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中秋 |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來源:央視網  |  2024-09-14 16:15:03
央視網 | 2024-09-14 16:15:03

編者按:二十四節氣,作為我國古代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積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結晶,這一博大精深的科學、文化體系,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之一。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廣大網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興趣,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由中共西安市委網信辦主辦、央視網陜西頻道承辦的2024年西安市“網絡中國節”“節氣裏的大美西安”系列主題活動分別推出系列文化類科普文章,一起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傳承時代文明新風。

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2024年9月17日,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這一天,人們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思鄉、思親之情,祈盼豐收和幸福。

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稱“中秋”。此夜月色比平時更亮,又謂之“月夕”。又因為中秋節在秋季、八月,又名“秋節”“八月節”;因為祭月、拜月,又叫“月節”“月亮節”;中秋家人團聚,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因此也稱“團圓節”“女兒節”。

中秋節起源於先秦,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正式定立於北宋,明清時期,中秋節終於成為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周禮》中有多處關於中秋的記載,比如“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王乃行羽物。”,可見先秦時代已有中秋一説,可視為中秋節的淵源。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從漢代開始,由先秦時代的祭月、禮月已經逐步形成賞月之風,並且當時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

到唐代,中秋節在北方地區逐漸流行。傳説某年農曆八月十五,高祖李淵御駕親迎李靖班師回朝,有胡人敬獻馕餅慶賀,李淵品嘗後,食指大動,立刻給禦膳房發話:“備好兩盤馕餅,今晚要與民同賞秋月,共慶大捷!”誰知“兩盤”被誤聽成了“兩萬”。禦膳房怕來不及,便令全城所有的酒肆飯莊和大戶人家,立即趕制馕餅,分發到各家各戶。至夜,高祖出宮賞月,發現街道兩邊商家、住戶門前都明燈高照,且設有桌案,上面擺着馕餅。頓時詩興大發,出口一句:“仲秋祝大捷,囊(馕)餅圓如月。”此後的歲月裏,每到中秋節的前幾天,長安城就開始瀰漫濃厚的節日氣氛了。如此,西安也可以算的上是中秋節的發源地了。

賞月風俗在唐長安城曾經極盛,玩月之風大興,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詩句,如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韋莊的《送李秀才歸荊溪》:“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司空圖《中秋》:“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以及張九齡那首膾炙人口的《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據統計,全唐詩中八月十五的賞月詩有百餘首,60多位詩人寫下無數寄情月亮的詩句。一輪圓月下,一壺酒、一枚餅、一家人,簡單的白描,寫盡了千年之前傳統中國的人文情思。

北宋時期,中秋節正式成為世俗的隆重節日,文學作品中大量出現過節的細節描述。如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表明此時中秋節有了重視家人團圓的趨向。

自明朝起,中秋節的習俗有了比較大的變化。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説:“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意思是已婚婦女中秋節這天必須返回公婆家。總體來看,明清之後,貴人倫、重親情的主題逐漸突出。

至此,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與春節、清明、端午並重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中團圓、感恩、祈福等美好的價值觀念。千百年來,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傳統習俗,比如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

在關中地區,中秋節的習俗也有自己的特色。

臨近中秋節,關中地區各家各戶都要做團圓饃。和好面,準備好紅糖、白糖、芝麻等餡料,把餡料放進面餅後,再在餅的邊上捏出精美花邊,放上象徵團圓的白蒿或香菜,在鐵鍋中烙制。細緻的花邊、鼓囊囊的肚子,表皮泛着輕微的焦黃,酥、脆、香、甜,象徵豐富、團圓。早年,在關中,已出嫁的女子會在中秋節回娘家送的“點心”就是這種團圓饃。

在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中,嫦娥為阻止逢蒙偷藥,被迫吞下仙藥奔月成仙。為了紀念嫦娥,老百姓在月下襬設香案,為她祝福,祈求吉祥平安。在陜西地區這一拜月風俗保留至今,每到中秋,會在院子裏擺上應時的瓜果和月餅等祭品,雙手合十,三拜明月,一拜風調雨順、二拜月圓人圓,三拜家和國和。拜完月後,全家老少圍坐一桌,分享團圓饃,若有游子不能歸來,也要用紅線繫上為其保留一份。

柿子在關中地區是一種很常見的水果,代表着某種鄉情和鄉俗。中秋節前後火紅的柿子挂滿枝頭,中秋一大早,要將柿子、月餅等物品送到新出嫁的女兒家裏,寓意女兒組建的新家闔家團圓、紅紅火火、事事如意。

家喻戶曉的月餅在陜西則分為三大類。關中秦式月餅,據説是月餅的鼻祖,葷素兼備,以素為主,餡心多放有青紅絲、桔餅、玫瑰等果脯,糖、油較突出,皮酥餡香,甜而不膩;陜北土月餅,工藝講究,由菜籽油和胡麻油混合的面裹上炒過的餡料,在爐子裏放上一圈慢慢烘烤,香味誘人、口感酥脆;陜南商洛蒸月餅則精心選取當地剛剛成熟的青皮核桃,配上核桃仁和紅糖白糖,放在紫荊葉子做的籠屜布上蒸,出來的月餅帶着紫荊葉的甜味,味道更是與眾不同。

千里赴長安,共賞中秋月。如今,隨着傳統文化的復興,穿漢服、吟詩、拜月、游園等傳統習俗也日漸呈復興之勢,尤其是在十三朝古都的長安城裏,這些元素隨處可見,因此到西安過中秋小長假,也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

旅游平臺發佈的2024年中秋假期預測數據顯示,今年中秋,陜西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189%,西安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171%,入境酒店的搜索熱度相較去年中秋同期增長近20%。

另有數據顯示,西安中秋旅游預訂高峰8月底就已經開啟,西安城墻、大唐不夜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等位列中秋節全國熱搜景點top10,中秋赴陜西的游客,84%選擇西安。

陰晴圓缺都休説,且喜人間好時節。無論是選擇攜家出游還是回家團聚,在這個中華民族除春節外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裏,希望你都能抽出一些時間來,在這一天與家人閒坐,感受燈火可親的溫馨。即便是孤身一人遠在異鄉,也請舉起杯來,在中秋月圓之夜,敬故鄉,敬遠方,敬自己,敬理想,願不能歸家的游子順利安康。

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編輯:楊安琪 責任編輯:張曉琳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