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生活文娛教育圖片評論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丨遵義會議:生死攸關的轉捩點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1年01月26日 13:5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中,紅軍長征是極為重要的一步。1934年,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主力為了跳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強意志。

貴州遵義市老城子尹路96號,是遵義會議會址所在地。八十多年前,紅軍長征途中,黨中央在這裡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八十多年後,遵義會議留下的精神依然光芒閃耀。今天(26日),讓我們一起走進遵義會議會址,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早上八點半,遵義會議陳列館都會準時向人們開放。整個陳列以紅軍長征為背景、遵義會議為核心來展示。

遵義會議紀念館講解員 劉霜:遵義會議是1935年的1月15日至17日召開的,召開是剛才各位進來之後右手邊的那棟小樓。

在陳列館對面,這棟磚木結構、青瓦灰墻的建築就是遵義會議會址所在地,會議室就在二樓。

總臺央視記者 陳春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寒冬臘月,就在我旁邊這間只有27平方米的室內,遵義會議開了三天,也爭辯了三天。如今室內陳列都是根據與會人員的回憶復原的。其實當時椅子的擺放並沒有這麼規整。只有這張長方桌和墻上的挂鐘是以前留下來的老物件,這兩件文物也見證了遵義會議的召開。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 王志力:遵義會議是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以後,紅軍從長征出發以前的八萬六千多人銳減到三萬多人,黨和紅軍到了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形勢非常嚴峻,我們面臨40多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的情況下,當時最關鍵的問題實際上是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

會議的主要議題就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及長征以來戰事失利的原因。

遵義市長征學學會會長 曾祥銑:(首先)由博古做主的報告,博古在報告裏面就説第五次反圍剿我們失敗了。戰略大轉移,我們造成了慘重的犧牲,都是事實。為什麼?他的回答就推了許許多多的客觀原因,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他就説敵人太強大,我們太弱小,很多同志不同意這個説法。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 王志力:在主報告以後周恩來做了副報告,周恩來在會上強調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敵人的強大是客觀事實,但是主要是我們在主觀上犯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會議上周恩來誠摯地做了自我批評。

在會上,毛澤東同志作了重要發言。他著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並且闡述了今後應該採取的戰略戰術,中國革命不能依靠外國人指揮,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的發言,得到了多數與會同志的支持。

在遵義會議陳列館裏,展示了一份遵義會議後,由陳雲撰寫的《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是記錄遵義會議情況的珍貴歷史文獻。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 王志力:遵義會議是在和共産國際失去聯絡的情況下,獨立自主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決策,那是我們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來走我們的道路。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它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 王志力:遵義會議最關鍵的有兩點,第一是選對了人,把毛澤東請出來指揮紅軍和領導中國革命;第二點就是走對了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遵義會議留下的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民主團結的遵義會議精神,對於今天我們遵義、我們全國,都産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遵義,這座中國革命偉大轉折地,如今已實現了新的跨越。2020年1月,遵義新舟機場獲批航空口岸對外開放,與已經建成通航的茅臺機場全面開啟了遵義的“雙機場”模式;貫穿遵義的渝黔快鐵建成通車,穿越喀斯特山區的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萬公里,位列貴州全省第一 。

遵義市長征學學會會長 曾祥銑:我們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和我們中國實際相結合,還要和當代的時代特點相結合。我們善於承接我們全部的經驗,修正我們犯過的錯誤。就是中國共産黨之所以一直處於不敗之地,一步一步地逐漸走向強大,這就是我們黨生命力強大的地方。


(編輯 唐澤屹)

新聞首頁
分享到: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