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重陽|流年不棄桑榆老 秋光冉冉映重陽

副標題:

來源:央視網  |  2024-10-11 09:00:02
央視網 | 2024-10-11 09:00:02
原標題:
正在加載

編者按: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古代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積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一博大精深的科學、文化體系,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廣大網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央視網陜西頻道承辦的2024年西安市“網絡中國節”“節氣裏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題活動分別推出系列文化類科普文章,一起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傳承時代文明新風。

雨晴籬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陽。10月11日,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此節日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代表著思念、團聚、感恩和敬老。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因此又稱祈壽節、祭祖節和敬老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其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當時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祖先以謝恩德的活動,與重陽時間大致吻合。

到西漢時,已形成了九月九日相對固定的節日習俗。漢劉歆《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陜西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以此可證明,西漢時已形成了這些相對固定的節日習俗,也可以説,重陽節始於漢代長安。

唐朝時,德宗李適將重陽節列為“三令節”之一,正式將農曆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

到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清代,風俗依舊盛行,比如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唐長安,重陽節這一天盛行登大雁塔,遠眺終南山和觀望長安皇城。長安城南的白鹿原、少陵原、樂遊原、神禾原也是人們競相登高之處。時至今日,西安人依舊熱衷於在重陽前後登山踏秋,欣賞宜人秋景。重陽登高還有一個別稱叫“辭青”,此時天氣逐漸轉涼,落葉飄零,草木凋謝,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遙相呼應。

有説法認為,“登高”與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有內在的聯絡。因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們就選擇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圖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樣,升入天宮,這種對升天的渴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因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人們都記住了一種叫“茱萸”的植物,插茱萸的重陽習俗遂被人銘記。如今在關中地區,還有親朋互在重陽節送茱萸插在門上的習俗,以表相互之間的情誼。

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此處“就菊花”不僅是賞菊、咏菊、簪菊,還有飲菊花酒、食菊花膳、吃菊花糕等一系列重陽菊俗。因菊花在農曆九月盛放,重陽節因此也被稱為“菊花節”。重陽前後去興慶宮公園、西安植物園、大明宮等賞菊,是不少西安人的另一個“重陽情結”。

在關中部分地區,還有娘家人給出嫁女在重陽節送“花糕”“棗糕”或“曲連”饃的習俗,“棗糕”的諧音為“早高”,意寓一對新人“步步高升”。糕多為圓形,由底向上堆出三層五層花,取“步步高”之諧音的吉意。這些習俗也表達了每逢佳節,親友團聚與祈願祝福的傳統觀念。

關中地區的人還喜歡在重陽這天走親訪友,俗話説“不追九月九,親戚兩手丟。”在關中一些農村,娘家還要給女兒和外甥送火紅的柿子,表示日子紅火。

另外,在西安周邊一些地區,重陽節給老人祝壽時,要在窗戶上貼剪紙窗花以慶賀,圖案有《貓蝶圖》,貓蝶與耄耋同音,貓蝶與牡丹組合圖案,寓意長壽富貴。在周至縣一帶農村,至今還保留著遇節慶給老人送鞋的習俗,以此表達孝心。

但不論如何,這些傳統習俗都和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息息相關,人們通過祭祖、登高、敬老等活動來表達對已逝祖輩的懷念和對長輩盡孝道、感恩情的情感。這也是傳統農耕社會和農業文明崇尚祖先經驗的一種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西安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0.12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8.36%。近年來,西安市作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醫養結合、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堅持健全服務設施,發展智慧養老,推進適老改造,創新服務模式,涌現出“樂養”“樂享”等品牌方案,按需“適老”為幸福“加碼”,讓老年人收穫“穩穩的幸福”。

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詩詞佳作。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勃也有詩《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都表達了對親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李清照的名句“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則把重陽佳節對親人的思念推向了另一個意境。

結束國慶假期,送走寒露節氣,今日重陽,又是一年故園花黃,又是一年新霜初上,你是否也曾登高遠望,所念之人可安康?

尊老敬老,傳承孝道,感恩擁有,感悟生命,重陽節作為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更承載著對老年人的關懷和愛。流年不棄桑榆老,秋光冉冉映重陽。無論你有多麼忙碌,別忘了抽出時間,一聲問候,一次陪伴,一份禮物,趁一切還來得及。讓等待不再漫長,讓暮秋不再寒涼。

編輯:呂莎莎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正在閱讀:網絡中國節·重陽|流年不棄桑榆老 秋光冉冉映重陽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