試驗田裏接連落地:海關推出便利政策,讓展品實現全程無紙化通關;財政部門推出稅收優惠,對符合一定要求的展品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市場監管總局為特殊食品在展區內展示銷售提供綠色通道等。
2018年11月,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首屆進博會如期舉行。習近平主席向世界發出邀請:“中國真誠向各國開放市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隨著進博會的成功舉辦,中國以進一步打開自己市場的方式,標注了全球合作共贏的新高度。
△2023年11月3日,第六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迅速吸引了世界各國和企業廣泛參與,成為全球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成為新時代國際合作的又一重要平臺。”習近平主席在設宴歡迎出席第二屆進博會的各國貴賓時説道。
第六屆進博會開幕當天,回顧進博會走過的5年曆程,習近平主席在致信中説,進博會“依託中國大市場優勢,發揮國際採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平臺功能,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德國,杜伊斯堡港,集裝箱堆放整齊,卡車絡繹不絕。
9月21日,今年首列“中歐班列—進博號”滿載總價值約1600多萬歐元的展品,從這裡出發,萬里赴會。
“中歐班列—進博號”將“一帶一路”和進博會兩大國際合作平臺,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品牌,受到沿線各國客戶青睞;進博會又為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的企業提供了“展品變商品”的高品質服務。
△2023年10月11日,今年第一列“中歐班列—進博號”抵達上海閔行站。
用火車將貨品從德國運到中國,幾年前,這是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不能想象的事情。“我們第一次聽説要坐火車,覺得不可思議。我們過去有自己的分銷網絡,但我們只能選擇要花費10周時間的海運,或者選擇只用48小時但是非常昂貴的空運。那個時候我們還不習慣這種想法。”
2014年3月29日,正在德國訪問的習近平主席,專程來到杜伊斯堡火車站,親自迎接一列重慶始發的列車駛入站臺。
共建“一帶一路”,將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因為“一帶一路”,進博會的展品可以從“地球村”的四面八方,從海、陸、空星夜奔赴,源源不斷地被送到展會現場。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習近平主席曾引用這句話強調互聯互通的重要性。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縱觀國際經貿發展史,深刻驗證了‘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的規律”,並提出中國將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關國家一道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臺。
△2022年11月8日,在第五屆進博會上,純手工製作的秘魯羊駝玩偶深受歡迎。
通過進博會,秘魯羊駝毛手工製品打出了品牌,帶動了該國羊駝産業的發展。
結緣進博會,老撾佔巴塞省巴松縣的村民曾經差點捨棄的野生古茶樹茶葉有了新出路。
“在孟加拉國,很多鄉村的貧困家庭沒有工作機會,尤其是婦女幾乎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但通過編織黃麻製品,她們有了讓孩子上學的收入,有機會以教育告別世代的貧窮。”孟加拉國達達公司創始人薩夫説,進博會和中國市場讓這些家庭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
本屆進博會上,在美麗的“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內,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參展面積較上屆增長了30%。進博會開放包容的同心圓,與“一帶一路”互利共贏的強紐帶,共同書寫著越來越多貿易暢通的合作故事。
“無論是共建‘一帶一路’,還是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都是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實踐,是促進各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有益舉措,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提供動力。”11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時,重申了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立場。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從進博會舉辦伊始,習近平主席就明確提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這不是一般性的展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梳理習近平主席連續6屆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致辭、致信,“開放”一詞出現逾百次。
△2023年11月2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經海關檢查無誤後,一批200千克來自阿富汗的石榴正常通關,運往第六屆進博會現場。
當一些發達國家在“國內優先”的大旗下,頻繁地為自己的市場築起“保護墻”時,中國則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連續舉辦進博會,主動開放市場,與世界分享發展紅利。
本屆進博會發佈的《世界開放報告2023》顯示,2022年的世界開放指數比2008年降低5.4%,延續了最近15年來總體下降的走勢。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成效顯著,開放指數升幅位居全球前列。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伊裏·圖爾克認為,在一些國家推行貿易限制、地緣衝突加劇、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舉辦進博會是中國致力於擴大開放的舉措,已成為“中國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象徵”。
在向第六屆進博會致信中,習近平主席強調:“希望進博會加快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充分發揮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作用,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服務,助力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讓合作共贏惠及世界。”
就在幾天前,新疆自貿試驗區獲批成立。至此,我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達到22個,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全方位開放格局。
改革開放45年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服貿會快速發展壯大;在海南設立舉辦消博會;降低外資準入門檻,“負面清單”越來越短;保護知識産權,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落地見效;正式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中國擴大開放的腳步從未停歇。
“從未缺席。”説起進博會,哈薩克斯坦貿易政策發展中心副主任阿謝爾·葉根別爾季耶娃表示,哈薩克斯坦企業從2018年來連續參加進博會,從中充分感受到中國持續對外開放的決心,以及與哈薩克斯坦深化合作的願望。
前五屆進博會上,首發新産品、新技術和新服務約2000項,累計意向成交額近3500億美元。這是對盛會最好的回應。
本屆進博會,美國中小企業首次組團參展、非洲農産品專區首次設立、中小企業專場對接會首次舉辦……參展國別覆蓋五大洲,其中11國首次參展,34國首次線下參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開放合作仍然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
△第六屆進博會上的美國食品與農業館
黃浦江水奔流不息,開放大潮滾滾向前。
進博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國的大合唱。透過進博會這個窗口,人們看到,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正與各國攜手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繁榮的未來。
監製丨耿志民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楊彩雲
視覺丨江雨航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