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粵國潮 | 陽江十八子:做一把好刀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10-30 17:46:50
央視網 | 2024-10-30 17:46:50
原標題:
正在加載

開篇語:老字號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産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這些熟悉的“名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閃亮名片。

為展示老字號“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卓越品質,央視網推出“老字號·粵國潮”融媒體系列採訪報道,講述經過時間洗禮的老字號企業以堅守匠心精神鞏固“老”的傳統優勢,以開放創新心態擁抱“新”的時代潮流,以打造國潮文化推動品牌形象煥新。 

央視網消息(記者 徐靜 劉海林)行業産值超過550億元、約佔全國總産量的75%,出口約佔全國出口量的85%……被譽為“中國刀剪之都”的廣東省陽江市擁有完整的五金刀剪行業産業鏈,産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自1400多年前冼夫人在陽江地區屯兵制刀,陽江的打鐵業便日漸精進,古陽江城有“9街12巷”之説,其中一巷就因主營打鐵而得名“打鐵巷”。有人認為,陽江能成為“中國刀剪之都”,得益於其已經形成的生態,從政府到民間、從行業到企業形成了一股“勁”,吸引諸多國內外著名的刀剪廠家前來投資建廠,落地生根。

陽江十八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十八子”)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家以生産“十八子作”民用刀具為主營業務,集科研、生産、銷售、文旅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全産業鏈企業,堅守“做一把好刀”的初心,傳承傳統制刀技藝,大膽改良創新,建立起制刀生産流程的工藝標準、質量驗收標準,並從做刀延伸至全産業鏈的保障,推動自身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刀剪生産基地之一。

十八子集團董事、總經理 李積回

十八子集團董事、總經理 李積回

2024年2月,“十八子作”品牌入選第三批中華老字號名單。“幾十年的時間裏,我們堅持做刀,有很多機會轉到其他更賺錢的領域,但我們沒有,努力‘守住一把刀’。”十八子集團董事、總經理李積回説。

傳統的制刀工藝,刀柄和刀把靠駁接打制,刀柄易斷成為千年難題。“陽江小刀製作技藝”非遺項目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十八子創始人李良輝早些年有次聽到顧客抱怨,菜刀好用但刀柄很容易斷掉。這讓他不禁想到,亟需改變傳統做法,讓刀柄更結實耐用。經過反復試驗,他改造衝床加工設備,在刀坯開料時就設置刀體刀把連形,後經過系列鍛造完善,在連體刀上備三個小孔,採用鉚釘固定刀柄,使“刀體刀柄連體直出”,攻克了刀柄易斷的技術難關。

十八子刀具生産工序之一打砂

十八子刀具生産工序之一打砂

小小的創新解決行業千年難題,而這只是十八子具有標誌性創新的開端。研發多功能綜合性刀具、開發套裝刀具、應用高端材料、實現煉鋼制刀一體化……這些具有開創意義的嶄新實踐,不但增強了十八子的自身競爭力,也引領了刀剪行業的發展。

如果説技術創新是産品品質的保障,那麼産品品牌的打造需要更持久的耐心和不懈努力。多年前,不少顧客常常將切片刀當斬刀使用,會要求退換斬崩口的刀具。有公司人員認為這是顧客未按説明書正確使用刀具,不同意退換。

李積回得知後,當即吩咐即便是顧客的原因造成刀具出問題,也要第一時間郵寄新刀,先滿足顧客使用需求,事後再解釋原因。他的想法是,獲得顧客的充分認同,才算完成一次真正有質量的銷售。自此,“不問緣由先寄刀”成為十八子售後服務的準則。

十八子集團外景

十八子集團外景

2004年,陽江十八子文旅景區成為粵西第一批工業旅遊示範點,2015年更發展成為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不但展示“十八子作”系列刀具、餐廚用具,還用多種形式講述陽江千年制刀史,讓遊客既能了解中國傳統手工制刀工藝,又能欣賞現代制刀流程,體會“中國刀剪之都”的獨特魅力。

這一具有工業旅遊特徵的項目始於本世紀初。“我們把遊客引導到十八子的車間裏看做刀,很多人看完後希望買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推廣平臺,不但可以賣刀,還能讓更多人知道陽江、了解陽江、愛上陽江。”李積回很感慨地説,通過這個項目,很多外地人熟悉了陽江的刀文化、飲食文化、旅遊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一個産品帶動一座城,一個品牌帶動一個地方的文旅發展”。

十八子世界音響歷史博物館“刀編鐘”

十八子世界音響歷史博物館“刀編鐘”

以刀為媒,十八子還將陽江千年制刀文化與音樂文化有機結合,創辦世界音響歷史博物館。在李積回看來,傳統手藝人打刀時的敲擊聲,與敲擊編鐘的聲音有相契合之處。“這種跨界的組合,形成了一個特別的渠道,有助於傳播十八子品牌,但更重要的是也在傳播‘音樂應該是人們共享的財富’這一理念。”他告訴記者。

編輯:麥錦婷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老字號·粵國潮 | 陽江十八子:做一把好刀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