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圖片生活軍事人物科技文娛經濟評論

從炮兵到偵察兵——一群轉崗官兵的“裝備新觀察”

軍事新聞 來源:解放軍報 2021年01月19日 15: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第80集團軍某旅偵察一連官兵在嚴寒條件下組織裝備訓練。 王宇峰攝

  有人説,裝備是官兵與戰位之間的紐帶,官兵與裝備結合得越好,就越能勝任戰位。改革期間,對於每名經歷轉崗的官兵來説,掌握新裝備是走上新戰位必須邁過的第一道門檻。

  對此,第80集團軍某旅偵察一連連長常勝深以為然。

  去年秋高氣爽時,常勝指揮連隊官兵駕駛裝備車輛在崇山峻嶺間疾馳。車內偵察員隨著車輛上下顛簸,雙手卻仍然熟練操作裝備,將情報源源不斷傳回後方……

  此刻,誰能想到,就在幾年前,眼前的這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偵察兵,絕大多數還是傳統炮兵。

  2017年,部隊體制編制調整,常勝和戰友背起行囊,千里轉隸,匯聚到偵察一連,轉型成為偵察兵。從此,他們開始了在新戰位上的跋涉衝鋒,也開啟了一次次與新裝備之間或苦澀或甜蜜的“親密接觸”。

  NO.1:骨幹參加新裝備集訓

  本以為這次新裝備集訓能成為“加油站”,沒想到成了轉型路上的一段“減速帶”

  走進連隊,放下背囊,常勝本打算與同樣是轉隸而來的戰友逐個談心打氣,卻發現自己多慮了——

  不同於一些單位官兵轉崗後遇到的陣痛與迷茫,全連官兵對新崗位表現出了出乎意料的熱情。

  “偵察兵,聽這名字就讓人熱血沸騰!”上士王浩至今記得全體官兵第一次齊唱《偵察兵之歌》時的景象:“每個人都吼得臉紅脖子粗。”

  走在路上,很多分流到其他單位的戰友好奇地向王浩打聽:“偵察兵都練啥?”

  那陣子王浩很忙,沒時間細説。準確地説,全連都很忙,新崗位、新理論、新裝備,一切都是新的,每天都充滿挑戰。一雙雙常年托舉炮彈的手,被攀登繩磨出了厚繭,戰鬥射擊、夜間射擊、應用速射……短短幾個月的彈藥消耗量頂得上過去一年。

  在常勝看來,全連官兵對新崗位的認知,正是建立在對新裝備和新課目的認知上的。

  不過起初,官兵們的認知有一塊顯而易見的盲區——訓練間隙,經常有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放鬆被高強度訓練反復“折磨”的肌肉,一邊討論“冠名”他們這個專業即將配發還未能“謀面”的輪式輕型偵察車(以下簡稱“輪輕偵察車”)。

  到了車炮場日,看著其他單位官兵圍著新車、新炮忙活,不少人心裏直“泛酸”。

  2017年12月,連隊迎來與新裝備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機會。為幫助各單位輪輕偵察專業訓練儘快步入正軌,集團軍組織專業骨幹集訓,每個單位推薦3人參加。

  僧多粥少,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常勝拿著連隊花名冊找營長反復斟酌,“學得快、教得好”是他選人的一大標準。

  當了4年偵察兵的秦守恒幸運地成為其中三分之一。機會難得,集訓過程中,秦守恒同另外兩名戰友鉚足幹勁學,白天抓住點滴時間練裝備實操,晚上加班加點背記理論知識,課上課下纏著教員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結業考核,3人靠綜合成績奪得集團軍總評第一名。

  學成歸來,連隊給3人制定了教學分工,考慮到他們參加的是基礎班、連隊又沒有裝備,常勝專門交代:“先挑最簡單的教。”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秦守恒很快遇到了難題。他發現,講操作時戰友們興致勃勃,一講理論有些人便哈欠連天。

  新裝備自動化程度高,摁幾個鍵就能完成展開、信息採集、傳送等動作,不少戰士把操作新裝備看作使用家用電器,感覺“多摸索多嘗試就能學會,用不著學理論”。

  與此同時,常勝也發現一個不好的苗頭。

  建連之初,旅裏多方協調為連隊補充配發了三差儀、激光測距機、夜視儀等作為頂編裝備幫助訓練。可自從3名骨幹學成歸來並介紹新裝備後,頂編裝備不再像之前那樣受大家“追捧”。有人質疑:“既然新裝備如此先進,為什麼還要練這些根本不在編制內、將來執行任務可能也用不上的老舊裝備?”

  “不盯著新裝備,找不到訓練的方向和動力;總盯著新裝備,大家又眼高手低,認為新裝備配發後可一蹴而就。”就這樣,常勝本以為能成為激發大家訓練熱情“加油站”的這次集訓,卻成了轉型路上的一段“減速帶”。

  用裝感言

  單位要換新裝備當然是好事,但做好駕馭新裝備的準備才是自己最緊要、最切實際的事。

  ——下士 秦守恒

  NO.2:全員參加新裝備訓練

  因為“一分鐘”背後的理論沒學透,整個連隊實裝操作訓練停擺一星期

  舊裝備要不要練,新裝備理論要不要學?在弄明白這兩個問題之前,偵察一連不少官兵走了一段彎路。

  王浩坦言,連隊很多人一度認為連長之所以組織學理論、學舊裝備,是怕戰士閒著,給大家找點事幹。

  可在連長常勝心裏,“組織大家認真學理論、學舊裝備,是完成跨越必須要邁出的一步”。

  有些道理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頓悟。常勝的“頓悟”來自一次慘痛教訓。

  2018年5月,集團軍組織“小專業、大集中”集訓,連隊終於迎來與新裝備的第二次“親密接觸”。讓大家興奮的是,此次集訓持續時間長、覆蓋每名官兵,上級還分配給連隊一輛訓練用偵察車。

  常勝組織戰士們輪流上車實操。起初,一切順利。後來,一名班長突然鑽出車艙,焦急地報告車“罷工”了。

  常勝坐到車長席位上,按照操作步驟反復嘗試,始終沒有聽到裝備自檢通過時的那一聲“嘀”。車外,本來躍躍欲試等著實操的戰士們,此刻心都懸了起來。

  剛才報告車出問題的班長反復保證操作“是嚴格按步驟來的”。沒辦法,常勝只得找上級搬救兵。故障原因很快查清,光電手操作激光測距機過於頻繁,導致某零件損壞引發裝備故障。

  “那咋辦?”

  “操作原理沒學嗎?不知道激光測距機1分鐘最多使用頻次嗎?這時知道問咋辦了,等著吧!”教員幾句話把常勝懟得啞口無言。

  後來,緊趕慢趕,新裝備終於修好。此時,時間已過去了一週。與受到責備相比,眼看著連隊訓練進度被兄弟單位趕超,這更讓常勝心急:“因為這‘一分鐘’背後的理論沒學透,整個連隊實裝操作停擺了一星期,這個教訓夠深刻了!”

  痛定思痛,常勝帶領骨幹深刻反思教訓背後的問題。

  “其實,連隊的手持激光測距機對每分鐘操作次數也有限制,如果在頂編訓練中提前把它搞懂,這次訓練中出的問題很容易避免。”秦守恒的發言得到了戰友們的認同,“平時組織訓練,大家只想著新裝備,瞧不上頂編裝備,新裝備訓練又只滿足於會操作,不去深究背後的操作原理,一齣狀況只能‘幹瞪眼’。”

  “大綱裏新裝備操作只佔全部內容的一部分,不能再幹‘顧此失彼’的事了!”找到問題癥結,常勝帶領連隊從頭開始打基礎:一方面人人手抄裝備説明書,骨幹借助頂編裝備研究講解裝備原理,給馬扎貼上手繪的按鍵圖標,模擬各階段操作和狀況處置;另一方面強化基礎技能訓練,軍事地形學、通指裝備操作、觀察與報知等偵察兵“看家本領”天天練、周周考……

  這次集訓結業考核,上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測出10個目標的坐標。為增加難度,考核組悄悄對偵察車的初始參數動了手腳。一連雷達操作手吳傑上車後根據連隊總結的“控制點校驗法”,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參數;光電操作手朱英健通過“Z字形搜索法”快速鎖定目標……最終,一連奪得集團軍輪輕偵察專業集訓考核總評第一名。

  用裝感言

  紮實的理論基礎是用好手中武器裝備的前提,不然裝備再好,也可能無法充分發揮作用。

  ——中士 吳傑

  NO.3:首次新裝備戰術演練

  偵察車突發故障,習慣性地向後方求援,卻被答覆“支援困難,靠自己”

  當炮兵時,上士崔豐軍喜歡站在火炮射擊産生的氣浪中,一邊看著炮彈刺破蒼穹,一邊想象遠方某個重要目標如何被它摧毀。

  如今,崔豐軍已成長為輪輕偵察車車長,充當著火炮和戰車的“千里眼”“順風耳”。目標近在咫尺,他卻已無當年心境。

  “敵防御前沿”“抵近偵察”“攜帶×日份給養獨自執行任務”……轉崗之初,面對大綱和教案中關於作戰區域、作戰任務的描述,崔豐軍心中並未掀起多大波瀾。直到首次駕馭新裝備參加戰術演練,他才真正感受到“最前線”3個字給心臟帶來的壓力。

  那次演練中,崔豐軍駕駛的偵察車突然被判定“發生故障”。他習慣性地像當炮兵時那樣向維修分隊求援,得到的答覆卻是“‘敵人’眼皮子底下支援困難,你們只能靠自己”。

  棄車還是待援,前進還是返回?崔豐軍大腦頓時一片空白,難以作出決定。

  “作為炮兵,陣地位於作戰編成的大後方,敵情顧慮不大,遇到情況有指揮員告訴你怎麼處置;現在經常是單車執行任務,小到吃飯換班,大到陣地選擇、機動路線規劃、偵察方式選擇等,都要自主決策。”崔豐軍感慨,換裝的同時也要換腦,崗位的變化帶來了戰場角色的變化,“不變肯定不行”。

  在雷達操作手吳傑看來,崗位變化讓所有人思維上都更加主動。

  以佔領陣地為例,雖然單車跟單炮人數差不多,但偵察車佔領陣地時要在敵情複雜環境下完成警戒、展開、偽裝等任務,每個人都有負責的任務和席位,每輛車都有負責的區域,任何一個人、一輛車出現問題都會對全局造成影響,“一個蘿蔔一個坑,逼著你主動思考如何把任務完成好”。

  當然,崗位有差異卻沒有優劣之分。比起炮兵的集火射擊,輪輕偵察兵更強調單人單裝主動作為,腦子靈活、責任心強等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名輪輕偵察兵能力的重要標準。

  崔豐軍任炮兵班長時,有一年新兵下連,一個大學生和一個壯小夥兒,連隊讓他自己挑。他毫不猶豫挑了後者,因為“有力氣,挖駐鋤坑快”。如今,壯小夥兒早已退伍,而那個當初的大學生士兵已成長為連隊技術骨幹。

  同樣飛速成長的還有常勝。

  過去當炮兵,下午就要實彈射擊了,常勝上午還帶著班長們一遍遍練習,嗓子因為下達口令而沙啞,裝定表尺的手指上纏滿了“創可貼”。

  現在,常勝和連隊骨幹常常在班戰術演練中為路線選擇爭吵,誰都試圖説服對方,搶過鉛筆就在地圖上畫路線寫數字。有新戰友第一次參加作戰籌劃會,被這陣勢嚇住了。

  在該連官兵看來,無論是炮兵還是偵察兵,兩個崗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舞臺和建功平臺。只不過,前者更注重將個體融入作戰整體形成直接火力,後者則更強調充分發揮個體作用並通過“間接火力”來影響作戰全局。

  用裝感言

  裝備上的“鳥槍換炮”可以等待,思維上的“騰籠換鳥”卻應即刻著手,只有勇敢打破慣性思維,才能練好新裝備的“新劍法”。

  ——連長 常勝

軍事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