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葡萄成致富“金果果” 劉岩生 攝
大安鄉“新農人”返鄉發展杭椒産業帶動群眾增收 吳蘇梅 攝
優質獼猴桃喜獲豐收 吳蘇梅 攝
南陽鎮壩頭村村民在食用菌工廠內採摘銀耳 吳蘇梅 攝
大安鄉大熟村黨員&&聯戶幫扶共富 吳蘇梅 攝
風景優美的清源鎮韶托村康養旅遊火熱 黃河 攝
雲霧中的高山茶園 卓仕尉 攝
金秋九月,壽寧鄉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田野裏,稻穗纍纍;茶園中,秋茶青翠;林蔭下,靈芝朵朵;山地間,獼猴桃、晚熟葡萄串串……人勤物豐、山清水秀、村強民富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正在壽寧大地鋪展開來。
今日壽寧之豐景,正是壽寧全縣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久久為功、擔當作為,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積極探索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的奮鬥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曾“九到壽寧、三進下黨”訪貧問苦,調研指導,推動發展。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鄉親們回信,寄予殷切期望。多年來,壽寧縣始終牢記囑託,勤學苦幹、久久為功、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壽寧新路”。先後榮獲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世界長壽鄉、全國信訪工作示範縣、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中國天然氧吧、全省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激勵縣、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等稱號。
特色産業興 振興路更寬
眼下正是獼猴桃上市的季節。在清源鎮風水灣獼猴桃種植基地裏,果型飽滿的獼猴桃挂滿枝頭,“新農人”李長春正忙著採摘果實,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靠山吃山謀振興。風水灣海拔在400米至650米之間,年日照超過3000小時,是獼猴桃的“黃金産區”。李長春返鄉後引導村民種植獼猴桃500畝。2021年,在縣裏“1+4”特色産業政策幫扶下,又引育新品種,先後種植紅陽等優質獼猴桃2200畝,帶動60多戶村民戶均增收2萬多元。
近年來,壽寧通過加大優質新品種引進推廣力度,建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電商平臺,打造出了一批高山優質水果種植示範基地,打響壽寧高山優質水果特色品牌,打造群眾普遍增收“致富果”。目前,全縣獼猴桃、“紅美人”柑橘、晚熟葡萄等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4.35萬畝,産值達4億元,是2019年的2.1倍。
産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針對“地無三尺平、十里不同天”、山多村散等地理條件掣肘,壽寧揚長避短,立足高山冷涼、土壤富硒鋅等自然生態條件,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多業並舉、多措並施,致力做大做優硒鋅康養+高山茶葉、優質水果、有機食用菌、林下種植的“1+4”特色産業鏈,強化鄉村産業支撐,有效帶動了群眾增收。
硒鋅康養産業欣欣向榮。壽寧發揮“世界長壽鄉”品牌和硒鋅土地等資源優勢,多措並舉,以全域旅遊為載體,實現硒鋅農業與休閒農業、康養旅遊深度融合;引進龍頭企業開發系列硒鋅功能産品,富硒大米、富硒雞蛋等“壽寧硒貨”成功上市、備受青睞;打造全市首家健康“雲上醫院”,落地標準化硒鋅康養中心,建成一批特色民宿群,致力打造全國“功能農業基地、食療康養勝地、硒鋅科研高地”。建成富硒鋅農産品生産基地110個,發展硒鋅種養業16萬畝。2023年,全縣硒鋅功能康養全産業鏈年産值達32.5億元,增長31%。
茶産業創新壯大。壽寧致力推動産茶大縣向茶業強縣轉變,創新推出兼具紅茶的甜醇和岩茶的“花香岩韻”特色、具有地方標識的“壽寧烏茶”。一經上市就廣受好評,榮獲北京八大處鬥茶大賽“茶王”、全市茶王賽“紅茶茶王”稱號。針對全縣300多家茶企業大部分是以農戶為主體的“散亂小”狀況,引進重點茶企2家,規劃建設“壽寧烏茶”産業園,帶動茶産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2023年,全縣茶葉産量2.3萬噸、全産業鏈産值近50億元。
食用菌産業提質增效。創新實施“一村一工廠、一戶一車間”工廠化智慧化模式,高標準打造總投資19.3億元的有機珍稀食用菌全産業鏈。中國(下黨)食用菌産業園(一期)部分投産,壩頭、下黨、水洋等生産基地投入生産運營,形成集菌棒生産、週年化育菇基地、精深加工線于一體的食用菌産業發展新格局,帶動群眾通過務工、管理、承包等方式參與生産發展、創業就業。2023年,全縣食用菌産業産值突破3億元,帶動菇農戶均增收4萬元至10萬元。
林下産業加快發展。充分利用150多萬畝林地資源,大面積發展黃精、崗梅、紫靈芝等林下經濟種植面積2萬畝,培育林業新型經營主體46家,建設林下種植示範基地19個,推動林下經濟産值突破3.63億元,林下經濟相關做法得到國家林草局推廣。
産業興,致富路更寬。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新格局,有效帶動了群眾大幅增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9年的15359元增長至2023年的21986元,增長43.1%,年均增長9.56%,增幅連續五年領跑全市。2022年,首次突破2萬元大關,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築巢引鳳歸 鄉村增活力
在大安鄉半嶺村黃精種植基地,“新農人”吳鴻弟正指導村民在林蔭下栽種黃精。
吳鴻弟曾在貴州經營中藥材。2023年,在“新農人”回村工程引領下,他毅然返鄉,到大安鄉水洋村創辦公司建設中藥材産業基地。他流轉承包2300多畝林地,引種貴州多花黃精、雞頭黃精等優質品種。目前已種植1500多畝、育苗300多畝。半嶺村許多群眾也跟著學習種植技術,拓寬增收渠道。
作為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傳統山區農業縣,壽寧聚焦破解村莊空心化、農地拋荒化、房屋老舊化問題,積極探索“黨建+産業+新農人”的鄉村振興特色路徑,創新實施“新農人”回村工程,構築以産業推動“新農人”回村、以“新農人”回村促進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新局面。
制定《深入實施“新農人”回村工程全面打造鄉村振興壽寧樣板的實施方案》,把産業振興作為引得進、留得住、能發展的“吸鐵石”,致力做大做強“1+4”特色産業,鼓勵“新農人”自主創業或帶資金、技術入股村集體合作社,讓“新農人”回村有事幹、有奔頭。
出臺“1+4”特色産業補助辦法等政策扶持措施,設立6億元的鄉村振興産業扶持資金,推出“返鄉創業貸”,保障“新農人”創業資金需求;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包鄉、包産業挂鉤服務,提供技術指導;組建縣農墾公司、供應鏈公司,借助電商直播、超市聯盟等渠道,發展訂單農業,幫助解決銷售問題。
堅持發展導向,積極搭建平臺,打造“新農人”成長孵化池。將項目成效好、帶動效益佳的“新農人”納入“特支計劃”鄉土人才、寧德市“天湖人才”計劃,將政治素質好、業績突出的“新農人”選聘為網格員、鄉村振興特聘特派員、文旅特派員、鄉村運營師,並培養為“一肩挑”村主幹人選,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為“新農人”回村參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提供更廣闊的施展空間。
回村發展有保障,創業成長有舞臺。據統計,近三年來,壽寧縣回引“新農人”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15家,發展民宿、電商等新業態420家。全縣205個村、社區黨組織中,有“新農人”400多人,三級網格中有“新農人”500多人,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雁陣展新姿 善治聚合力
在南陽鎮壩頭村食用菌示範生産基地裏,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張高宋正在車間內查看銀耳長勢。該村“一戶一車間”食用菌示範生産基地投産後,張高宋&&參與食用菌種植技術學習。在技術員的悉心指導下,他快速掌握了相關技術,並帶動指導13名村民參加學習培訓到公司務工,每月可領4000元工資。此外,張高宋還帶領村“兩委”和黨員領辦合作社種植八月瓜、畬藥等,輻射帶動69名村民入股分紅,年增加村財收入10.2萬元。
壩頭村增收産業的發展壯大是壽寧深入開展黨員“三個&&”活動的縮影。
集聚頭雁力量壯大善治鄉村合力。近年來,壽寧深入開展農村黨員&&領辦産業項目、&&聯戶幫扶共富、&&倡導文明新風的“三個&&”活動,打造出一支結構更優、能力更強、作風更實、活力更足的黨員“領頭雁”隊伍,在鄉村振興中引領新作為。
為此,壽寧建立健全“支部&&、黨員示範、群眾參與”工作機制,建立“1+N”黨員幫扶網和236人幫帶導師庫,深化黨員“示範崗、責任區、先鋒隊”創建,支持黨員創辦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全縣支部領辦合作社72家、黨員領辦項目1158個,帶動群眾創辦700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幫扶聯絡群眾1380戶,帶動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如今,在黨支部與“領頭雁”示範帶動下,廣大農戶的主體意識、建設意識和角色意識被喚醒,踴躍加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産業“共富圈”,通過資金、土地、技術、勞動力等入股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共同參與産業發展。
上面千根線,鄉村一根針。壽寧著眼破解村(社區)組織“小馬拉大車”困局,創新“一統四化”(即黨建統領、多元化培養、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智慧化應用)鄉村治理新體系。全縣劃定1327個網格,將農村“兩委”成員、“六大員”職能與網格員整崗並軌管理,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一級網格長,村“兩委”成員、農村“六大員”兼任小區、樓棟、院戶等二級網格員,並通過社會招聘培養等方式,充實網格力量。每名網格員承擔12個“管一管”職責,加強了村居管理力量,有效推動了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落地落實。“事在網中辦、有事找網格”成為壽寧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張名片。
升級打造壽寧縣綜治中心,建成“智理廊鄉”數字化綜合指揮平臺,推動政法、公安、信訪等單位入駐辦公,配備專業調解委員會、金牌調解工作室、志願者之家等社會組織,為群眾提供“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調處、一攬子解決”服務,打造集矛盾調處、信訪接待、法律服務、網格智治、協調流轉、督查考核為一體的社會治理聯合體。運行以來,累計辦結群眾各類訴求件11190件,辦結率達98.7%。
弘揚“善文化”,構築大救援服務網。融合縣消防救援大隊和鄉鎮18支義務救援隊,成立縣義務消防救援黨建聯盟,統一調度指揮,構築“1+18”大救援服務新模式。傳承“善德”、踐行“善舉”、敢打“善戰”、共築“善念”,把服務群眾、奉獻至“善”作為聯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單一撲滅火災的職能提升成集義務消防、搶險救災、治安巡邏、糾紛調處、扶貧濟困、愛心幫扶等多位一體的綜合職能,樹立“寧人好善”新名片,讓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內外要兼修 鄉村更和美
果茶飄香的田野,碧波流淌的河道,乾淨整潔的村莊,綠樹掩映的河灘內露營基地、戶外婚禮、趣味團建、親子互動、踩水休閒等項目相映成趣……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武曲鎮承天村致力打造的集“研學遊、親水遊、鄉村遊”為一體的“十里山河”研學教育基地迎來一批批度假休閒打卡遊客。這是壽寧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做好凈化、美化、融合三篇文章,內外兼修,“精耕細作”,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個縮影。
做好凈化文章,鄉村風貌獲新生。壽寧認真學踐“千萬工程”經驗做法,在全市率先倡導“無蠅鄉村”理念,結合實際提出農戶“集中圈養雞鴨、集中堆放農具雜物、集中處置廚余垃圾”和村居“掃清楚、擺清楚、拆清楚、粉清楚、改清楚、管清楚”的“三集中六清楚”要求,建立每月“戶比戶、村比村、鄉比鄉(鎮)”考評機制,發動網格員、黨員、群眾廣泛參與共建美好家園,打造了東吉洋、塘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和美鄉村,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由“點上示範帶動”向“全域潔凈舒適”轉變,徹底摘掉了壽寧農村長期“臟亂差”標簽。
做好美化文章,鄉村顏值更靚麗。壽寧按“五個美麗”要求,在村莊改造上突出“一村一主題一特色”,注重保留鄉村風貌,不搞大拆大建,以含溪、承天、韶托等村為示範樣板,推廣“拆墻透綠、拆違造綠”、微改造精提升等做法。全縣建設小微公園88個、打造微景觀406處、創成美麗庭院1434個、推出美麗庭院示範線4條,刷新了鄉村顏值。
南陽鎮東吉洋村村民張春梅,利用廢棄物料將自家閒置地精心“裝扮”成休閒小涼亭,引來遊客紛紛駐足觀賞、拍照合影,小小“微景觀”變身網紅打卡地。
做好融合文章,提質美麗經濟。堅持以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山水為依託,深挖人文特色,釋放生態效益,發展集田園休閒、鄉村旅遊、生態低碳為一體的美麗經濟。推動生活、生産、生態、生意“四生融合”, 打造了雲上水洋、水情韶托、紅色下黨等4大龍頭景區和10個金牌旅遊村、14個主題村落。同時,致力打造“清新福建·難忘下黨”“十里山河”等21個研學教育基地,與硒鋅功能康養旅遊度假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帶火了鄉村遊、周邊遊。“福滿壽寧·魅力農耕”紅“福”之旅被列為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2023年,全縣接待遊客470萬人次,創旅遊收入35億元,分別是2019年的2.66倍、1.9倍。
農文旅漸入佳境,壽寧鄉村風景獨好。壽寧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進一步深化探索實踐,繼續書寫出新的“壽寧案例”“壽寧樣板”,持續推動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行穩致遠。(吳蘇梅 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