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村闖出“靠海吃海”新路子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年11月12日 10:22:12
福建日報 | 2024年11月12日 10:22:1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澳角村航拍圖(資料圖片)

滿載而歸的漁船、遊人如織的漁村、香味撲鼻的海鮮……初冬,記者走進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澳角村,發現小漁村比往年同期要熱鬧許多。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來到澳角村調研,為村民勾勒出小康藍圖:“以後農村的政策會一年比一年好。”

時隔23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澳角村,看到鄉村發生了巨變,他深感欣慰,感慨地説,鄉村振興還是要發揚優勢,做好“海”的文章。

依山傍海,村美民富。從昔日落後的小漁村,到遠近聞名的“全國最美漁村”,澳角村的鄉親們一路追波逐浪、向海而行。

乘風逐浪 肩扛船槳奔向大海

10年前的深秋,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

立冬過後,寒意漸顯,記者來到這座“行走在大海上的村莊”。

傍晚的澳角漁港,鹹濕的海風中瀰漫著濃郁的煙火氣息。伴隨著悠揚的汽笛聲,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漁民們忙碌地將鬥鯧魚、巴浪魚、蝦蟹等漁獲搬運至碼頭,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初見許玉冰,文質彬彬的氣質,在一群皮膚黝黑的漁民中顯得很特別。此時,他正指揮工人將從漁戶手中收購的海鮮運往工廠,準備加工成海鮮罐頭出口海外。

“85後”的許玉冰是土生土長的澳角人,大學畢業後曾在深圳一家公司任職,那時的他是一名西裝革履的商務白領。2012年,他選擇返鄉創業,投身鄉村振興,成為一名澳角“新農人”。

澳角的故事,要從父輩講起。許玉冰的父親許海欽,是村裏首批上岸創業的漁民之一。

改革開放初,澳角村是名副其實的窮鄉僻壤,是個“三不起漁村”——報紙訂不起,電話費交不起,煤油燈點不起。

“我11歲輟學,每日扛著船槳,跟隨大人去趕海,任憑海風拂面,烈日炙烤。”憶起往昔的討海生活,如今60多歲的許海欽感慨萬千。

“為了媽媽有錢從糧站買回全家分配的口糧,我要去討海;為了抽屜裏的布票不會過期,我要去討海;為了我們家的飯桌上能有一盤魚,我要去討海;為了破舊的房子能夠翻修,我要去討海……”熱愛詩歌的許海欽,在16歲時寫下了一首詩《我要去討海》。

風裏來,浪裏去。

雖艱苦異常,但澳角人始終不屈服,年復一年辛勤耕耘著這片大海。

“20世紀60年代的竹排、70年代的大橈船、80年代的排船、90年代的木質拖網船,如今是大排量鋼質船。”在澳角村鄉村振興館裏,一字排開的模型向人們訴説著乘風破浪、吹著號子向大海討生活的故事。

曾幾何時,村裏討海的漁民晚歸時只能依靠岸邊的燈塔指引家的方向。如今,漁民駕駛著大鋼船駛向深藍大海,有了北斗衛星定位系統指引方向,澳角村的老燈塔已然完成使命,成為旅遊打卡的熱門之地。

“我們跑的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接力長跑。勤勞敢拼的澳角人不再靠天吃飯,將大海變成‘藍色糧倉’,把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機遇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澳角村黨委書記林華忠説,目前,全村共有110艘大馬力鋼質漁船、38家水産品加工企業。

以海為田,耕海牧漁。2023年,澳角村社會總産值達15.5億元,人均純收入5.8萬元。

上岸上網 人才回歸賦能振興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指出,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産業是關鍵。

小漁村如何闖出“靠海吃海”新路子?

10多年前,許海欽將目光投向海産品加工,在村裏創辦水産品加工廠,成為首批上岸的漁民之一。

然而幾年後,因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許海欽的企業陷入發展瓶頸。

2012年,接到父親的“江湖救急令”後,許玉冰毅然辭職返回家鄉。

“粗放的家族式企業管理,不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要求,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大學裏主修市場營銷的許玉冰一接手企業,就迅速找出問題所在。

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經過一番深入研究,許玉冰決定脫離海産品粗加工行業的“內卷圈”,轉向“水産品精深加工”這條高附加值新賽道。通過開發巴氏蟹肉罐頭,填補市場空白,産品出口歐美國家,單款産品年銷售額上億元。

角逐新賽道,人才是關鍵。

“提高福利、股權激勵、績效考核。”這是許玉冰招攬更多大學生回鄉就業、引才聚才的“妙計”。公司如今擁有研究生2名、本科生18名、專科生35名。

成功轉型的東山海源水産有限公司,成為澳角村傳統水産加工企業煥發活力的典範,目前公司年産值達5億元,年納稅額1500萬元。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澳角村水産供銷産業鏈不斷完善,一批加工企業集群發展,水産行業蒸蒸日上。

從“雁南飛”到“燕歸巢”,在澳角村,七成以上青年選擇留在家鄉創業就業,為澳角帶來了“愛拼會贏”的活力,也帶動全村電商、民宿、餐飲、海上休閒行業蓬勃發展。

幾年前,農村電商興起,許多青年返鄉創業者開始涉足電商領域。“80後”吳彬便是其中一位,他與同伴陳秋桐創建新農人漁民阿彬視頻號和抖音號,圍繞海鮮烹飪、漁民生活、鄉村文化等主題,拍攝了上百條接地氣的優質視頻,收穫粉絲好評。

而許玉冰則通過“産品+電商+人才”模式,帶領團隊以拍攝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讓家鄉的風景、特産、民俗文化被更多人知曉,持續做強澳角村網絡水産。

“目前全村共有117家電商企業,電商産業人才500多名,去年銷售額達3.5億元。”林華忠説,借助互聯網,澳角村的海鮮“遊”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文旅融合 做足做大海洋文章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時指出,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為支柱産業。

三面環海,村在海上。澳角村,猶如養在深閨的絕世美女,美而不揚。

幹過30年“船老大”的陳結定和許海欽一樣,是第一批上岸的漁民之一,不同的是,陳結定將目光瞄向民宿,“我看好的,就是家門口的這片海”。

“我們村自然風光秀麗,海面上有龍、虎、獅、象四座小島嶼,惟妙惟肖,組成奇妙的‘海上動物園’,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林華忠説。

做好“海”的文章,除了賣海鮮,還能賣海景。

如何讓澳角文化走出去,讓遊客走進來?近年來,圍繞“百姓富、生態美”目標,澳角村著力進行環境改造、生態提升,鄉村家園清潔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劃分片區,建設垃圾驛站,強化保潔隊伍建設,實行“門前三包”、入戶收集,確保垃圾日産日清;發動群眾整治海漂垃圾、生活垃圾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短短幾年時間,澳角脫胎換骨,獲評“全國最美漁村”“福建省金牌旅遊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漁村。

和陳結定一樣,越來越多漁民吃上了“旅遊飯”。

“全村有民宿41家、漁家樂大排檔13家,配備安全遊艇8艘、漁家樂體驗船10艘,年接待遊客13萬人次。”林華忠説,澳角村已形成集休閒觀光、婚紗攝影、漁家生産生活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遊模式。

對於澳角村的前景,許玉冰信心滿滿:企業將向第三産業發展,目前已規劃在村口的海灣邊籌建一座高標準的星級酒店。“我們希望把澳角打造成度假康養旅遊目的地,讓遊客來了就不想走。”

“下海能打魚、上岸能寫詩”,致富的澳角漁民也有他們的“詩和遠方”。

2000年5月,由許海欽、林華忠、沈舜欣等發起,澳角村成立了漳州市首個村級詩社“漁家詩社”,目前已出版各類詩集12冊,成為遠近聞名的“詩歌村”。

“善良質樸的澳角人,把總書記的囑託鐫刻在大海的胸膛。”許海欽在新創作的詩歌《今天的澳角 今天的大海》裏動情地寫道,“沿著總書記的腳印,去追趕明天的魚群,去迎接火紅的日子。我們注入波濤一樣的力量,一切都在奮進的航道。”(記者 潘園園 蕭鎮平 見習記者 張子言)

編輯:莊媛媛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