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支月英:紮根山村講臺40年 一生只為一事來

最美人物 來源:央視網 A-A+

央視網消息:40年前,19歲的支月英畢業後隻身來到江西宜春奉新縣澡下鎮泥洋村小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泥洋村小學離所在鄉鎮40公里,海拔近千米,一塊舊黑板、拼湊的課桌椅、破舊的教室就是學校的全部。很多孩子上學要步行10多裏的山路,惡劣的環境讓來到這裡的老師走了一撥又一撥。

誰也沒想到,多少年過去了,支月英非但沒走,還把根深深地紮在了這山旮旯裏。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到兩鬢斑白的“支奶奶”,她教育了整整兩代人,讓1000多名學生走出了大山。

  支月英和孩子們在一起(全國婦聯宣傳部供圖)

“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

“原本懷揣理想而來,可到學校裏一看,教室四面透風,操場一片荒蕪。”初次來到泥洋村小學,支月英眼前的這所學校設施簡陋、破爛不堪。

讓支月英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翻山越嶺來上學,坑坑洼洼的羊腸小道一下雨便泥濘不堪,沒等到學校,鞋子先大了一圈;教室門口專門備了塊鐵片,孩子們刮了鞋子上的泥巴才進教室。

為了讓孩子們在好一點的環境裏學習,支月英想辦法弄來薄膜和釘子,自己動手把教室門窗整修好。

村裏不通汽車,平時上下一趟山十分不容易。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教學用具等都要靠支月英和其他同事步行二十里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來。學會騎摩托車後,在崎嶇的山路上,支月英騎壞了6輛大馬力摩托車。

在這個偏遠的山村裏,當初不少人家不讓女孩讀書。支月英反復找家長談心做工作,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上學,不讓村裏一個孩子輟學在家。

 

  視頻截圖

剛參加工作時,支月英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家裏交不起學費,她就經常幫著學生墊付學費,有時連自己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了,只得去借錢應急。她甚至為了補貼家用休息日去做山裏的裝車工,有一次裝車時出了車禍,她跟著大貨車翻了兩個半滾,所幸沒有受傷。

旁人不理解,説她“傻”,勸她趕緊想辦法離開,她笑著説:“山裏需要我這樣的傻子,日子會好起來的,在這裡守著孩子們,心裏更踏實!”

“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支月英工作敬業負責,在1984年就被任命為泥洋村小學校長,兼管兩個村小的教學,她既要承擔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學點的管理工作,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由於工作繁重,長期操勞,支月英血壓常年偏高,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導致視網膜出血,一隻右眼完全沒有視力了,只有一隻左眼能正常工作。雖然她的右耳經常隱隱作痛,但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功課,她也極力忍耐。由於沒及時去醫院看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最終導致右耳喪失了聽力。

即便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壓力,支月英也沒有想過離開這裡。組織上曾幾次給她安排調動工作,但每次都被她婉拒了。

2012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支月英年紀偏大、身體欠佳,再次決定調她下山到中心小學任教。得知這個消息,一個距離泥洋村十多裏的更偏遠山村——白洋村的群眾聯名請求支月英到白洋村任教。支月英知道後,主動向組織請纓,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白洋村的家長要求我去他們那裏任教,是對我的信任,我不能讓白洋村的孩子就近讀不了書……”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又來到了大山裏更偏遠的白洋教學點任教。

2016年5月,已到退休年齡的支月英本可回到縣城安享晚年,但在鄉親們的挽留下,她選擇留下繼續任教,她説:“我是大山的女兒,如果身體允許,我就一直教下去。”

時光荏苒,支月英教過的1000多名學生相繼走出大山。最讓支月英感到欣慰的是,廖作英、涂莎母女倆先後成為教師。廖作英是支月英帶的第一批學生,那一年她才7歲,甜甜地喊她“支姐姐”,後來廖作英的女兒涂莎也成了支月英班上的學生,支月英便成為小姑娘口中的“支媽媽”了。一年一年過去,班上不斷迎來新的學生,孩子們對支月英的稱呼也變成了“支奶奶”。

  支月英沿著山路送學生們回家(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這大山深處,支月英教了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在支月英的精心培育下,一個又一個學生走出大山,走向了人生更廣闊的天地,不少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和社會的棟樑。

今年10月份,支月英獲得了“全國脫貧攻堅獎”和“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支月英説:“幾十年,我的故事從來都是平凡的故事,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山村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了一些應該做的,還有許許多多的優秀女教師,她們做得比我更多更好……”

  支月英在微信朋友圈與孩子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結束後,支月英一回到學校,就有孩子跑過來抱抱她;不在學校時還有村民打電話向她噓寒問暖,讓她多吃點飯。這些點滴支月英都記在心裏,她覺得“山裏的孩子、村民把我當家人”,陣陣暖流涌上心間。

“40年前,我走進了大山;40年後,我依然在這裡。”歲月斑白了支月英的麻花辮,支月英卻説,這些年來的人和事,是她生命裏最值得珍惜的幸福。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