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雲木:公園城市裏的“幸福”工程師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城市是現代人類文明的重要沃土,在蓬勃發展的今天,一面是車水馬龍,另一面可能是污染、壓力和冷漠……自從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一尊重五統籌”的要求,一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藍圖已然清晰。

俯瞰今天的成都,左邊是中心城區和雙流國際機場,右邊是東部新城和天府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推動著城市格局向“一山連兩翼”的方向發展,將自然生機和活力匯入城市綠網。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管委會,伴隨著建設公園城市的時代要求應運而生。作為管委會的“初創人員”,鄧雲木見證著這個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從“一張白紙”繪起。

鄧雲木

“它是工作,更是一份民生工程”

碩士畢業以後,鄧雲木放棄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家鄉四川,開始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府辦工作。幾年下來,從經濟到黨政工作,鄧雲木已經在成都市區縣多部門學習鍛鍊。

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實施“東進”戰略,推動城市跨越龍泉山向東發展,開闢第二個主戰場,延伸出新的時代脈絡。那時正在區人大辦公室工作的鄧雲木,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啟動工作及相關機構的籌備工作中。

“我覺得做這個工作特別有意義。”他説。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不僅可以推動城市跨越龍泉山發展,而且從民生角度來看,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生態工程,用鄧雲木的話概括,就是“生態惠民”。

“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2018年2月,“公園城市”的理念在這裡首次被提出,這成為“宜居城市”成都的新考卷。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在城市發展中重申“生態價值”,這是工業時代下理解“城市”一詞的超越和革新。不論是成為公園城市示範區還是第一次在成都市建設這樣大的公園,對鄧雲木來説都是一個新的理念和工作。這個未來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公園城市的“綠心”,需要一切從零開始。

從理論研究到機制創立,從生態恢復到價值轉化,鄧雲木和同事們在全國首個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中,轉動著公園城市這張從“首提地”到“示範區”的名片,未來世界的模樣在這個城市漸漸有了輪廓。

從零開始的一千平方公里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打造涉及規劃、國土、建設、農林、水務、交通、金融、文旅等多個領域,這些似乎和鄧雲木以往的工作並不相關。如何讓曾經生態狀況堪憂的龍泉山在三年之後變成公園城市的“大動脈”,對他和初創團隊來説,這是一篇“大文章”。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不只是種樹造林的設計規劃,還涉及多個方面的浩大工程,需要和規自局、水務局、公園城市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交通局等部門加強溝通並協作完成。為了保障項目順利開展,鄧雲木和團隊成員在管委會成立初期就主動加強與相關市級部門的合作。

雖然是從零開始,但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整個團隊全身心地投入開展調查研究。鄧雲木從國土規劃到生態景觀都進行了新的學習。同時,很多植物學、生態學領域的專家也都加入進來,對龍泉山的地質、土壤、水源、氣象、生物多樣性和歷史文化等做了課題研究。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脈在成都段涉及5個區縣,在規劃初期,僅僅是摸清楚基本情況就有124項工作成果。

鄧雲木和管委會團隊

除了理論上的研究,制定頂層設計的政策意見,理順相應的體制機制也是公園建設的重要部分。管委會成立不久,鄧雲木和初創團隊&&制定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管理工作職責分工方案》。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意見》和《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也在2019年正式印發實施。

為了打造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他們創新工作模式,開展了國內首個城市森林公園項目的國際諮詢。在全球60個聯合體的102家法人諮詢機構中,遴選出6家聯合體,由其中一家單位&&把好的方案整合融入城市森林公園的總體規劃中。面向國內,鄧雲木所在的初創團隊與中科院、國家林科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合作,定期進行主題交流分享。

鄧雲木説,許多子項目都需要實地考察完成。龍泉山造林地塊破碎且分散、地勢較陡,人工造林難度大,於是管委會&&組織了龍泉山無人機飛播造林試驗項目。無人機飛播作業區域比傳統技術更精準,但是依然需要大家對各個播區出苗情況進行踏勘。

在辦公室,鄧雲木和同事們都常備著運動鞋,有時候到山上去考察基本情況,出去就是一天。龍泉山成都段從南到北大概90公里長,車開不進去的地方就徒步進行。預防治理夏季泥石流、滑坡,冬春季節森林火災等問題都是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重要課題,遇到乾旱時最是需要他們上山落實苗木的澆灌。

“公園城市是可感知、可閱讀的”

鄧雲木介紹,目前市公園城市局正在推進“五綠潤城”行動。對他所在的管委會而言,就是聚焦城市“綠心”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

鄧雲木和初創團隊曾經輾轉芬蘭、英國等多個國家公園學習考察。通過借鑒低成本的景觀打造手法,在這個面積達1275平方公里的山脈上,打造出了丹景臺等重要景點。“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公園城市它不僅有很多的綠色,單一的生態好,它還應該是色彩豐富的,有生態價值轉換的,是可感知、可閱讀、可體驗的公園城市。”他説。

在龍泉山,曾經荒涼的丹景臺區域,如今也有了響亮的名字——“城市之眼”。作為成都市的網紅景點,日均流量可以達到2萬人次。站在丹景臺,就能俯瞰三岔湖、天府國際機場還有東部新區地標式的建築,在這裡能感受到整個成都市和東部新區欣欣向榮的發展。

丹景臺景區

問到鄧雲木5年後的打算,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要繼續推進公園城市和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因為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覺得我們要以最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地去推動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為老百姓為子孫後代造福,為成都在全球體系中尋找自己的準確定位貢獻力量。”

下一階段,管委會將繼續抓好整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生態恢復和增綠增景工作,推動一些示範性的項目建設。比如今年即將落地的公園城市龍泉山國家儲備林項目、國土空間綠化試點、熊貓之窗等,通過項目帶動産業發展,今年也會有産業規劃同步出臺。在保護條例的指導下,鄧雲木和團隊正在進一步研究,整個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區域中哪些必須保護、哪些要控制性管理、哪些可以開發以及相關的政策辦法。

如今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從北到南穿越的5個區縣,每個地方都有遊玩的景點。金堂的玉皇山、油橄欖産業基地、浮雲牧場,青白江“我的田園”,龍泉驛區的民宿,天府新區的空中棧道,東部新區的丹景臺、新希望種子樂園等,正在成為未來公園城市中多重價值轉換的新支點,推動著成都向“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空間結構轉化。

城市和自然不是二元對立的,它們可以是“指向”相融、一同發展的。就像作家劉醒龍在書中回憶城市中的公園——“譬如早晨要去的公園,譬如傍晚要去的公園,譬如假日要去的公園,還有其他一些譬如相愛了、譬如憂傷了等等都要去一去的公園……”鄧雲木期待著,這座“公園城市”裏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生活的答案,體會公園城市的幸福美好。(文/陳詩文 校對/婁郝)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