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説】十年間傷亡加倍 專家提示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來源:央視網 | 2020年12月10日 15:45
央視網 | 2020年12月10日 15:45
原標題:
正在加載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

  央視網消息(記者 張恪忞 設計 石天馨):近年來,我國道路安全整治取得了巨大成效,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穩步下降。但與此同時,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的傷亡人數卻呈逆勢增長趨勢。“在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每小時就有1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死於道路交通事故,每小時還會有5名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傷。”在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副主任鄧曉看來,這組揪心數據的背後,道路安全問題仍然“暗流涌動”。

  每小時1人死亡 電動自行車傷亡佔非機動車傷亡近70%

  近年來,我國交通出行方式發生了巨變,新興的交通工具、交通方式層出不窮,電動自行車以其快捷、便利、實惠等特性,受到廣大老百姓的青睞。據工信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電動自行車完成産量2707.7萬輛,社會保有量近3億輛,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事故及其所造成的傷亡數量也在大幅攀升。鄧曉表示,很多電動自行車車主沒有上保險,任何一起電動自行車傷亡事故不僅是疾病負擔,對整個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也非常嚴重,造成的社會負擔不容小覷。

  在我國,電動自行車劃歸非機動車範疇,電動自行車傷亡佔到非機動車傷亡的近70%。鄧曉介紹説,中國道路交通事故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中,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累計死亡6.75萬人,受傷33.19萬人;2019年與2009年相比,十年間電動自行車傷亡人數增長超過1倍。

  道路交通事故會給當事人帶來哪些主要傷害?在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中,顱腦損傷是致死、致傷的重要原因。鄧曉介紹説,交通死亡中74.8%是因顱腦損傷致死,重傷人員裏面80%是因顱腦損傷。在全國傷害監測系統中,醫院門急診就診的非機動車事故里頭部受傷的佔45%,還有下肢和軀幹受傷。傷害主要性質是骨折、腦震蕩、腦挫裂傷以及器官系統損傷。

  電動自行車的道路安全隱患在哪?鄧曉表示,電動自行車超速行駛是較大問題。我國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電動自行車應該行駛在非機動車道,行駛速度不應超過15公里/小時。按照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設計時速不應超過25公里/小時,但實際情況不容樂觀。電動自行車如果超速行駛,和汽車發生碰撞以後碰撞速度是相疊加的,這種碰撞在短時間內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大,經常是造成死亡事故和傷人事故的主要原因。

  闖紅燈、逆行、違規載人、騎車打電話等違規行為也是導致電動自行車騎行者發生交通事故甚至傷亡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我們常説的“盲區”問題,在電動自行車事故中也時常見到。通俗地説,就是騎行者沒有“被看見”或者是騎行者自己“看不見”。鄧曉舉例説,比如通常説的“鬼探頭”事故,電動自行車騎行者隨意從慢速行駛的機動車中穿出來橫穿馬路,而另一側快速行駛的機動車駕駛員很可能是看不見,或者看見了也來不及剎住車,結果導致非常嚴重的事故。

  違法騎行 電動自行車成兒童“殺手”

  除了騎行者,乘坐電動自行車的群體同樣不容忽視,尤其是騎乘電動車的兒童。鄧曉表示,在我國0-19歲的兒童青少年中,死亡原因排第一位的不是傳染病,也不是慢性病,而是傷害。其中,道路交通傷害是重要一種,平均每天有10名孩子(0-18歲)會因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同時有53名孩子因道路交通事故受到傷害。

  “低齡兒童道路交通傷亡中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步行、乘坐私家車和摩托車,大齡兒童是騎乘摩托車和駕駛電動自行車等。”鄧曉介紹,我國規定年滿18周歲以上可以駕駛摩托車,年滿16周歲可以駕駛電動自行車,但在12-17歲的少年群體中,駕駛摩托車和駕駛電動自行車相關的傷亡數量非常多,存在大量的違法騎行行為,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

  從全國傷害監測系統數據來看,醫院門急診就診的傷害病例中,兒童道路交通傷害和公安交管部門獲取數據一樣,男童多於女童,年齡集中在大齡兒童。鄧曉表示,機動車違法是造成兒童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兒童道路交通事故高發在寒暑假、休息日以及上下學時間,缺乏防護設施的道路上更容易發生兒童道路交通事故,肇事人的道路交通方式主要是駕駛小型客車、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

  預防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專家説這幾點很重要

  如何有效預防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鄧曉表示,首先要選擇安全的、符合標準的電動自行車。2019年電動自行車出了新國標,交通工具的安全是預防和減少傷害的起點。即便是符合國標的電動自行車,上路之前也要檢查車輛安全性,包括車輛制動系統、車燈以及喇叭等。

  其次是安全的道路。“減少非機動車傷亡的非常有效的措施是機非分離,讓不同速度的交通使用者分開。”鄧曉説。

  有了安全的車和安全的道路,下面就是掌握在每一位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自己手中的法寶——安全的騎行者、安全的騎行行為。

  鄧曉建議,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要做到以下幾點:不超速,戴頭盔,遵守交通規則,知危險會避險。“一盔一帶”主題倡導行動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有效的保護工具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以頭盔為例,兩輪車駕乘成員發生道路交通碰撞後,傷害的嚴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佩戴具有防撞性能的安全頭盔。數據顯示,自行車安全頭盔能夠減少63%的頭部受傷和88%的顱腦損傷。不戴安全頭盔的兩輪機動車駕駛員頭部受傷的危險是戴頭盔者的3倍。“頭盔佩戴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措施。許多發達國家法律規定,騎自行車也必須佩戴安全頭盔。也希望國家層面能儘快出臺電動自行車頭盔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鄧曉説。

  最後,事故後能否第一時間獲得正確的救援和醫療救治也是決定受傷者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我們在醫院監測數據看到,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發生之後1小時內去醫院就診比例只佔到33%,這説明事故後的救援和救治需要進一步加強。”鄧曉説。(校對 宋春燕)

編輯:田雨棣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精彩圖集
正在閱讀:【專家説】十年間傷亡加倍 專家提示關注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傷害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