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cctv.com/gate/big5/local.cctv.com//p1.img.cctvpic.com/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565315968922641/yangshiwang_logo_18897_190809.png)
花農在花棚裏採摘非洲菊
清流林畬桂花園
賴張龍正在挑選參展的蘭花
“外形、品種、花期等各方面都要綜合考慮,儘量挑選能在林博會暨鄉村融合發展論壇期間開花的蘭花品種。”10月30日,在清龍蘭花基地花棚內,負責人賴張龍正在精心挑選參加林博會展覽的盆景蘭花。每年臨近林博會,賴張龍都要精心篩選適合參展的精品蘭花。
近年來,清流縣積極培育花卉産業鄉土人才,拓展組建花卉産業協會、聯盟,同時借助中國花卉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林博會暨鄉村融合發展論壇等重大展會,打響清流花卉産業品牌,推動花卉産業從零散種植向專業化、規模化、科學化方向發展,清流“花式”振興路越走越寬。目前,當地花卉産業種植規模15712畝,花卉企業(合作社)68家,直接從業人員5000多人,年銷售鮮切花12.6億枝、蘭花等盆栽花卉136.2萬盆,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2.85萬元以上,“清流鮮切花”獲地理標誌産品保護並被評為福建十大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清流縣被CCTV4稱為“海西最大鮮切花種植基地”。
抱團取暖 凝聚發展秘方
10月29日,在閩西(清流)花卉交易物流中心,合盛花卉合作聯合社理事長官福榮正分派花農進行分揀、包裝、發貨,現場一派繁忙。每天,成千上萬扎的玫瑰、非洲菊、白菊等鮮切花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的花卉交易市場。
“單打獨鬥、小打小鬧的模式,註定要被淘汰。”針對花卉行業出現的惡性競爭、打價格戰等不良現象,2019年,官福榮引導整合美豐花卉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金陽花卉公司、鑫瑞花卉合作社等林畬鎮6家花企(合作社)成立清流縣合盛花卉合作聯合社,謀劃建設閩西(清流)花卉交易物流中心。
從各自為戰到統一銷售,打消了客戶“小作坊無法承接大訂單”的顧慮,將鮮切花從加工到分揀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統一,避免出現訂單量大卻品質不均的情況,促進鮮切花更暢銷。
政府引導,抱團發展。嵩溪鎮是清流鮮切花的主産區,鎮裏推行“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花卉産業聯合黨總支,涵蓋12家合作社、430名社員、55名黨員,吸納連片8個村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推行統一的産業規劃、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推動花卉産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去年,嵩溪鎮花卉産業聯合黨總支覆蓋區域的花卉産業産值1億多元,村財平均增收3.9萬元。
同時,縣花卉協會發揮連接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成立秘書處、技術指導部、市場營銷部、物流運輸部、臺創服務部、財務部等1處5部,通過“政府+協會+花企”協同管理方式,做到生産要素、技術指導、資源分享、銷售價格等“四個統一”,幫助花企豐富品種,提高質量,增加客戶,降低生産成本。
如今,清流的非洲菊佔據全國同品類市場份額的15%,年均出口日本、韓國的菊花千萬枝,當地還引進鬱金香、康乃馨等適宜種植的新品種,將更多鮮花銷往全國、出口海外,把花卉産業做大做強。
人才賦能 注入“産業活水”
走進清龍蘭花有限公司,“玉盞”擎空,散發淡淡幽香,仿佛步入一個花的海洋。賴張龍正在蘭花盆景直播間向網友普及蘭花文化,以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
賴張龍從事花卉種植和培育近20年。他利用清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從台灣引進國蘭育種技術,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人工培育國蘭良種證書的人,獲評中國林學會鄉土專家、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
目前,清龍公司已建成蘭花生産溫控大棚100多畝,現有蘭花品種3000多個,每年培育新品蘭花種苗120萬盆,成品蘭花60萬盆,帶動周邊100多戶林農林下掘金,每戶增收近10萬元。
從2008年開始,賴張龍每年都會帶着自己的蘭花精品參加林博會、花博會等,在福建省第三屆花王爭霸賽上,他培育的“清龍牡丹”被評為“花王”,並以17.5萬元的價格被拍賣,另外5盆蘭花獲得了銀獎和銅獎。
長校鎮下謝村的鄭聰治是清流縣花卉協會理事長。
2009年,鄭聰治與丈夫回鄉創業,創立以栽培鮮切花為主的聰聰家庭農場,成為長校鎮花卉種植第一人。多年來,她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輻射帶動10余戶村民種植鮮切花200余畝,年産值300萬元。2019年,她入選為清流縣鄉村人才振興“雙百計劃”農村産業發展&&人,並被選為村委。
圍繞花卉産業,越來越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經理人匯入“花式”鄉村振興潮流,清流縣涌現出官福榮、賴張龍、鄭聰治、劉建和等一批花卉産業領軍人才,成為農村創業致富&&人。
花旅融合 綻放“美麗經濟”
金秋時節,在清流中華桂花文化園,五鳳山上滿目青翠,6萬多棵不同品種的桂花,繁花似錦,令人心曠神怡。
“這是國內品種最多、規模最大、桂花文化最為豐富的桂花博覽園——全世界登記在冊的桂花160多種,我們園中就有130多種。”園主藍積玉自豪地説。
田園變公園,産區變景區。近年來,桂花園立足“桂花文化産業化”的思路,利用豐富的桂花自然資源,充分挖掘獨特的桂花文化,與紅色文化、廉潔文化等結合,通過“文化旅游+”的産業運營模式,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中華桂花文化園建成中國首個桂花主題文化館,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桂花書畫篆刻大賽”和“第二屆中國桂花論壇”,被中國花卉協會桂花分會授予“中華桂花文化園”稱號。
每到春天,賴坊鎮姚家村千畝櫻花爭奇鬥艷,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賞花、拍照。
2012年,因林博會與清流結緣的臺商簡文通受邀來到姚家村,租下荒山,開始種植櫻花。10多年來,簡文通紮根清流,潛心種植。如今,賴坊櫻花園面積達2000畝,擁有紅粉佳人、牡丹櫻等18個優良品種,超過30萬株櫻花樹。每年櫻花季,賞櫻游客20多萬人次,於是,周邊村民開設農家樂、民宿等旅游服務項目,在家門口致富。
以花為媒,花旅融合,清流縣把花卉基地與鄉村游有機結合,編排了清流文化養心游、清流溫泉養生游、清流閩臺文化交流游3條精品旅游線路,實現“花卉+休閒觀光+生態旅游”一體化發展。同時,抓住興泉、浦梅鐵路通車區位優勢,發揮運動名將效應,大力開展櫻花節、櫻花跑等文旅活動,為清流文旅發展和鄉村振興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力。(清流記者站:巫建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