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經濟期中考,四川交出的答卷殊為不易。
上半年,四川省GDP為27901.01億元,同比增長5.5%,經濟總量在全國居第6位。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四川承壓前行、奮起直追,扭轉多項經濟指標落後的態勢,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從低於全國到追平全國、甚至部分指標超過全國,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高質量 質“進”量“保”
幹,是四川的重要特質。
從崇山峻嶺中乾出“大三線”,也能走遍全球,把川菜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放在更長時間和更大空間中考量,會發現,這份“幹”出來的成績單頗有意義。
四川是我國戰略腹地,也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前沿。
古時,它乃兵家常爭之地;抗戰時期,成為中國工業、文化資源轉移的主陣地;三線建設時期,全國八分之一的工業投資匯集於此。
直到今天,四川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依然不同尋常:它是西部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全年經濟總量跨入5萬億門檻的省份,是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入川考察調研,“我們走到今天這一步不容易,都是拼來的。同時,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還要勇往直前,更上一層樓。”2022年6月考察期間,總書記如是強調。
統籌好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解決工業結構“大而不強”的問題,正是四川的攻堅方向。
去年底,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時,四川把“高質量發展”擺在了首要位置,提出“要確保經濟總量‘保位’,高質量發展‘進位’”。
幾天后的2023年1月3日,四川高規格舉行一季度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活動。作為今年全省經濟工作的“起手式”,現場推進的重大項目共423個、總投資7483.7億元,“新能源、新裝備、未來産業”居多,傳遞出新的一年四川“穩量提質”的新思路。
知行合一,進則思變。
擁有優質鋰礦資源的遂寧,最高峰時集聚的動力電池上遊企業佔比近七成,産業鏈前後端嚴重失衡。四川射洪經開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劉冰萬面前,擺放著一疊厚厚的企業落戶推薦材料。他坦言,以前收到材料,大家第一反應是非常高興。現如今,更多在冷靜思考:“這個項目引領性夠不夠強?是不是能補齊短板弱項?”
圍繞産業鏈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今年上半年,四川靶向引進一批特色優勢項目卡位入鏈,布設功能區。上半年,製造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6.6%;綠色低碳優勢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6%,高於規上工業增速7.3個百分點。
向“新”而行的四川經濟,正處於加快追趕、持續恢復的上行通道。
天府之國 只此青綠
綠,是四川的濃重底色。
靈山秀水聚蜀地,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三大水系理論蘊藏量1.43億千瓦,佔到全國四分之一,水電裝機量相當於4個三峽電站。中國每100度水電,28度來自四川;每生産100立方米天然氣,24立方米出自四川。“綠電大省”的名號實至名歸!
今年七月,習近平總書記入川考察調研期間,諄諄叮囑:“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要科學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
“富水缺煤、豐氣少油、風光無限”,這就是四川的能源資源稟賦。四川全省發電量中,水電高達近八成。枯水期時,發電蓄電能力減弱,疊加激增的用電需求,便會出現供需失衡。2022年夏天,持續高溫乾旱天氣造成的“缺電”,就暴露了能源結構單一、靠天吃飯的短板。
痛定思痛,四川重新編制了電源電網建設規劃,總投資達到7600億元。推動“水、光、蓄、儲+數字能源”一體互補發展。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雅礱江柯拉一期光伏電站在四川甘孜州並網發電,標誌著全球首個百萬千瓦級“水光互補”電站正式投産。水電、光電聯合“打捆”輸送到國家電網,並能根據天氣變化互補調劑,平抑光伏電站發電功率的隨機性和波動性。
川西海拔4600米雪山上的充沛陽光,點亮成都大運會的璀璨燈光,也能滿足7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水風光互補開發,還將再形成四個三峽電站的裝機容量。
握指成拳 聚合裂變
聚,是四川的精神內核。
四川人愛熱鬧,兩個四川人,擺起龍門陣,三個四川人,火鍋能整起,四個四川人,就可以湊一桌麻將……
四川不少城市都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如何才能握指成拳,發揮集聚效應?
東方電氣是德陽風電産業的龍頭企業,以往,大到最核心的機架、輪轂,小到一個螺絲,都得企業親力親為,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生産造成巨大影響。對此,交付中心副主任石秉楠很無奈,“一年要有七八款新産品推出,而且現在市場上要求我們價格要更低,交期要更短,而且市場上還提出了一些個性化的要求都需要滿足。”
獨木不成林,孤掌難共鳴。
四川鼓勵主導産業培育發展方向一致、産業鏈供應鏈協作密切的市州,聯合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
成都和德陽率先牽手,組建高端能源裝備産業集群創新中心。2800多家能源裝備企業集聚於此,形成“頭部+配套”“研發+製造”“總部+基地”的發展模式。不同商業鏈、供應鏈合理分工、高效合作。龍頭企業可以心無旁騖地做“領頭羊”。集群已經自主研製“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關鍵設備、白鶴灘水電機組、13MW海上風電機組等一批國之重器,年産值突破2000億元。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從歷史深處走來,四川的面貌日新月異。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入川考察時強調,“四川要進一步從全國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立足本地實際,明確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鍛長板、補短板,努力在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殷殷囑託,寄予厚望。
老底子如何煥發新活力?
今年初,四川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製造強省戰略。推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等六個優勢産業營業收入翻番。實施“貢嘎培優”和“珠峰攀登”計劃,培育一批千億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
83GWh,這是2022年四川省動力電池的産量,能滿足近17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裝機需求,佔到了全國總産量的六分之一。上半年,這個數據再次被刷新,猛增58.9%。而就在幾年前,這個産業在四川還是一片空白。
不久前,動力電池出貨量最大的宜賓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局,把招商局,汽車産業局和工業服務局的相關工作人員,都安排在了同一個辦公室裏辦公。
高效的聯動機制,帶來的是大項目的快速落地,今年前八個月,宜賓新簽約48個動力電池産業項目,總投資達1013億元。
四川全省也正在加快串珠成鏈,打造動力電池的全産業鏈佈局。預計到2025年,全省動力電池産能有望達到400GWh,帶動全産業鏈産值超6000億元。
對於下半年的工作,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規劃師韓斌寫下了“新突破”這個關鍵詞,他透露,未來四川將打造一批世界級産業集群,做大做強3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加快建設2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圍繞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莫道蜀道難,早有勤行人;
深厚的歷史底蘊、不服輸的川人氣質,匯聚起強大精神力量,正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川答卷!
四川,雄起!
(總臺央視記者 陳鈺潔 鐘陟悅 四川總站 四川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