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觀察|在“理論學習磁場”中加速成長

來源:中國軍網 | 2024年09月09日 08:22
中國軍網 | 2024年09月09日 08:22
原標題:軍營觀察|在“理論學習磁場”中加速成長
正在加載

  一張闔影背後的奮鬥追求

  ■張一吳凡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永清

  陽光透過黃葛樹的葉縫,在營區地面投射出斑駁的光影。樹下,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執勤五中隊二級上士張傑來回踱步,一遍遍試講,不斷打磨著授課內容。

  作為武警部隊優秀政治教員,張傑接到總隊賦予的一項重要任務——為官兵宣講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對張傑而言,講課是件駕輕就熟的事。但是,如何將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講得通俗易懂,讓官兵“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他一直在不斷探索。

  6年前,張傑曾拿著自己寫的第一份教案,信心滿滿地站在班長封宇恒面前試講。封宇恒,是武警部隊首位獲得“全軍優秀政治教員”的警士。

  當時,還沒講多少,封宇恒就打斷了張傑:“先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後來看到被封班長改得面目全非的教案,張傑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下決心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政治教員。

  張傑向封宇恒鄭重承諾:“班長,我一定會站上你曾經站上過的講臺,達到你曾經登上過的高峰。”

  去年,張傑實現了自己和班長的承諾,“信物”是一張照片——武警部隊優秀政治教員一等獎獲得者的合影。照片上,身材挺拔的張傑身披綬帶、手捧證書,臉上洋溢著喜悅。

  張傑告訴記者,近年來,中隊走出了7名優秀政治教員,其中2人獲評“全軍優秀政治教員”。每當中隊有戰友在政治教員比武場上取得名次,都會把上臺領獎時的合影帶回中隊,留作紀念。

  這是一種特別的“報告”。張傑的追光之路,走得比其他戰友更長,所以他對自己的這張闔影尤為珍視。

  一張張闔影,串聯起一個個奮鬥足跡,點亮了一個個青春夢想。與其説,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倒不如説,這更像是一個磁場,讓官兵不自覺地被吸引。

  張傑盼望著,不久後,自己也能收到年輕戰友登上領獎臺的合影。那,將是又一次奮鬥的收穫和“履約”的兌現。

  在“理論學習磁場”中加速成長

  ■張一吳凡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永清

  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執勤五中隊開展“微課堂”活動,二級上士張傑正在為戰友講述隊史故事。王  肸攝

  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執勤五中隊的榮譽室內,有一個特殊的展櫃,裏面陳列著9張闔影,定格了不同時期從中隊走出的優秀政治教員登上領獎臺時的場景。

  2016年至今,這個中隊培養出7名優秀政治教員,在各級評比競賽中13次獲獎。

  在中隊劉指導員看來,人才輩出的喜人景象,是戰友們共同營造的理論學習氛圍催生的碩果。

  一個人進入某個群體,會被這個群體産生的“磁場”所影響,並向外輻射能量,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場化效應”。

  “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磁場環繞,你的磁場也吸引著磁場相同的人和事。”這個武警中隊仿佛存在一種“理論學習磁場”,每名官兵好比一個“磁體”,在相互的作用力下,自覺地學習理論、增長才幹。正是官兵們的這種努力與堅持,讓整個中隊充滿了蓬勃向上的力量。

  “這裡像是有一個無形的磁場,推著你不自主地向前走”

  當戰士張傑提出想拜班長封宇恒為師,學習如何講好政治教育課時,封宇恒仿佛看到了當初的自己——渾身充滿幹勁卻又不太自信。

  封宇恒打印了一張自己上臺領獎的合影送給張傑,並用親身經歷鼓勵他勇敢邁出第一步。

  相似的場景,也曾發生在封宇恒身上。彼時,他已是聞名全總隊的“武教頭”。然而,由於理論考核失利,他接連兩次提幹失敗。

  不願讓這樣的“好苗子”就此消沉,該支隊黨委將封宇恒調整到紅色歷史厚重、理論學習氛圍濃厚的執勤五中隊擔任班長。

  走進執勤五中隊,第一件事是參觀中隊榮譽室,第一堂課是學習中隊光榮傳統,唱的第一首歌是隊歌,喊的第一句口號是隊魂……

  “這裡像是有一個無形的磁場,推著你不自主地向前走。”封宇恒向筆者細數了自己剛到中隊時的所見所聞——

  展板、樓梯間甚至是床頭,張貼著黨的創新理論知識;閒暇時,戰友們會自發走進中隊圖書室學習;教育課後,戰友們在討論中競相發表意見……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以前,封宇恒“寧願多跑一圈,也不肯多翻一篇”。後來,他也跟著大家加入學習行列。

  漸漸地,他發現,理論學習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枯燥。尤其是時任中隊指導員韓飛,總能以恰當的方式把深刻的道理講得生動有趣。

  教育課上,慢慢從後排坐到前排的封宇恒,經常找指導員交流。一次,他盯著指導員辦公室的一張照片出了神。

  那是韓飛參加武警部隊優秀政治教員比武時的合影。韓飛拍著封宇恒肩膀問:“你在訓練中講得頭頭是道,為什麼不試著站上講臺,給大家講講政治理論呢?”

  “我,行嗎?”封宇恒感覺內心泛起了些許波瀾。在他心裏,政治教員能夠用心靈啟發心靈,用個人魅力感染官兵。

  封宇恒覺得,自己能“武”卻不一定能“文”:操場跑五公里,不在話下;備課講理論,卻犯難發怵。

  “嘗試後可能會放棄,但千萬不能放棄嘗試。”韓飛將合影遞到了封宇恒手中説。

  指導員的鼓勵,讓封宇恒有了一種難以抑制的衝動。

  “武教頭”封宇恒,就這樣站上了理論講臺。然而,由於理論知識儲備不足,他的課雖然有一定“抬頭率”,但“點頭率”始終不高。

  “看清短板就努力補齊,同時也要發揮身在兵中的優勢,用兵言兵語把理論講出‘兵味’。”韓飛幫他開出理論書單、制訂學習計劃,帶著他一點點推開理論學習的大門。

  從推開理論學習的大門,到和實際相聯絡,再到構建士兵視角的認知體系,封宇恒從簡單的抄寫、基礎的讀記開始,日積月累,學思踐悟。

  封宇恒隨時攜帶一個小本子,時常摘錄黨的創新理論要點。兩年多時間裏,他結合崗位實踐整理出理論學習筆記10萬多字,撰寫教案20多篇……

  厚積薄發。那年,封宇恒經過支隊、總隊層層選拔,站上了武警部隊政治教員比武擂臺,與百餘名基層政治教員同臺競技。

  經過激烈角逐,封宇恒榮膺武警部隊十佳政治教員。如今,中隊裏許多戰友,時常來找封宇恒請教理論知識、探討理論觀點。

  “中隊的‘理論學習磁場’將我點亮,讓我發光。”封宇恒漸漸發現,自己所散發的光亮,也照亮了別人。

  “教育是一個你來我往、思想碰撞的過程,跳出‘自我設計’,才能讓課堂多些‘磁性’、‘吸力’更強”

  羅松就任執勤五中隊第29任指導員時,封宇恒也送給他一張自己獲獎時的合影。

  誰知,這張照片卻成了羅松心裏的一道坎——講課或隨機教育時,他看到封宇恒坐在台下或站在隊列中,心裏總有些打鼓。

  給“全軍優秀政治教員”上課,壓力不言而喻。

  這道坎,消解于一次深聊。“指導員,你學識高、氣質好,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政治教員,將名字印在這面墻上。”站在中隊榮譽室的“功臣名錄墻”前,封宇恒給羅松鼓勁。這次坦誠的交流,讓羅鬆開始重新審視自我。

  “要給別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羅松廣泛涉獵歷史、哲學、科技、管理等書籍,豐富知識儲備。引用網絡流行語、製作精美課件、設置互動小遊戲……為了講好教育課,羅松常常字斟句酌、精心設計,備課到深夜。

  “一堂課聽下來,沒記住什麼”“課件花裏胡哨,看得人眼花繚亂”“有些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回答”……正當羅松感覺良好時,戰士們卻在一次課後反饋中,毫不留情地潑來一盆“冷水”。

  回到辦公室,羅松癱坐在椅子上,把講稿狠狠揉成紙團。

  不知何時,封宇恒敲開了指導員的門。“教育是一個你來我往、思想碰撞的過程,跳出‘自我設計’,才能讓課堂多些‘磁性’、‘吸力’更強。”他一點點捋平了桌上皺巴巴的教案。

  羅松從椅子上坐起來,虛心向封宇恒請教。“不是沒用心,只是使錯了勁兒。”封宇恒從一名受教育者的視角,建議指導員多回應官兵的現實需求。

  隨後,羅松邊反思邊探索,他逐人談心掌握官兵“活思想”,鼓勵官兵發揮特長進行課堂設計,精心組織“士兵大講堂”“強軍故事會”等小活動……

  每次課前試講,羅松還會請幾名戰士當場提意見。在與戰友們的深入交流碰撞中,他對如何講好一堂課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破解官兵的思想困惑,首先要代入角色去研讀理論,再用個人感悟去‘翻譯’,這樣道理才能講到官兵心坎上。”

  羅松認真揣摩學習老指導員韓飛等優秀政治教員的優質教案,漸漸咂摸出了門道:針對官兵的現實困惑,有的放矢施教,才能將官兵內心深處的扣子解開。

  少了生硬的灌輸和老套的説教,多了通俗的語言和鮮活的時代故事……羅松的課越來越受歡迎,講臺也越來越大。

  2021年,羅松榮獲武警部隊優秀政治教員一等獎。次年,他以總評第一的成績被評為“全軍優秀政治教員”。

  2023年,羅松還受邀參加“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教育實踐活動基層宣講服務,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全軍部隊官兵講述《字裏行間話忠誠》。

  比武回來,羅松帶回合影照片。合影上,他站到了最中間。

  隨著這支優秀政治教員隊伍的不斷壯大,中隊越來越多官兵加入了“跟跑”行列。在榮譽室的“功臣名錄墻”上,羅松的名字後面,漸漸多了張正、樂逸豪等優秀政治教員的名字。

  “比賽名次並不那麼重要,官兵才是永遠的‘評委’,我的目標是將自己的課講得打動‘評委’,得到他們認可”

  深夜,中隊學習室依然亮著燈。下士趙澤林藝和幾名戰友正捧著理論書籍研讀。

  也許是為了得到一種力量,趙澤林藝找張傑要來一張獲獎合影,並拍著胸脯保證,明年也要帶一張自己的獲獎合影回來。

  起初,張傑並不看好這位大學生士兵,覺得他只是“三分鐘熱情”。但看到趙澤林藝付出的努力之後,張傑轉變了看法。

  在羅松、封宇恒、張傑等優秀政治教員的幫助下,趙澤林藝制訂了一個“強訓計劃”:早起跟讀新聞,練吐字發聲;開飯前,給戰友講一個紅色故事,練習語言組織能力;休息時,在圖書室學習理論知識……

  不久後,在支隊組織的優秀政治教員評比競賽中,趙澤林藝因情況處置環節發揮失常,止步于第一輪比拼。

  談起這次失利,這位年輕警士眼中並沒有遺憾和沮喪。他反問道:“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那一直堅持努力呢?”

  在朝著目標奮鬥的過程中,趙澤林藝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他成為紅岩革命紀念館的“編外講解員”;他和戰友們策劃攝製的微課、情景劇被收錄進總隊“精品好課”;去年底,他被中隊評為“四有”優秀個人……

  趙澤林藝越學勁頭越足。作為中隊理論骨幹,他&&成立了一個學習小組,一同探討交流。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後,趙澤林藝第一時間仔細研讀會議精神。一名普通士兵該如何理解並闡述“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這一宏大主題?他找到張傑請教。

  張傑拿出自己之前寫的一份教案,遞給趙澤林藝説:“以小見大,我們普通一兵有獨特的優勢。你可以試試講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通過對比強化認同、增進理解。”

  受到啟發,趙澤林藝找到了方向。作為新時代偉大變革的見證者、參與者,他有許多切身感觸。將這些內心的想法結合理論進行闡釋,他很快找到了切入點。

  他以《強軍目標指引我們勇毅前行》為題,從純正風氣、端正訓風、務實作風等點滴小事引入,回顧人民軍隊在一場場淬火、一次次鍛造中,如何揚正氣、強骨氣、增底氣。

  最終,趙澤林藝這堂精彩的授課,在中隊官兵心中打下了深深烙印,廣受好評。

  因為家庭緣故,趙澤林藝今年沒能繼續留隊。9月1日,他依依不捨離開軍營。臨別之際,張傑將一張闔影贈給他。

  一個個奮鬥故事、一張張獲獎合影,如同一顆顆播撒夢想的種子,在一代代官兵辛勤汗水的澆灌下,慢慢開花結果。

  前不久,中隊劉指導員參加總隊優秀政治教員評比競賽。收拾行囊時,他特意帶上了這些特殊的合影。“這是傳遞到我手中的‘接力棒’,我會奮力跑好我這一棒。”競賽中,他不負眾望,綜合排名處於前列。

  在劉指導員看來,評比競賽只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授課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這名年輕的指導員有自己的理解:“比賽名次並不那麼重要,官兵才是永遠的‘評委’,我的目標是將自己的課講得打動‘評委’,得到他們認可。”

  看似無影無形的“磁場”,傳遞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滋養著官兵奮鬥的意志。引領、吸引、激活、共振……從劉指導員的身上,可以再次感受到這個中隊的“理論學習磁場”,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樣,每個人都在這個“磁場”影響下,學習、追隨、成長……

  採訪手記

  “磁化”作用潤物無聲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張永清

  精神振奮、昂揚向上,這是與武警重慶總隊某支隊執勤五中隊官兵交談時,他們給筆者留下的直觀感受。只要聊起黨的創新理論話題,他們都能結合理論要點,闡述自己的見解。

  為什麼這個中隊的官兵眼睛裏都閃著光芒?如果單純地歸因于中隊在營區政治環境建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讓黨的創新理論隨處可見、隨時可學,或許是片面的。再好的環境、再精心的設計,如果官兵不積極主動去學習、領悟、運用,都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上的轟轟烈烈。

  主動學習,是一種主觀上的價值追求。閒暇時,不用組織,官兵們會自發學習理論知識、摘抄要點、撰寫體會、交流感悟。這種默契更多來自身邊看得見的典型引領。

  引領是一種“磁化”作用。身處強大的“理論學習磁場”中,官兵們會不知不覺向這些優秀政治教員靠攏。隨著視野的拓寬、境界的提升、思維的更新,許多官兵會逐漸找到自己的目標,慢慢從跟隨到趕超再到引領,形成良性循環。

  從“看見光”到“追隨光”,再到“成為光”“散發光”,這樣的“磁化”作用能夠聚合越來越多正能量,成為中隊官兵蓬勃向上的內在動力。

  一張張優秀政治教員合影,仿佛是這個“理論學習磁場”的影像簿,讓言傳身教力量的凝聚變得具象化。每一張闔影都激勵官兵帶著使命出征,在群英薈萃的舞臺上不斷淬煉,努力成長為“會知兵、會施教、會談心、身教好”的優秀政治教員。

  “磁場”無形,“磁化”無聲。良好的氛圍能夠加速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帶動更多人,這個中隊政治教員隊伍的不斷壯大,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筆者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中,這個中隊還將走出越來越多優秀人才,那一摞特殊的合影將變得越來越厚實。

編輯:陳平麗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軍營觀察|在“理論學習磁場”中加速成長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