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古亦今”,打破傳統與現代的邊界,這是藝術家丘挺的畫作留給人們的印象。丘挺自幼癡迷傳統,他在作品中從容不迫地與自然對話,用筆墨營造出充滿生機的山水圖景。正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踵事增華:丘挺藝術展”展示了畫家160余件代表性作品,既有對中國傳統水墨的精妙呈現,也有前沿探索的時代意象,呈現出丘挺個人藝術求索的建設性、現代性與生長性。
高墻藤蔓紛披,墻影斑駁,蒼古蕭散,逸趣橫生,一派天然水墨。
這是畫家丘挺為藝圃撰寫的文字。丘挺熱愛自然山水,也迷戀園林,他認為園林是對真山水的一種想象和詩意的構建。
藝術家 中央美院教授 丘挺:到這個地方你看月亮門,我特別喜歡的就是它這個墻是粉壁墻,如果是秋天來,它上面的這個藤蔓,像天然的一張水墨畫。
相較于其他園林,藝圃恬淡的風格與丘挺氣質也有些許吻合。這座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蘇州園林,是明代住宅園林中的佳作,也是丘挺經常寫生的地方。
丘挺:你看這個水池非常小,但是它丘壑做得非常豐富,包括這個石頭延伸到坡岸水坡這種跌宕的變化節奏都非常好,它的這個樹的植被的高低、錯落、顧盼,這種形制的狀態都非常美。
近年來,丘挺長居蘇州,深扎園林一角寫生到閉園,是丘挺園林創作的常態。在他看來,中國的園林不僅是人工與造化、人文與自然的綜合載體,更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棲息之地。
丘挺:園林的設計,它是非常懂中國畫、水墨畫的味道,四個季節你都可以去畫它,這種呈現的豐富感,園林它是取之不盡、讀之不盡的一種狀態。
1971年出生的丘挺,生長在書香濃郁的文人家庭,父親是嶺南地區的著名詩人邱海洲。丘挺自幼習字,後又跟隨陸儼少弟子畫家周凱學習,打下傳統筆墨訓練基礎。1992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的丘挺,開始了系統性山水訓練,郭熙的《早春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名家代表作都是他臨摹的範本。
丘挺:四年的學習,大概有兩年基本上是住在臨摹室裏面,所以這個臨摹室我們是朝夕相對,長時間沉浸在跟古人的這種對話裏,那真的叫煙雲供養。
2000年,丘挺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成為了當時少有的美術實踐博士,跟隨張仃先生繼續研摩山水,在與古對話的數十年中,丘挺早已與古為友,與古成伴,在這種從容中,他的作品也愈發自信。日前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踵事增華”丘挺藝術展,視覺化地呈現了丘挺水墨探索的足跡。
丘挺:這個展廳實際上是一個江南意蘊,可以看到有各個時期園林的寫生。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陳平原:像這些其實不是真的山水,山水畫又重新凝練成為園林。今天的國畫家,用這種小品的形式把自己胸中的塊壘借助於筆墨、文章和畫像三者結合的形式呈現出來的,極少極少,在我看來丘挺是當代畫家裏面最有文人氣的。
在對園林意象的重構中,丘挺也將對山水精神的思考注入筆端。眼前的《與誰同坐》系列,取材于拙政園中一小亭——與誰同坐軒,丘挺保留了與誰同坐軒最為靈魂的視覺要素,又以不同筆墨層次暈染亭邊景致,表現與誰同坐軒中視覺與心境的豐富性。
丘挺:與誰同坐,能不能有一種更開懷的胸襟,與不同的旨趣的人、不同價值取向的人,能不能同坐?我覺得這個詞承載著越來越有現實性的這種叩問,所以我就畫了特別多。
在山水氣象的描摹中,丘挺也在以古為鏡中思古求新。眼前這幅《西山嵐色》山水長卷最早展出於2010年,丘挺受邀參加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舉辦的“與古為徒”展覽,他選擇宋代趙令穰《湖莊清夏圖》手卷作為對應,創作了《西山嵐色》山水長卷,探討霧氣在山水空間營造和造境的可能。
丘挺:整張畫是對北方的一些山水的體認,回到一個對江南的追憶,把這個時空給撮合起來。這種舍利塔、松林,這種戒臺裏面形成的意象,這些都是來自真實的描述,我還帶有很強的對江南的那種眷念,這種煙雲表現就是一種非常抒懷、平遠,很曠遠、悠遠的狀態。
記者:雲霧繚繞的這一大段,對於我們觀者來講,特別有呼吸感。
丘挺:特別高興聽到這個詞,就是有呼吸的一種狀態,這恰恰是我想做的一種感覺。
作為一名山水畫家,丘挺將寫生看作“師造化,得心源”的重要途徑,同時十分在乎筆墨研習。展覽中既有小幅、重用筆的創作,又有大山大水、潑墨潑彩的大尺幅水墨;既有江南水鄉的草木蔥鬱、煙氣氤氳,又有北方廣袤山川的滄桑與厚重的生命感。
丘挺:2016年我去過夾金山,風口風很大很淩厲,海拔4000多米的高處,拿著一塊板子,那個風很大,板子都快吹斷了。這種潑墨,這塊我潑得覺得很有驚喜,潑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它最後會呈現出這樣,當然我知道這裡有一段應該是像雲一樣的東西,一陣風過來的某種狀態,所以把這一塊就做成主視覺。
從平視傳統到激活傳統,丘挺一直在試圖打破中西和古今的邊界。
丘挺:一直有個題材我很想表現的就是水,它實際上是承載著一種,我們中國人賦予它很多的想象。這個創作是我原來畫過這個瀑布《華嚴瀧》,日本日光的一個瀑布,通過這種很黑的墨的層層漬染和皴擦,形成這樣一個視覺。我想這種視覺它有一種張力,這種張力是我一直想探討的,今天的水墨,在今天的一種建築空間,我能達到的一種狀態。
2022年,丘挺受邀為新版話劇《暗戀桃花源》做舞臺美術設計,與賴聲川導演跨界合作了,這啟發他創作了眼前的《桃花源》系列作品。
“夢境”與真實,溫暖與晦暗,守古與創新,山水圖景中,丘挺也在構建著自己精神世界的世外桃源。
丘挺:我喜歡讀陶淵明,不僅僅是這個創作,可以從他這獲得很多信息和精神的支撐。
記者:您好像對這一段的感情特別不一樣。
丘挺:是的。
記者:好像心中的落英繽紛轉換成筆下的落英繽紛。
丘挺:對。所以畫這個就是,內心還是有寄託,你想想就是我創作這個手卷,畫點這種東西很溫暖,內心讓你很溫暖。
丘挺還與限相工作室合作了一組數字影像作品,經由數字編程的不斷生成,展現水墨的無限可能,回望丘挺每一次展覽,都是他立足水墨深處的實驗探索。
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許傑:丘挺持續不斷藝術探索,對傳統的一種對待和處理有他自己的個性,但是又對傳統有新的生發和開拓。
北京畫院院長 策展人 吳洪亮:我從來不認為他是那個非要只跟古人掰手腕的人,他其實在用古人這支筆去畫今天的世界和他心中的藝術的理想。
丘挺:這一套是我特別喜歡的,有很多巴赫,但是這套巴赫是他的全集你現在聽的就是他的第62康塔塔,非常優美。
令很多人意想不到,丘挺喜歡伴著歐洲古典樂創作他的山水畫。雖深諳傳統,丘挺卻致力於打通古今對立,建立中西連接,體現出開放的人文格局。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多元文化碰撞中,丘挺也一直思考著如何以山水的眼光去呈現。
如今每逢假期,丘挺總會回到拙政園與誰同坐軒坐一坐,在“與誰同坐”的歷史發問和自我追問中,丘挺也在用藝術人生回答著面向未來新世界的命題。
丘挺:我是一直認為山水是最有這種資源和資格來形成一個國際的認同感,讓不同文化的人都能在這裡獲得一種感動,我們這代人做中國傳統藝術也好,它的一個未來的拓展也好,是一個共同的使命。
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探尋屬於當代人的藝術表達路徑,這是當今每一位藝術家都必須面對的命題。丘挺用“潛心耕耘、踵事增華”的態度作出了回答,他説,尋找傳統根源和當代語境之間的關聯並激活它,這便是自己的藝術使命。
掃二維碼 訪問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