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吃” 産業富民領風騷

來源:三明日報 | 2024年12月09日 13:03:20
三明日報 | 2024年12月09日 13:03:20
原標題:“國民小吃”,産業富民領風騷——我市做大做強沙縣小吃産業側記
正在加載

八方遊客來沙縣品嘗小吃和觀光旅遊。(記者 林文斌 攝)

清晨,當太陽還未升起,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各地的沙縣小吃店已是煙火升騰,充滿了煙火氣息。

小吃是大産業,亦是大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心繫民生,對沙縣小吃發展尤為關心關注,多次對沙縣小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沙縣小吃産業,走出了一條“頂層引領、黨政主導、人民主體、富民強區”的小吃産業發展之路,推動沙縣小吃産業朝“標準化、連鎖化、産業化、國際化、數字化”方向提升。

截至去年年底,沙縣小吃全國門店已超8.8萬家、年營業額超550億元,輻射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帶動就業人口30余萬人,成為享譽全國的知名小吃品牌之一。

做強品牌,小吃不“小”

午餐時分,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151號沙縣小吃店,“80後”店長毛小華和幾名店員微笑迎客。店內,顧客們在標準化點餐區有序排隊,快速選擇自己心儀的美食。

毛小華從23歲開始接觸小吃行業,先後在溫州、天津經營了多家傳統的沙縣小吃店。這家151號沙縣小吃店,是他經營的第八個店舖,今年6月正式對外營業。即便營業時間不長,但這家門店卻是他經營得最輕鬆的一家。

“開老店的時候,全部東西都要自己進貨、採購、製作,一天忙碌近20個小時是常態。現在跟著公司,公司有加工廠,從店面外觀形象到店內設施設備、員工著裝,再到産品都有標準,小吃味道更好,賺錢更輕鬆。”他説。

在石家莊,加盟子公司的沙縣小吃門店屬於子公司直營門店,統一按照公司出臺的標準規範管理。沙縣小吃集團石家莊子公司還投資300多萬元建設了中央廚房,標準化生産的産品,每日發往市內50多家沙縣小吃直營門店。

這是沙縣小吃店朝著標準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為進一步做好“國民小吃”,近年來,三明市立足市場需求,持續推進沙縣小吃産業轉型升級,依託沙縣小吃集團總公司,在各地成立分公司,實行“總公司—子公司—終端店”三位一體運作模式,開設小吃連鎖加盟店、旗艦店,奮力推進沙縣小吃公司化運作、標準化實施、連鎖化經營。

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協調發力,有效激發了沙縣人民做大做強小吃業的幹勁,目前已成立沙縣小吃集糰子公司24家,發展會員店7718家、旗艦店4家,海外門店數量較2020年增長11倍。

時代在發展,沙縣小吃也在不斷變化。瞅準小吃轉型升級趨勢,三明市在推進標準化生産的同時,不斷強化品牌服務和管理,推動沙縣小吃産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聚焦品牌商標保護,三明市實行商標授權許可使用,先後註冊“沙縣小吃及圖形”等集體商標,推進國際商標註冊和保護工作,進一步完善沙縣小吃品牌商標管理體系。目前,沙縣小吃集體商標已在72個國家和地區核準註冊。

在制定品牌標準方面,三明市主動作為,構建包括産品生産、製作技藝、門店經營在內的沙縣小吃全産業鏈標準體系,實現從原料種植、生産加工到門店經營全流程標準化,把好食品“安全關”,打造沙縣“好味道”。截至目前,已發佈實施省、市地方標準8項,核心産品團體標準22項。

三産融合,壯大鏈條

近日,在位於沙縣小吃三産融合示範園的醉有才生産基地,工人正緊鑼密鼓生産複合型醬料。目前,這家公司每天産出5噸複合醬料,發往全國各地以及東南亞地區。

醉有才2019年入駐園區,目前擁有近60種品類、近400種規格的複合型醬料産品。作為沙縣小吃産業的領頭羊企業之一,多年來,醉有才推陳出新,逐漸拓展出培訓、研學研發、供應鏈産業等産業鏈,從一家專注于醬料的生産型企業,發展成為覆蓋一二三産的沙縣小吃轉型升級的代表。

“下一步,我們計劃朝著生鮮預製菜方向發力,通過簡單的烹飪達到快速出餐的效果。”根據市場需求,沙縣醉有才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顏發輝有了新目標。

小吃裏有大産業。近年來,沙縣區大力實施“強二産帶一産促三産”發展戰略,不斷壯大全鏈條沙縣小吃産業。

截至目前,已建設沙縣小吃三産融合示範園1600畝,以沙縣小吃醬料、健康膳食為重點,引進淳百味、廚神食品等小吃産業關聯企業26家,完成39種口味“沙縣醬”及花生醬鳳梨酥等方便食品研發,新增沙縣燒賣、蒸餃等30條沙縣小吃預包裝産品生産線,帶動全區食品企業創新性開發、規模化生産,部分産品出口英、法、日等國。

依託國家級農業現代科技園技術優勢,以沙縣小吃原輔料需求為基礎,三明市推動小吃産業向一産延伸,建設藥膳食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種養基地約6萬畝、林下種植基地3萬畝,年産值5億元以上,研發種植紫紅人參、人參何首烏等台灣特色中藥材100畝,並推動沙縣小吃企業與合作社、農戶建立長期穩定産銷關係,帶富一方百姓。

如今,沙縣小吃自帶流量,沙縣已然成為“美食之都”,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前來品嘗小吃和觀光旅遊。

以“沙縣小吃第一村”俞邦村為例。這幾年,隨著遊客日益增多,村子依託優勢發展精品民宿、戶外露營等新業態,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擺起了小吃攤,主村道旁、村民客廳改造為“一村一品”展示店,節假日營業額近千元。“小吃書記”張昌松還通過“互聯網+”形式,“跨村聯建”聯合周邊村黨支部書記,開展線上帶貨直播,推介沙縣小吃文化,帶動周邊各村增收8萬元至10萬元。

小吃搭臺,文旅“唱戲”。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為契機,以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系列活動為平臺,三明市積極建設沙縣小吃文化主題樂園等文旅項目,大力開發以沙縣小吃為主題的瓷盤等33款文創産品,打造國家AAA景區俞邦村,年均吸引遊客500萬人次以上來沙縣觀光旅遊,推動物流配送、餐飲服務等第三産業增加值突破120億元。

一碗小吃,情牽兩岸

12月6日,“‘一碗福建’福味來”福建文旅美食推廣季暨“食尚兩岸 香聚沙縣”海峽兩岸美食展正式拉開序幕。走進位於沙縣區新城西路小吃城3期的主會場,“兩岸人間煙火”六個大字格外顯眼。小吃攤上,款款美食香飄四溢,吸引了眾多遊客“打卡”。

在名為“台灣大叔蚵仔煎”的攤位,來自台灣的蔡亦家正熱情地招呼食客。採訪中,他感慨道:“通過沙縣小吃文化旅遊節這個平臺,我們把台灣美食帶到三明,也更加了解當地的小吃文化,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情。”

沙縣小吃作為家喻戶曉的“國民小吃”,已成為對外宣傳展示的“重要窗口”。2023年12月,沙縣區被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以來,海峽兩岸小吃文化交流系列活動有序推進,不斷續寫明臺兩地深厚情誼。

今年11月23日至24日,“閩臺小吃交流嘉年華”活動在台北西門町的街頭舉行,彈脆爽的手打扁肉、晶瑩剔透的水晶燒賣、香味濃郁的花生醬拌面……活動現場,來自沙縣的14位小吃技藝傳承人採用台灣本地食材,現場製作經典小吃,吸引了眾多台灣民眾排隊品嘗。“我們祖輩是從大陸過來的,這些小吃吃起來跟台灣很多小吃口味相近,很好吃。”台北市民鄭錞澤現場品嘗後,倍感熟悉與親切。

閩臺一水之隔,飲食文化一脈相承。2006年,首屆中國(沙縣)小吃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小吃邀請賽,來自台灣和大陸的100多位餐飲、烹飪界精英雲集沙縣同臺競技。2010年,沙縣小吃走進台灣,舉辦“沙縣小吃台灣行”活動,廣受寶島各界人士好評。隨著兩岸美食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化,沙縣區依託與台灣地緣近、文緣深、俗緣同、血緣親的優勢,充分發揮沙縣小吃在兩岸民眾情感及文化認同上的獨特作用,架起了兩岸交流的橋梁。目前,在台灣的台北、宜蘭、台中、新北等地區,已開設沙縣小吃門店近10家。

11月21日,在“四領一促”系列沙縣區專場新聞發佈會上,沙縣區委臺辦主任楊軍介紹,以“沙縣小吃”這一同根同源的美食文化為媒介,今年以來,三明市已舉辦“兩岸一家 小吃溯源”海峽兩岸青年交流活動、海峽兩岸端午龍舟賽、跆拳道大賽、開閩王民俗文化交流活動等各類涉臺交流活動23場,累計參與臺胞超500余人次。交流活動中,嵌入開展沙縣特色小吃DIY、沙縣小吃探店打卡、暢遊網紅打卡景點等主題活動,受到臺胞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從“夫妻店”發展到連鎖店,從勇闖國內市場到海外“圈粉”無數,沙縣小吃已然是三明的一張特色名片,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記者 盧素平 沙縣記者站 許琰)

編輯:莊媛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