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高肖幸子)9月23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金書秦在“三進下黨”與鄉村振興理論研討會上指出,35年的時間,下黨鄉“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時間見證了下黨鄉邁向全面小康的堅實步伐,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金書秦認為,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可以用“紅、綠、金”三色來概括。首先是“根正苗紅”的政治本色,閩東作為中國共産黨開闢的重要革命根據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
9月23日,金書秦在“三進下黨”與鄉村振興理論研討會上作主旨報告。
其次是山海資源的綠色底色。寧德環山抱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田地的稀缺與山海資源的豐裕形成了鮮明對比。寧德的發展希望在海,潛力也在海。同時,全市森林覆蓋率69.98%,森林蓄積量5549.5萬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居全省沿海設區市第一,成為我國大陸沿海最“綠”的城市,入榜中國“綠都”城市。
最後是“含金量”十足的産業成色。“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寧德的每個縣區都有拿得出手、過硬的産業,大黃魚、食用菌、白茶、太子參等拿出來都是全國冠軍。
寧德市福鼎市是中國白茶的發源地,全市茶園可採摘面積約30萬畝。
談及如何持續發揚閩東特色,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金書秦提出了“四個一批”的工作建議,即總結一批案例、提煉一批模式、形成一批理論成果、開展一批重點宣傳。他表示,要將“先手”變成“先機”,就要守好政治本色,總結凝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寧德的實踐之源,深入挖掘大食物觀、大農業觀等理論。
同時,要持續踐行“三庫+碳庫”重要理念,打造生態文明的“寧德樣板”。在發展林業循環經濟方面,可以以茶葉、食用菌等領域為重點,推進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地理標誌農産品生産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扶持培育花卉、油茶、竹業、林下經濟等産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寧德市柘榮縣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圖為農戶在林下中藥材基地裏,對天麻進行澆水、防曬、病蟲害防治等管護工作。
此外,農特産業興旺是閩東擺脫貧困的一大法寶,要做好“土特産”文章,推動農特産業轉型升級。同時還要提升集體經濟成色,發展壯大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更要堅持“山海田”一起抓,以大食物觀提升糧食安全保障。
金書秦建議,下一步,寧德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輔之以利、輔之以義,從壓實地方黨委政府在糧食安全上的義務和責任入手,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讓農民種糧有錢賺,能夠多得利。同時,要堅持“山海田一起抓”,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優化農業生産結構、區域佈局和産品結構,不斷提高寧德農産品的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