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記者 何川)11月20日清晨,朱川軍騎著摩托車從家裏到後山蘋果園下果。這片蘋果園是朱川軍家比較集中的一片,蘋果下樹後,今年的“秋收”才算圓滿結束。
朱川軍今年47歲,是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宜東鎮大樹村村民,他接管這片蘋果園,已經有十多個年頭。每年深秋初冬,是這裡村民最忙也是最幸福的時刻。
宜東鎮大樹村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交接處丘陵半高山地區,最高海拔2791米;最低海拔1265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的氣候特點,讓這裡成為四川少有的蘋果絕佳産地。
蘋果在宜東鎮栽培歷史久遠,1950年底全鎮蘋果栽培面積已到達4000余畝,目前已經近8萬畝,品種增加到10多個,宜東蘋果以其優良的品質成為出口水果基地之一。
“我們這個品種的蘋果,樹齡最大的有30多年,我有記憶起,我們村主産就是蘋果。”朱川軍説,蘋果一直以來就是這裡村民的重要經濟收入來源。
宜東鎮蘋果主要分佈于7個村,部分村種植覆蓋率達100%,十多年來為調整産業結構,全鎮大面積種植蘋果為特色經濟作物。
“我們村的青壯年很少出去打工的,一家人都圍著果樹轉。孩子的學費,修房建屋,婚嫁喪娶,主要經濟來源就是蘋果和李子。”朱川軍説。
問起今年掙了多少錢的時候,憨厚的朱川軍笑了,“我沒有咋算過細賬,我是村黨支部書記,全村的情況倒是比較清楚。我們村有60多戶人,現在大概有6500畝蘋果基地。今年受之前的高溫乾旱影響,産量有點降,平均下來,一戶人大概有5、6萬斤蘋果。一戶人的毛收入可以算,地頭的收購價均價是3元左右,差不多能收入15萬元。”
大樹村僅蘋果一項,一個家庭年收入就達15萬。綜合對比,青壯年自然願意留在家鄉發展了。有人在,鄉村才會發展得更好,這也是朱川軍的願望。
“我們村現在留下的勞動力基本都是70、80後,90、00後大多數到外面上大學,在大城市裏打拼,我們在老家做他們堅強的後盾。”朱川軍説,今後,他們希望可以註冊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不但要把蘋果賣出去,還要賣得更好,更遠。
朱川軍回憶,上世紀90年代,只有本縣的商販上門收購。那時候路不好,蘋果運出去以後,零售價七八元一斤,一背篼蘋果相當於公務員兩個月工資。價格好,但是農民收益少,種的面積也就小。後來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蘋果價格變化不大,但是人力投入小了,蘋果才開始大規模種植起來。
現在,朱川軍成立了自己的農業公司,想把蘋果賣得更好,更遠。
“我開始當家管樹的時候,廣州、浙江的商販就慕名上門收購來了,我們的蘋果遠銷到深圳、上海這些大城市,還有的精品買到了日本、韓國。我們正在註冊自己的商標,嘗試做電商銷售。通過網絡直播讓更多人了解漢源蘋果。希望有一天,有更多人走進大山裏來,親自嘗嘗樹上的新鮮蘋果,地道的農家飯。”
“守初心、強‘四力’、助發展”是四川省雅安市近日舉行的一項重要宣傳活動。採訪組宜東之行,看到了大山深處的秋收盛況,還看到樸實的農民融入新時代的經濟洪流,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不久以後,這個村獨有的品牌蘋果,將會出現在遠在萬里的城市家庭餐桌上。這是他們樸質的願望,也是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