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中國看余杭|“稻”余杭“玉”良渚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10-31 11:17:05
央視網 | 2024-10-31 11:17:05
原標題:
正在加載

央視網消息 金黃的稻田裏“長”滿了花花綠綠的遊客,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一片好“豐”景。

10月30日,“播報中國看余杭”融媒體活動啟動,外媒記者和“洋主播”達人們來到這裡,與我們的遠古文明來了一場跨越五千年的深度對話。

外媒記者在良渚博物院參觀

良渚文化于1936年發現,主要遺址分佈于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杭州市余杭區,這裡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良渚文化的權力中心和信仰中心,2019年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外媒記者和“洋主播”達人們穿梭在公園內,被5000年前那規模宏大的城址、發達的稻作農業和複雜的水利系統功所折服。

公園不遠處的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良渚文化于一體的考古遺址博物館,重點展出良渚文化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類珍貴文物600多件(組),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示了良渚遺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遺産價值,體現了良渚文明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貢獻。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傑出的物質成就之一,其品質、數量、體量、種類以及雕琢工藝達到了中國史前治玉水平的一個高峰。在良渚博物院“玉魂國魄”展廳,各類玉器吸引了外媒記者和“洋主播”達人們的目光,“5000年前的中國人就能把玉器做得這麼精美,真是太了不起了!”

外媒記者在良渚博物院參觀

在琮、璧、玉鉞等精美玉器之外,論及良渚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看似不起眼的炭化稻穀無可爭議位列其中。

在良渚博物院“水鄉澤國”展廳,一盤炭化稻穀和現代稻穀並列展示。黑白分明間,跨越了五千年時光。小小一顆稻穀串聯起歐亞大陸最初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它是稻米之路的起點,也是稻米之路上第一縷文明之光。

正如世界文化遺産委員會所説,良渚古城遺址“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正是良渚文化中水稻種植規模和技術所達到的成就,給予這個稻作農業文明賴以發展的基礎與支撐。

五千年多後的今天,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裏也種植了800多畝的水稻。人們漫步在稻田間,仿佛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又回到了那個稻浪滾滾、人聲鼎沸的良渚文化時期。(文/姜可揚)

編輯:王天放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播報中國看余杭|“稻”余杭“玉”良渚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