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帶來生態美、城市興、百姓富

來源:新華網 | 2024年12月07日 12:44:08
新華網 | 2024年12月07日 12:44:08
原標題:
正在加載

“20多年前,這田中泥沙混雜,水稻畝産量只有兩三百斤。”福建省龍岩市長汀縣河田鎮種糧大戶傅木清説,現在周邊集中連片流轉核心區的3000多畝水田,建成了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備的高標準農田。

“晴三天,塵滿面。雨三天,泥滿田。水淹火烤到哪年?”……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曾達140余萬畝,百姓深受其苦。通過持續不斷治理,當下其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3.56%,森林覆蓋率達79.55%。

圖為長汀縣遠豐優質稻專業合作社的高標準農田。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全縣高標準農田建設覆蓋面積已達到90%以上,貫穿縣域的汀江干支流水源豐富,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三産融合’大踏步推進。”長汀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成文説,去年當地農業産值增速位居龍岩全市第一。

森林是“水庫、糧庫、錢庫、碳庫”。經過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積累下來豐富的林木,水土保持碳匯,森林城鎮、森林鄉村等。2021年,長汀被列入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生態資源正加速變成生態資産。

長汀水土保持科教園中的“項公亭”旁,始建於1999年的千畝板栗示範基地,3萬餘棵板栗樹鬱鬱蔥蔥。自2000年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被列入福建省為民辦實事項目以來,這裡按照水土保持規劃不斷改造,如今已經成為集種養業、電商服務、生態旅遊和餐飲服務為一體的家庭農場式綜合服務中心。

去年,這個板栗示範基地實現産值230萬元、利潤近1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務工800余人。“高效的綜合開發,有效實現了‘百姓富’與‘生態美’的和諧共振。”長汀縣林業局局長李榮斌説。

長汀縣正在建設中的蓮花湖植物園一角。新華社記者 秦宏 攝

“長汀哪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窮?朱溪羅地叢。”這句諺語,講的是當地朱溪河、羅地河流經村莊的艱苦過往。而今這裡不僅山上林木豐茂,田裏檳榔芋、水稻、煙葉等農産品豐富,連“空氣”也成了商品。

去年,長汀落地首筆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交易。根據保土保碳、減蝕減排、增綠增匯等碳匯功能核算,共交易羅地河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碳匯10萬噸,總價180萬元。“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産立體化開發轉化的路徑仍在深入探索。”長汀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岳輝説。

長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已吸引遊客近900萬人次。古城藥材一條街上如今中草藥商鋪林立。商家將山上種植的中草藥熬製成涼茶售賣,旅遊高峰期一個舖子一天能賣出數百杯。

“除了古城和紅色遺跡,遊客還會去‘火焰山’上的國家濕地公園,到汀江源漂流,在蓮花湖植物園露營……”長汀縣名城委負責人李靖生説,生態綠色發展的成果,已融入當地的方方面面。

數據顯示,1999年以來,長汀累計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恢復面積311.2萬畝,森林蓄積量提高到2179.9萬立方米;治理區維管束植物和鳥類種類均成倍增加;空氣質量常年在Ⅱ級標準以上,水質達標率100%;創建生態鄉鎮32個,“綠盈鄉村”287個。

“水土流失治理帶來了生態美、城市興、百姓富。”長汀縣委書記賴進益説,截至去年底,全縣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提高到34996元和23852元。(記者 秦宏)

編輯:陳少婷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