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加強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讓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在長汀縣汀江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工作十多年,上官明汀見證了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變化。他認為,當前長汀將“綠水青山”轉換為“金山銀山”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作為汀江源頭,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低,長汀森林蓄積和水源涵養壓力大,産業選擇受限,資源挖掘和盤活利用不充分,價值轉化不徹底。上官明汀認為,要挖掘培育“森林糧庫、錢庫”,應依託豐富的林業資源,引導社會資本和人民群眾建立多功能森林糧食示範基地,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增加林農收入,助力鄉村振興。在推動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方面,他提出三大建議:
一是提高生態産品價值。在保護先行的基礎上,採取人放天養、自繁自養等原生態種養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和林下養殖等有形生態産業。同時,著力培樹林下經濟先進典型,發揮標桿示範作用,拓展延伸生態産品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如加快建設康美藥業長汀萬畝中藥材立體種植基地,打造高效生態綠色産業集群。
二是創新完善“政策引導+企業投資+社會融入”的多渠道發展機制。他認為水利部和自然資源部今年聯合印發的《關於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的指導意見》,為長汀探索市場化運作方法,解決水土流失治理資金短缺問題提供了方向。可探索推行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項目實施模式,鼓勵群眾、農民合作社、企業和村集體參與水土流失治理。
三是緊抓對口支援、對口合作、山海協作等重大發展機遇,依託優美自然風光、歷史文化遺存,探索旅遊與康養休閒融合發展的生態旅遊開發模式,加快培育生態産品市場經營開發主體,盤活存量資源,提升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價值。如結合“紅旗躍過汀江兩山實踐走廊”鄉村振興示範片建設,整合汀江沿線的國家自然保護區(庵傑)、國家森林村莊—南坑(策武)、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河田)、國家濕地公園(三洲)等生態資源,加快推動發展森林人家建設,打造一條集産業融合、生態恢復、水土保持、休閒旅遊、美麗鄉村為一體的汀江風景廊道,走出一條以全域生態旅遊引領綠富共贏的新路子。(劉玉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