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以僑架橋 雙向奔赴

來源:福建日報 | 2024年11月04日 10:51:48
福建日報 | 2024年11月04日 10:51:48
原標題:以僑架橋 雙向奔赴
正在加載

華僑,是連接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天然橋梁和紐帶。

漳州是著名的僑鄉,有海外僑胞110多萬人,分佈在世界近70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約30萬人。

“僑”是漳州的特色,更是漳州的優勢。如何凝僑心、聚僑力、匯僑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僑”動力?近年來,漳州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用好“僑緣”,搭好“僑梁”,打好經貿聯僑、聯誼聚僑、智力匯僑、文化融僑、服務惠僑等五張“僑牌”,推動“僑”與“鄉”雙向奔赴。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福建考察,首站到漳州,強調要依託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

漳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胡棟良説,全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記殷殷囑託,進一步構建“大僑務”工作格局,深入挖掘弘揚漳州“僑”文化,以“情”凝心、以“惠”促融、以“義”聚力,全面提升著名僑鄉的形象辨識度、知名度和美譽度,努力將漳州打造成為世界閩南華僑的精神家園,團結鼓舞更多華僑華人融入經濟社會建設發展大局,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漳州現代化濱海城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僑心 赤子情懷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及家鄉一盞燈。家鄉,永遠是遊子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這次回鄉,就是想帶兒孫親眼看看祖籍地,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根在漳州長泰。”10月10日,愛國僑胞湯河清、湯龍飛的後裔,印尼錫江崇本堂湯氏宗親會主席湯文建等家族成員一行17人,首次回祖籍地漳州市長泰區坂裏鄉,開啟一場尋根謁祖、訪問交流之旅。“家鄉的風景很漂亮、空氣很好,鄉親們都很熱情,以後會‘常回家看看’。”

“漳州是中國著名僑鄉,是‘海絲’重要節點城市。”民進會員、漳州市政協海峽文史資料館原館長江煥明介紹,漳州建郡千年,有許多先民僑居海外。早在唐末,漳州就開啟了對外移民的腳步,明清時期月港興起,許多先民更是遠涉重洋、開闢海絲,貿通歐美、東渡日本,經略台灣、開埠港澳,可謂篳路藍縷、開創輝煌。

“賺大錢,起大厝”,每個旅外華僑都有一個落葉歸根的夢。在薌江大地,到處有僑胞們留下的印記,如遍佈龍海、臺商區、漳浦、薌城等地的那一幢幢紅磚大厝和富有東南亞風情的“番仔樓”;創辦中國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間國際郵局“天一信局”;捐資籌辦龍溪華僑補習學校;啟動“僑愛心·眼健康行”公益項目,幫助白內障等眼病患者重獲光明……僑胞們情係桑梓,心繫家鄉,興辦學校、醫院、鋪路造橋、救荒濟貧等,用雙手托舉了漳州的發展之路。

愛國僑胞的故事,感動並激勵著一代代後人。

9月底,薌劇現代戲《烽火僑魂》首次在京亮相,為觀眾們講述了出生於漳州的華僑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感人故事。面對敵人重重包圍,年僅25歲的李林用最後一顆子彈,與自己腹中胎兒一道壯烈犧牲。劇場裏響起陣陣掌聲,不少觀眾流下感動的淚水。

是什麼力量,引領著僑胞們踏上歸鄉的腳步,引領著他們不計回報地奉獻與拼搏?是那份鄉愁情懷,它是在外遊子與故土最為緊密也最為牢固的紐帶,在歲月的沖刷下,歷久彌新。

“我已經98歲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回來看看親人,以後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今年4月,旅居印尼雅加達的愛國華僑陳壬水帶著祖孫四代30余人,跨越千里重洋,回到祖籍地漳浦縣馬坪鎮尋根懇親。

多年來,陳壬水為家鄉馬坪建設公益事業捐資達300多萬元。“無論走到多遠的地方,我的‘根’在這裡,這裡才是我的家。”在馬坪鎮後康村祠堂邊,一塊刻有“根”字的石碑赫然醒目,陳壬水動情地説,海內外鄉親不忘祖、不忘“根”,要“戀根”“護根”。

“漳州是著名僑鄉,‘僑’是漳州的特色,也是漳州的優勢,做好僑務工作意義重大、至關重要。”漳州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近日出臺新政,將開展經貿聯僑、聯誼聚僑、智力匯僑、文化融僑、服務惠僑五大行動,當好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不斷擴大僑務“朋友圈”,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根據工作方案,漳州市將構建大僑務工作格局,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僑務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在全社會營造知僑重僑、愛僑護僑的濃厚氛圍,擦亮“大僑鄉”漳州名片。

僑力 賦能發展

漳州高質量發展,“僑”是不可或缺的動力。

“我父親是印尼華僑,母親是漳州人,我的出生地就是薌城僑村。”漳州科虹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懷東介紹,近年來,得益於漳州市“走出去、請進來”等涉僑政策,不僅增進了僑胞們的親情聯絡,也促進了兩地文化與經濟方面的發展。

在漳州,越來越多的僑胞正在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平臺優勢協助和參與引進外資、人才、項目、技術……積極助力家鄉發展。許多市民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如思特電子、同溢堂藥業、科能電器、哈龍峰茶葉、東方科技、立德貿易、鷺凱生態農莊等,他們的背後,都有“僑”的基因,都在為漳州這個僑鄉的經濟發展貢獻“僑”動力。

僑,通向世界、連接世界。如何引僑資聚僑力匯僑智,助力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漳州以“僑”架橋、以商招商,招引一批僑資大項目、好項目——

在薌城區,設立“海外招商聯絡點”,用好英國中華總商會、日本閩南文化交流協會等各地僑(商)協會平臺,聘請12名重要僑領擔任招商顧問,促成僑商項目落地3個,總投資約11.2億元;

在南靖縣,通過重要僑領牽線搭橋,邀請海內外考察團前來南靖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其中,南靖籍旅泰華僑張揚投資5億元回鄉創業;

在東山縣,因地制宜吸引海尚等10家僑企落戶東山,簽約的海洋牧場漁旅綜合體、錦繡龍蝦等僑企項目7個,現正在對接洽談的南洋特色風景街綜合體等僑企項目5個;

……

通過實施“引僑資、聚僑力、匯僑智”行動,引資引智進一步強化。據了解,自2022年來,漳州全市共聘任近40名招商顧問,聯合有關部門邀請接待海外社團、僑商僑領、僑界精英2000多人次,參加招商推介、經貿洽談、現場考察、項目對接等活動,推動26個合作項目簽約,預計總投資超210億元。

秉承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吃苦精神,許多奮勇打拼的漳籍海外僑胞,逐漸成為當地的翹楚名流。“在菲律賓漳州籍人員有3萬人之多,其中,有一大批漳州籍閩商先後創辦了各自的企業,樹立了在菲律賓漳商品牌,展示了漳商風采,為菲律賓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菲律賓漳州總商會理事長羅劍峰説,將推動菲律賓漳籍海外僑胞深化拓展民間貿易,助力中菲“兩國雙園”建設,把更多的菲律賓企業引進來,推動更多的漳州企業走出去,打造對外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希望廣大僑胞大力弘揚‘嘉庚精神’,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高質量發展。”漳州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推進經貿聯僑、智力匯僑,開展常態化招商推介,圍繞主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求,瞄準“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勢産業領域,精準招商,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同時,充實海外人才資源儲備庫,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力度,完善海外人才技術交流合作機制,切實將僑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漳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僑益 用心維護

因僑而生,為僑而建。

漳州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是一座為僑而建的東南亞風情小鎮。近日,一場文藝演出在華僑文化廣場舉行,70歲的老歸僑葛美林同其他20多名歸僑僑眷,獻上自彈自唱的印尼歌曲《鸚鵡》《莎麗楠蒂》,獨特的異域曲風,贏得陣陣掌聲。

伴著印尼風情的歌曲,將歷史的記憶拉回到上世紀50至70年代。由於國際風雲突變,引發大批華僑被迫回國。危難之時,當時不到10歲的葛美林的家人幾經週折,終於回到祖國。

在漳州,這些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被陸續分別安置在常山、雙第、豐田、梅州、南山等地,給他們土地,建設華僑農場,並且在市區西姑池的一片土地建設華僑新村,建設50多幢形態各異的別墅式樓房,讓他們能安居樂業。

“歸僑的奮鬥史就是華僑農場的發展史。”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方子俊介紹説,作為中國第二、福建最大的華僑農場——常山華僑農場,自1999年變身為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後,經過25年發展,如今當地已形成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精細化工3個主導産業,2023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0億元,僑城面貌煥然一新,産業質效穩步提升,歸僑生活蒸蒸日上。

立秋過後,天氣轉涼,蟬鳴聲漸弱,傍晚的僑村,鬱鬱蔥蔥的林蔭下,三三兩兩的市民正在休閒散步,這座修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華僑新村已成為漳州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地的城市會客廳。

華僑農場、華僑新村、華僑醫院、華僑中學、華僑小學、僑鄉劇場、僑批館、僑史館……在漳州,隨處可見的地名背後,都是一個個有關僑的溫暖故事。

“華僑赤誠反哺家鄉,家鄉沒有理由不做到竭誠服務。”漳州市僑聯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漳州市僑聯不斷完善涉僑維權服務機制,加強與法院、檢察院等部門聯動,積極推進僑法宣傳進基層、進僑企、進“僑界朋友圈”,堅持群眾來電來訪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推動落實“全面維權、合力維權”工作,營造愛僑、暖僑、護僑的良好氛圍。

據介紹,華僑住房方面,漳州先後組織實施華僑農場僑居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僑房;養老和醫保方面,全面解決了華僑農場職工養老問題;教育方面,近3年共有278名“三僑生”享受中高考加分照顧等。同時,漳州還在全省率先建立華僑歸僑信息數據庫,率先開展僑匯結匯便利化試點工作,率先編寫《僑政工作實務》,創建為僑志願服務團隊、搭建“僑e+”服務平臺,設立全省首個市級維護僑益展示點等,不斷提高為僑服務的水平,切實維護好僑胞的合法權益。

“真正把僑胞當成自己人,把僑企的事當作自家事。”漳州市統戰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服務惠僑方面,今後將完善出入境便利政策,完善維護僑益機制,探索成立“僑胞法務站”,依託“檢僑合作”“涉僑維權互動”“警僑合作”等機制,依法保護僑産、維護僑胞權益、護航僑企發展。(潘園園 蕭鎮平 楊淩怡)

編輯:黃鈺姣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