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走進航天員“腳踏實地”的第一站

來源:央視網 | 2022年12月04日 06:57
央視網 | 2022年12月04日 06:57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航天員返回地球的第一站就是東風著陸場,下面讓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走進航天員“腳踏實地”的第一站。

東風著陸場面積約1300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複雜,有戈壁、沙漠、草湖、山地等地形,這幾年,他們走過了東風著陸場的角角落落,行程達100多萬公里。2016年以來,在東風著陸場成功回收了長征七號縮比返回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神舟十二號以及神舟十三號返回艙。

總臺央視記者 劉芃利: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行駛,我們現在來到了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落點,這裡距離發射區大概有75公里,置身於此才能感受到整個著陸場的廣袤,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首次在這降落,也開啟了東風著陸場的高光時刻。

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 卞韓城:依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龐大的測控、通訊、氣象、醫療等資源,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的搜救能力。

總臺央視記者 劉芃利:隨著我們載人飛船返回控制能力和落點精度的不斷提高,搜救地域逐漸趨於固定,在距離神舟十二號落點東北方向約7.5公里的地方,就是神舟十三號返回艙的落點。剛剛搜救隊員告訴我,我腳下的這個坑就是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在觸地的那一瞬間留下的著陸衝擊坑,也許戈壁灘的風沙會抹平這些痕跡,但卻在我國載人航天史上永遠留下了這濃墨重彩的一筆。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也將在這片土地著陸,我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而東風著陸場就是航天員“腳踏實地”的第一站。

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 卞韓城:神舟十四號任務有一些特點,是在寒冬季節返回,我們主要要解決怎麼樣快速搜索的問題,怎麼樣安全救援航天員的問題,在寒冷的季節怎麼保證搜救設備可靠穩定工作的問題。

       地面搜索分隊隊長 孫利文:前期,我們對東風著陸場的東西區進行了詳細的進一步勘查,針對低溫特點,我們對任務形勢進行了分析研判,對車輛加裝了低溫燃油預熱系統、低溫電源,對常見的故障梳理了一些備品備件,目前已完成了人員裝備的選拔考核,人員裝備滿足神舟十四號任務回收要求。

在以往的航天員返回任務中,我們看到直升機都是第一個到達現場的,這些直升機就是東風著陸場搜救回收空中分隊。他們利用空中優勢,第一時間確定返回艙位置,並負責將航天員轉送回北京。讓我們去看看他們的準備情況。

這是神舟十四號返回艙回收前的最後一次全系統全要素合練,搜救回收空中分隊快速確定返回艙落點,精準降落在返回艙周圍。

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搜救回收空中分隊指揮員 陳實:我們空中直升機搜救分隊是一個月之前到達東風著陸場,到了以後,我們經過1個月的、4個階段的適應訓練、強化訓練、專攻精練以及我們任務固化階段的訓練,人均飛行時間已經達到了80小時。

眼下的東風著陸場正值冬季,返回窗口寒冷的天氣和暗夜的環境給這次搜救回收空中分隊的快速反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搜救回收空中分隊指揮員 陳實:這個區域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一是黑,大家可以看到外邊特別黑;第二個是冷,目前據預報可能體感溫度達到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第三個就是灰塵特別大,直升機著陸的時候,吹起的揚沙再加上著陸燈,把飛行員的整個視線全部遮蓋了,對我們的著陸造成了極大的困難。所以針對這些特點,我們前期對任務區域的地形氣象、對我們的裝備、對我們飛行員的技術以及身體心理等方面都進行了強化訓練。

為了保證搜救回收空中分隊適應更高的任務需求,隊伍投入了五架米-171型直升機,分別擔負了指揮、通信和醫療醫監醫救三種職能。同時,對裝備進行了必要的加改裝。

神舟十四號返回艙搜救回收空中分隊指揮員 陳實:針對此次夜間搜索的特點,一個是所有的飛機都加裝了大功率的探照燈,第二個就是我們對裝備維護方面採取了一些保暖的設施,這些方面目前通過演練來看,達到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編輯:劉珊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航天新征程|走進航天員“腳踏實地”的第一站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