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斷言: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共産黨也解決不了。
但如今,中國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全球近1/5的人口。
中國何以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
奇跡,從來不會一蹴而就。
數據顯示,1949年,我國的糧食産量僅有1.13億噸,人均糧食佔有量為209公斤,顯著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許多人處於挨餓狀態。
而國際上通常認為,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該國或地區糧食安全。
1978年,雖然我國糧食總産量達到3.05億噸,但由於同期總人口大幅增長,人均糧食佔有量為318.74公斤,還是低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
此後,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率逐年提高,糧食增産潛力逐漸釋放。
數據顯示,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從1952年的18萬千瓦提高至2022年的11億千瓦,增長超6000倍。2022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73%。
隨著機械化率不斷提高,我國糧食産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2年糧食産量達到13731億斤。
我國人均糧食産量也得到充分提升。自2012年起,中國的人均糧食産量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糧食産量更是達到了483.5公斤。即使不考慮進口和充裕的庫存,我國僅人均糧食産量也已遠遠超過國際公認的糧食安全線。
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的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86.1公斤。
今天,中國的14億人口,不僅吃得飽,更吃得好、吃得放心。
此外,還有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油料、豬牛羊肉、水産品以及水果的人均佔有量分別為25.58公斤、46.08公斤、47.37公斤和196公斤,比1996年分別增加7.42公斤、15.73公斤、24.27公斤和157.79公斤。
這些數據表明中國人均直接消費口糧減少,動物性食品、木本食物及瓜果等非糧食食物消費增加,食物更加多樣,飲食更加健康。
更有數據表明,2022年,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了97.6%。
當然,還有一個事實是:只有為農民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才能調動人們返鄉創業的積極性。
眾所週知,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我國8年實現9899萬人口脫貧,相當於每分鐘脫貧20多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同比名義增長7.8%,實際增長7.2%。
還有很多數據都傳遞著農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比如,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98%;比如,中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7%;再比如,農村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73%……農村“一窮二白”已成為過去。
近年來,一大批有知識、有抱負的人才進村入寨,他們潛心農業,紮根田野,成為了新農人。他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也見證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統計,截至“十三五”時期末,“新農人”的重要代表——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1010萬人。根據規劃,到2025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要超過1500萬人。
他們植根鄉村,憑著種養新手段、營銷新思路,為鄉村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帶來新希望。
曾經那個棘手的“吃不飽”的問題已經徹底成為歷史,我們也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這一問題,還將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在這豐收的時節,讓我們致敬付出,禮讚收穫!
編輯:及玥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