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開過的幾場全球性大會,值得一説。
一個是G20峰會,原來G20成員當中,G7的聲音格外大,但今年的宣言裏,不僅美西方想炒作的話題一句沒寫,許多需要美國遵守的規則都寫了進去,連美媒都驚呼拜登失敗了。
G20峰會之後的“77國集團和中國”峰會,力量的此消彼長變得更加明顯。
峰會上,由134個發展中國家共同發佈的《哈瓦那宣言》,直指當前不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巨大挑戰。輪值主席國古巴的領導人還説,“南方國家”要求終結這個“充斥著掠奪的國際秩序”。
反對不公正、不合理,發展中國家一直都在提,但現在,這種呼籲,變得格外有底氣。
不論是中東和解潮,還是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擴員,再到最近一系列多邊會議上發展中國家的空前團結,都給人一種真切的感受,世界,真的不一樣了。
這種趨勢,習近平主席是這麼説的:當前,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
這,正是當前國際形勢發生的根本性改變。
這種崛起,首先體現在發展中國家所在的國際組織實現了進一步的壯大,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權,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提升。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從5國,變成了11國。擴員前,金磚國家成員國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擴員後,則增加了中東、北非等區域的成員,更為廣泛地覆蓋到了發展中國家聚集的地區。而G20中的金磚國家也變成了7個。
不久前,非盟在中國的率先支持下,成功加入G20。
G20,是目前全球除了聯合國之外最主要的多邊機制之一,但這個機制當中的非洲國家,此前只有南非一個。
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多的大陸,超過50個。帶著提高發展中國家發言權的目標,去年G20巴厘島峰會上,中國率先公開表達了對非盟加入的支持。
||G20巴厘島峰會
根據譚主了解,在今年G20外長會上,還只有3個成員國支持非盟加入,在中國的努力下,最終促成了G20實現成立以來第一次擴員。
這股潮流,美西方國家同樣能夠感受得到。只不過,他們做的事情,是團結的反面。
拜登出席G20峰會前,釋放消息稱:對世界各國而言,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聯盟比與中國加深關係更安全,離間起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與此同時,美國也對發展中國家一反常態地“熱情”,G7更是邀請了6位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參會。
美西方的不淡定,説到底是“此消彼長”帶來的痛感越發明顯。
這種痛感,還對應著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第二個表現,地區國家越來越團結,向心力越來越強,美西方處處失火的感受也更加突出。
這次G20峰會上,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沙特等國家圍繞不合理的減碳要求,與美西方據理力爭,捍衛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利。自信背後,是金磚國家的支持,更是地區形勢發生的根本性變化。
今年,沙特和伊朗在中國的斡旋下,完成了歷史性的和解,緊接著一股和解潮遍及了中東更多國家。到5月份,阿拉伯國家聯盟,不再懼于美國的施壓,重新恢復了敘利亞的成員資格。
||5月7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外長級特別會議
而美國,曾經揚言要把沙特變成“國際棄兒”的口氣不見了,為了挽回所謂的“影響力”,也照貓畫虎,帶著一個“沙以和解”方案,又找回了中東。
在華盛頓一片“失去中東”的懊惱聲中,中東國家開始嘗試在這片區域自主建立真正安全、穩定的環境。前不久,伊朗提議,為確保地區安全,伊朗計劃與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伊拉克等地區國家聯合組建海軍聯盟,該聯盟還將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
不管這個聯盟是否會實現,這個提議本身就説明,發展中國家的事,可以靠發展中國家解決。
越來越多的自主選擇背後,是發展中國家對自身力量的重新認識,而這也帶來了群體性崛起的第三個表現,對國際秩序實實在在的影響。
||G20新德里峰會
今年G20峰會,在聯合宣言中,譚主發現了這樣一句話:
“重申二十國集團是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本著多邊主義精神、以共識為基礎繼續運行,所有成員平等參與包括峰會在內的所有活動。”
這句話傳遞的,正是發展中國家的勝利。
“重申”二字,就是對美國想用“小圈子”議題綁架大會的糾偏。
聯合宣言一齣,美國內部一些人立刻大失所望,不僅毫不客氣地指責拜登的失敗,還對本屆G20峰會的輪值主席國印度,陰陽怪氣。
面對美西方的阻撓,為什麼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堅定地站在了一起?印度等一些同為美國盟友的發展中國家,正是觀察窗口之一。
印度是今年G20的輪值主席國,也是美國的盟友。美國一直希望能夠把印度作為打入發展中國家內部的楔子,製造所謂的“中印領導權之爭”。
於是,這次G20峰會前,美國著意拔高印度在“全球南方”中的領導地位,希望通過吹捧贏得其支持。
儘管如此,今年G20峰會上,印度最終的態度,卻很值得玩味。
||G20新德里峰會,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
按照G20機制,峰會並不設置投票環節,宣言的達成要靠成員國之間達成共識。
聯合宣言中,直接寫入了針對美國的“反對保護主義”“可持續的半導體供應鏈”,要協調所有成員國的共識,作為G20輪值主席國的印度顯然是發揮了一定作用的。
其實,不妨再回頭看看美西方“吹捧”新德里峰會成功的報道,其整體基調,只説本次G20峰會聲勢很大,但卻暗示説是拜登宣佈出席,才給了印度“大放異彩”的機會。
一下子,把印度作為G20輪值主席國的努力,徹底附庸化。這樣敘事,暗含的恰恰是美西方集團對印度骨子裏的輕蔑,哪怕它是美國的盟友。
今年,美國原本承諾印度要召開一場“印太峰會”,結果卻不了了之。拜登這次來亞洲,承諾G20峰會期間安排對印度的國事訪問,並在結束後安排美日印澳四國會議,結果不僅也都取消了,拜登還去了越南,這麼明顯的“厚此薄彼”,讓印度備受冷落。
印度的不滿,顯然不只是鬧鬧情緒,美西方國家那種徹底的輕視,也不止停留在語言。
在印度即將舉行大選的背景下,美國人權觀察組織聲稱,“在莫迪政府的領導下,印度的公民和政治權利急劇惡化。”拜登自己也不忘對印度的人權問題指指點點。
||拜登曾在G20峰會上同印度總理莫迪討論人權問題
美國到底把“盟友”當成什麼,印度是“冷暖自知”。
也許有人覺得,印度相比G7,畢竟還不算美國的“核心朋友圈”,但“核心朋友圈”就好到哪兒去嗎?
即便是對歐洲盟友,美國也毫不手軟。譚主了解到,歐債危機發生後,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出席當年的G20峰會時,現場斷然拒絕向意大利提供幫助,並意圖干涉意大利經濟主權。
美國對盟友可謂是吃幹榨盡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如此露骨的霸道,讓當時現場在座的國家深感震驚,發展中國家更是對此深惡痛絕。當然,一段時間以來,美國一直也想改善形象,營造自己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搞建設和發展。
本次G20峰會結束之後,美國媒體又開始炒作拉著印度、沙特、阿聯酋等國一起搞出的所謂“成果”,“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按計劃,這個走廊將通過鐵路和海路將歐洲、中東和印度連接起來。
||海外媒體“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線路方案預測
這個走廊的建設,具體細則就還得兩個月才能有。本質上,還是“畫大餅”。 按照美國規劃,要穿過整個阿拉伯半島建設一條鐵路——在沙漠裏建鐵路。
且不説美國國內三天兩頭火車脫軌,是不是真有能力在沙漠建鐵路。即便有,美國的選舉週期決定了他們與長週期的發展規劃幾乎絕緣。
||美國俄亥俄州火車脫軌事件
譚主也了解到,歐美工商界也早已形成共識,堅決不給美國的基建計劃買單。2年前,美國在G7會議中的提出的萬億級別的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到現在為止籌集的資金寥寥。
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既沒有中國的基建能力,也學不來中國的投資邏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投資,採用的是“金融資本+工業投資”的方式,換句話説,“邊修路,邊建廠”,也就是在投資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同步引入産業資金。這樣一來,可以高效發揮出基建的經濟拉動效應。
這背後,是真正為地區發展考慮的長週期思維,而不是把投資當成控制手段的短視。
美國本末倒置,只能變成東施效顰。
當發展中國家的聲音越來越大,當美西方控制世界的邏輯越來越被看清,有一個變化會自然出現:
世界不會再按照某一種模式發展,美西方無法掌控的發展新模式將越來越多。
中國走到今天,靠美西方的發展模型,顯然推導不出來。美國不去想,為什麼別人不一樣,而是條件反射般地打壓制裁,科技封鎖,極限施壓。
美國是這樣對中國的,也是這樣對大多數探索自身道路的國家的。
||美國對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實施制裁
總統剛剛來華訪問的委內瑞拉,就一直被美國摧殘。因為不願再採納美國的發展模式,委內瑞拉遭遇了美國的嚴酷制裁,委內瑞拉的國有機構和企業共有93個賬戶被凍結,220億美元的資産被國際金融機構凍結。
這種艱難境地,其實體現了很多資源型國家,在探索自主發展道路時,面臨的共同困境——儘管擁有巨量的能源,卻被美西方過度控制。
對此,越來越多這樣的國家選擇了爭奪發展的主導權,走自己的路。
前不久,中東主要的主權財富基金穆巴達拉投資公司,正式開設北京辦事處。而數據顯示,以阿布扎比投資局和科威特政府投資局為代表的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已經是40余家中國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動,不僅是在加密合作,更是在尋求一種精神共鳴——建立獨立、自主、有尊嚴的國家。
今年以來,譚主注意到一個細節,已先後有5國總統到訪中國的一座城市,深圳。為什麼是深圳?
大家可能都會説,這裡是開放的前沿,這裡是創新的高地,我們也能找到很多數據印證這個結論,比如深圳一座城市的PCT國際專利已經連續近20年保持中國第一。
但譚主更想説的是,以深圳為代表的中國城市,打破了西方關於發展模式的一種想象:
發展中國家並非只能在産業鏈下游,也並不就是“落後”的代名詞。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深圳參觀
實際上,早在2016年,首次在中國舉辦的G20峰會上,發展中國家就已經突破了西方的想象力。
那次會上,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這是全球首個由多國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數字經濟政策文件。
譚主了解到,當時無論是中國提出的這個倡議,還是杭州的數字經濟水平,都讓與會的發達國家格外驚訝。
與其説他們驚訝的是中國的數字經濟,不如説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超越了他們的想象和認知。 事實上,即便是被西方建構為最落後的非洲國家,在探索自己發展道路中的新進展,也在打破很多人的固有認知。
去年6月,肯尼亞總統發表文章,明確提出七國集團應該向非洲學習如何應對多重危機的經驗。
非盟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行動力遠勝美西方,即便在疫情期間,仍協調各國政府集納了30億美元用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以此避免代價更加高昂的潛在損失。
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如果萬事萬物都清一色了,事物的發展、世界的進步也就停止了。
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仍然需要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怎麼發展最有利於本國,他們自己最有發言權。這個世界不需要模式的權威和神話,需要的是各美其美,萬千氣象。
如果美西方真的內心強大,那更應該開闊胸懷,讓發展中國家,大膽找尋自己的方向。如果不能接受任何其他道路,那恐怕只能説明,虛弱的是美西方自己。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