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劉安,平安的安”,當了一輩子“片兒警”的二級英模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從警34年,在警察劉安的心中,蒲黃榆第二社區始終是他放不下的“家”,自二十多歲跟著師傅第一次下片兒開始,他便再沒有離開過這裡,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今,距離劉安突然離世已經過去一週,蒲黃榆一里、四里一如往昔般平靜,正像他生前希望的那樣。

走在小區裏,仿佛下一刻就能遇見一個匆匆而來的身影;仿佛下一秒家門被敲響,一打開便看到那張微微笑著略顯靦腆的面龐……

“您覺得劉安這一輩子值嗎?”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們都説不值,因為他每一天都在為這個社區忙碌,很少顧及自己的生活。

而他的徒弟、熟悉他的同事和戰友們卻斬釘截鐵地回答:“值!作為警察,他活得非常精彩!”

安心

劉安管轄的蒲黃榆第二社區是1958年建成的老舊小區,曾經和劉安共事18年的社區原黨委書記徐長秀介紹説:“劉安剛來的時候,社區盜竊案件高發,小區環境也不好,基礎設施老化,各種問題層出不窮,矛盾糾紛也不少。”

隨著對轄區的了解,兩件事兒慢慢“壓”在了他的心上、逐漸成了他此後30餘年的全部……

劉安通過走訪得知,一里和四里都是開放式小區,人員混雜出入,是盜竊案件高發的主要原因。他首先著手轉變小區的管理模式,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但是,小區改為封閉式管理需要不少經費,他一方面找社區解決,另一方面自己多方聯絡。劉安磨破了嘴皮子、跑“斷”了腿,動員了轄區的一家企業捐資,又和施工隊一起買材料、安裝安全門和護欄,協調社區雇用了保安,發動群防群治力量建起了巡邏隊。就這樣,一里、四里各類案件發案數直線下降,成為遠近聞名的“平安社區”。

劉安正在入戶開展工作。

小區的治安慢慢好轉,居民們對劉安也熱絡起來,這也堅定了他為轄區百姓多辦實事兒的決心。他根據社區老年人多的特點,選擇適合老年人的宣傳方式,在社區設立“平安之聲”廣播站,自掏腰包在轄區安裝了六台擴音器,每天兩次播放政策解讀和安全防範知識。

劉安與他的廣播站。

為了彌補廣播宣傳的不足,他先後創辦《平安之聲報》、開通“平安之聲”QQ群和“平安之聲”微博,讓居民隨時隨地了解社區警情信息。

劉安在向居民發放《平安之聲報》。

近幾年,他還和居委會一起建立了反詐防詐宣傳微信群,線上開展反詐宣傳,收集案件線索。

“我們一里、四里在治安上特別讓人放心,就連自來水公司入戶查水錶,居民們都會給劉安打電話問問有沒有這回事兒,才給開門。”社區居委會主任宋文凱介紹,“手機上接到推銷電話、短信,也會詢問劉安,所以我們社區老年人上當受騙的幾乎沒有。”

舒心

“一里、四里社區是老舊小區,有住筒子樓的,還有幾戶人共住一套房子的,鄰里糾紛比較多。”回憶起給居民們解決下水道堵塞問題的經歷,徐書記不無感嘆,“大概1999年開始,社區下水道老堵,嚴重影響居民們的生活,我和劉安就得協調清污車過來疏通下水道,一折騰就是半天。”

“開始的時候一年通兩次,後來越來越嚴重,從一個月兩三次到一週兩三次再到後來每天兩三次,我跟劉安就為了通下水道這件事兒整整忙了17年!直到重新鋪設了管道,才算從這件事兒裏解脫出來。”

劉安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開展工作。

協調清污車進小區清污的過程中,暴露出小區停車難的問題,為此,劉安就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居民們的工作,協調相關部門,拆除了上百個私搭亂建的菜棚子、填上私挖的地窖,清整出了不少空地。在劉安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小區不僅有了自己的停車場,還為困難戶和失業人員安排了看管停車場的工作,解決了一部分就業問題。居民們都説:“小區乾淨整潔了,大夥的幸福感就上來了。”

劉安在社區開展工作。

2001年,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居民家裏水電煤壞了,都要找劉安和居委會解決,考慮到人少事兒多,總有無法及時處理的時候,劉安就和徐書記商量,招募社區裏會修水電、修管道的居民成立了“學雷鋒崗”,免費為小區群眾提供幫助。經過十年的發展,“學雷鋒崗”從最初的20多人,一下子擴充到有100多人參與的“警民學雷鋒愛民服務團隊”,下設理髮、愛心車隊等10個小組,解決了殘疾群眾和孤寡、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就醫接送問題。

 “警民學雷鋒愛民服務團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期間合影。

自2000年以來,為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條件,北京市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工作意見和實施辦法,逐步加快了危舊房改造的推進步伐。蒲黃榆社區作為北京市建成比較早的老舊小區,也被納入到危改的計劃範圍之內。危改工作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家家戶戶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在推進中難免産生一些矛盾。為了把這些矛盾化解在基層,一有糾紛,劉安隨叫隨到,給居民們解釋、做工作。

2019年國慶節期間劉安在與轄區老人交談。

“危改工作推進得比較順利,每次提起這事兒,我師傅就特開心。”劉安的徒弟、蒲黃榆派出所民警卞兆賓説,“這幾年,我師傅為了能儘快推進,多方協調、化解矛盾,受了不少累,但從沒抱怨過,他説他就是群眾和政府之間溝通互信的紐帶,這事兒必須得幹好。”

暖心

別人有困難就得幫,是劉安從小到大一直堅守的人生信條。

1983年劉安參軍後,有一次,他了解到小戰士于漢偉的父母雙雙病倒,急需醫藥費,劉安當即把自己平時攢下來的津貼塞到了于漢偉手中。

1994年,豐臺分局組織第一批希望工程捐資活動,已經是蒲黃榆派出所民警的劉安,一下子捐出了400元錢,還與河北魏縣白棗林小學一年級新生連貝貝結成了幫扶對子,又額外給孩子寄去了兩個月工資……

劉安與被捐助的孩子們的合影。

自從當上警察後,劉安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來,對父母照顧得少,1997年、1999年父母相繼離世,未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成了劉安最大的心結。也因此,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他把對父母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社區的孤寡、空巢老人身上。

劉安送老人去醫院。

劉安剛剛接管蒲黃榆一里、四里時,81歲的孤寡老人冷大媽就找到他,説自己的自行車丟了,劉安找遍了社區也沒找到。冷大媽有嚴重的類風濕病,關節變形到只能靠騎自行車外出活動,劉安就乾脆掏錢給冷大媽買了輛新車,第二天就給冷大媽送了過去。也就是從那天開始,劉安精心照顧冷大媽的起居,一直到冷大媽92歲去世。冷大媽也認下了這位警察兒子,在人生最後的幾年裏,冷大媽幾次要把房産贈送給劉安,都被他婉言拒絕了。

劉安幫助老人修理自行車。

“劉安有愛”,這是小區居民們對劉安最普遍的評價。因為愛,從警34年,他相繼幫助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老人70多位,資助、救助孤兒、困難學生28人;因為愛,他讓社區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用陪伴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慰藉了一個又一個孤寂的心靈;因為愛,他在孩子們人生的至暗時刻投射出一束束希望的光,讓他們不因困頓而徬徨,不因貧弱而不前。

在劉安的字典裏,仿佛沒有“自己”這兩個字。

他資助需要幫助的人,經常自掏腰包購買廣播器材和安防器材;他曾通過競聘考上了副所長,可社區群眾的眼淚和懇求把他留在了社區民警的崗位上;他工作34年,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居民們都能在小區裏見到他,有事兒了給他打電話也隨叫隨到。

劉安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值勤。

劉安2019年兼任蒲黃榆第二社區黨委副書記後,社區警務工作開展得更便利了,但他肩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2020年疫情期間,作為社區黨委副書記的劉安毅然衝在戰“疫”第一線。“每次我們去小區門口值守,我劉叔都站在最前面。”居委會工作人員賈璐璐説,“有時候社區的工作人員靠前站一點兒,他都把我們扒拉到他身後。”

劉安在轄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蒲黃榆一里、四里老人多,佔到了居民總數的70%以上,為此,劉安始終堅持社區民警必須“口勤、眼勤、耳勤、手勤、腳勤”。他每天深入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對居民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了解,建立了3000余本工作臺賬。慢慢地,這些信息在他腦子裏形成了一幅“地圖”,誰家養了什麼狗,他都能很快説出來。

進入新時代,很多社區民警在開展工作中都增加了科技含量,但是在劉安的轄區,老年人對電子設備接受得慢,微信都不怎麼使,遇到有事情要通知、要提示的時候,劉安依然堅持著他的“五勤”工作法。

“我師傅總説,和群眾打交道,要注意方式方法和細節。”卞兆賓的這段回憶,也得到了居委會宋主任的證實:“有一次,他來居委會看有人情緒不好,就跟我説,情緒不高就調整一下,別帶到工作裏,影響到居民就不好了。”也正是因為這樣,劉安從來沒跟群眾,甚至是一起共事的社區工作人員紅過臉,更沒流露出不好的情緒來。

“幾年前,劉安在新聞上看到外地發生了校園安全事件,特別著急,第二天就調集轄區的保安員到學校門口看護孩子們上下學。”居委會宋主任回憶。

後來,為了穩固這股力量,劉安廣泛招募志願者,推行“校盾計劃”,組建校園秩序自防隊、周邊秩序整治隊、涉校違法犯罪打擊隊。通過開設校園安全課堂,建立起維護校園安全的屏障。

劉安在轄區小學開展校園安全教育。

劉安為社區作出的努力,大家都如數家珍,但每一件看似平平無奇的小事背後,都蘊含著“取捨”,取的是群眾的利益和感受,捨得是自己的生活、時間甚至是健康。

劉安在轄區開展消殺工作。

在一次閒談中,劉安對自己的大徒弟、蒲黃榆派出所第二警區隊隊長魏建東説:“咱幹社區民警的,如果不能為群眾做點兒實事兒,那就白幹了!”或許,這個認知來自兒時曾當過兵的父親的教誨,來自人民警察職業賦予的責任。這份堅持,慢慢沉澱在劉安的心底,隨著歲月的沉澱,從一種追求,變成了底線,促使他不計得失地給予,促使他忘我地投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用一生去證明自己心中的嚮往:我是人民的警察!

即便是獲得了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的榮譽後,劉安也未曾動搖過自己恪守的初心和信仰,而這種堅持換來的是群眾對他的無比信任。

劉安和轄區老人們在一起。

“我師傅其實做的事兒都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兒,但他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他顛覆了我的想象,讓我們這些新一代人民警察直觀地看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義,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警察的價值所在。”卞兆賓回憶起師傅來不無感慨,“如今我下社區,要想讓群眾允許我入戶,報自己名字不行,都得自我介紹説我是‘劉安的徒弟’才可以……”

劉安的生命戛然而止在五十五歲,他用守住的初心、不曾停歇的步履,詮釋了人民警察的忠誠與信仰,也因此獲得了轄區群眾最深厚的情感回報。(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 秦雯)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